個人資料
博文
(2010-07-29 20:02:37)
中國不再是新興市場理解新興市場1,市場品種少,市場容量小,賺錢效應強,整體概念新過去二十年的中國,和過去幾年的越南尤其突出。現在的中國隻不過是放大版的、已經徹底失敗並充斥惡性通脹的越南。2,行業結構沒有現代化,起點低,整合操作性強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低,沒有必須的工業技術(現在則還包括信息技術)。起點低容易造成高發展率,初期也確實整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0-07-27 22:31:25)
K線價量分析體係和方法趨勢、形態和均線是TA的精華本質部分,無論怎樣強調它們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它們是恰如其分的望遠鏡,是宏觀把握和量度行情的必需工具。然而,使用它們進行技術分析的難點、或者說是矛盾、或者說是誤區在於:當價格處於相對低點時,行情被稱為弱勢;當行情被稱為強勢時,價格必在相對高點。以此理論或思想,在指導操作時,必定會買入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6 03:22:56)
定義並理解K線價量語言
計算機程序語言從自然語言出發,劃分了變量、表達式和語句以及相應的語法,並基於Automaton數學原理產生了編譯器,從而定義、理解並執行了程序邏輯。
K線圖和價量配合是描述股價變動和相應成交量的語言,如何劃分單詞、詞組、語句和總結語法規律是正確理解的關鍵。趨勢和跟隨趨勢異常流行,然而,趨勢本身與K線圖和價量配合是什麽根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高成功率交易的時間框架所有短時間框架的解盤或交易技術,都是更長時間框架解盤或交易的基礎;即,DT、短線、波段都依次是後者直至中長線交易的基礎。原因在於,在更長時間框架上判斷行情、決定出入點或是否繼續持倉,都必須依賴更短時間框架上的判斷能力;此時,相對更長時間框架不過是提供了Context。大多時候,越短時間框架的判斷準確率越低,或者即使準確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0 10:47:11)
交易為生的成長交易是藝術,靠悟而非單純地靠學。交易是理性思考和人性藝術的兼修,所帶來的快感甚至比性快感還令人著迷。技藝永遠是最重要的,錢隻不過是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否則有錢或暫時賺了錢也守不住。成功的交易者都謙卑而低調,都把研究市場當作智力上的挑戰,所關心的是客觀分析市場的運行狀態,在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且以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神奇的中國,可敬的中國文化!
唐駿“學曆門”專題節目:禹晉永的精彩演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Fd5PCKc0fk
北京青年報:地產大亨禹晉永被指詐捐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7768517
綿陽 禹晉永對您有永遠的念想……
http://myrb.newssc.org/html/2008-07/21/content_183921.htm
“朋友說當晚要來一位了不得的大企業家,叫禹晉永。由於對中國房地產界的陌生,我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韓黃海軍演-第二次甲午?1860年後,在中外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清朝形成了一批具有買辦性的官僚軍閥。1861年底(鹹豐十年)至1894年甲午海戰失敗為止,其中的洋務派在中國進行了“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改良運動。那時,盡管政府官員們怕洋人,大清人民在兩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還是非常看不起外國人的。兩次鴉片戰爭及與後來的八國聯軍作戰,都是英勇的大清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7-15 00:55:38)
中國人的糨糊邏輯描述中國人的無理性思維方式、以及為什麽以假、大、空為榮,還真不容易。但有一點必須要強調,其本質是不具是非原則觀念,具體表現為沒有基本誠信、人格和良知;糨糊邏輯還隻是膚淺的表現形式。拋磚引玉。命題:“給定一個具有100個具體有序樣本的樣本集,如果這100個樣本中有60個是不好的,則這100個有序樣本群體就可以說是不好的”。絕大多數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2010-07-13 03:36:40)
從主力角度思考和交易作為跟隨者,隻有TA利器是不夠的,還要有藝術的成分去識別騙線和主力做盤及運作項目的手法、方式、邏輯與思路。跟養豬種菜一樣,主力運作一支股票就是個工作,有其特有的工作性質,建倉、拉升、出貨也要符合市場規律。要像主力那樣去思考和動作。主力運作個股和指數就是一場構思基本麵解釋和實施技術麵操作的戰役,而且必須調動跟隨者的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0-07-12 19:00:02)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中國式思維方式的嚴重缺點在於輕視量化和嚴格的定義,沒有嚴謹的推理,也不注重尋本求根。甚至定性的描述和思考都很含糊。很多情況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兼有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其然。著名典故有“兩小兒辯日”,一個用很簡單明了方式提出的問題,解答不了,然後不了了之。既然聖人都回答不了,就成為事實上的不可知論,也就可故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