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陳洪濤(1905-1932)原名陳素華。廣西東蘭人。壯族。高等小學畢業後,1924年考入百色省立第五中學。他勤奮學習,成績優良,被選為校學生會主席,並參與組織東鳳留邕色學會,任百色分會會長,領導同學開展革命宣傳活動。192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回鄉隨韋拔群開展農民運動。同年冬入東蘭農民“宣傳員養成所”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高饒事件”問題

“高饒事件”是中共執政以後黨內高層第一次政治鬥爭,在當時和後來都發生過很大影響。中共中央對此事最早的定性是“高饒反黨聯盟”,“文革”中毛將這次事件作為黨內“十次路線鬥爭”之一。八十年代作的《曆史問題決議》,“聯盟”和“路線鬥爭”的定性都改了。鄧小平也明確說過,高崗沒有拿出一條什麽路線,確實沒有什麽路線。但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事情很快起變化”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共曆史的研究大大地拓展了,對很多問題的研究比過去要深入得多。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就是中共曆史研究的民間化,它的判斷、話語與主流意識形態不一樣,更為史學界注意,國外反響也比較大。

我將這些研究動態大致歸納為以下若幹難點、熱點問題。

一、陳獨秀問題

一九四九年以後,官方對陳獨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4-10 12:15:34)
黃一平是廣西賀縣人,1903年出生於貧農家庭,原名黃啟滔。6歲放牛、割草。10歲過繼給叔父,得以讀私塾,1919年考入縣立高等小學,1921年考入縣立中學。黃一平在中學參與發起組織賀縣中學學生會,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5年,因家庭破產,黃一平中學畢業後無法繼續求學,在小學任教。7月,他到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因身體素質差未被錄取,考入第5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文名稱:鄧拔奇 
性別:男 
生卒年:1903~1931 
分類:K82 
所屬類別:中共黨史人物 
鄧拔奇(1903~1931)革命烈士。“四一二”政變後,中國共產黨廣西黨組織領導人。廣西懷集(今屬廣東)人。1925年考取蘇聯孫逸仙大學,因故留在廣州工作,常為廣西留俄學生報《疾呼》撰文。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黨的基層組織領導工作。1927年春,中共廣東省委派鄧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4-10 11:22:12)
鄧小平三到巴馬http://gx.people.com.cn/gx/bamaxian/lswh.htm  1929年夏,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表示願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要求中共派幹部來桂工作,7月,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當時叫鄧斌)為中央代表來到廣西。並派張雲逸、陳豪人、龔飲冰、龔鶴村、袁任遠、葉季壯等一起到廣西協助鄧小平工作。從1929年7月至1931年土月,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在廣西出色地對當時主政廣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4-10 08:11:07)

訪研究收藏抗日戰爭戰利品的學者沈克尼沈克尼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長副廳長,寧夏曆史學會副秘書長,雖然沒有從軍的經曆,但業餘對軍事研究頗為癡迷,其著述和建議受到部隊師、軍區、總參二級部,乃至軍委首長的重視,有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務於部隊作戰訓練,為部隊戰鬥力的生成貢獻了普通百姓的智慧。1996年他被任命為某預備役步兵團副團長,並授預備役中校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裏,收藏著一把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中國駐屯軍陸軍總司令特級戰犯岡村寧次上將呈交的佩刀,說是1945年9月9日在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上遞交的(筆者按:此事存疑,目前已經以訛傳訛,因為岡村寧次的軍刀,不是在簽字儀式上麵遞交的,而是在儀式下麵遞交的)。此外,在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館,也有這樣一把日本軍刀,有關專家考證認為,這把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來源:新華網
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戰列艦新華網專稿:60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航空母艦“密蘇裏”號上舉行了日本簽字投降儀式,《大公報》著名記者朱啟平是當年采訪這一曆史性時刻的三名中國記者之一。在高手雲集的各國記者中,朱啟平就此撰寫的長篇通訊《落日》被譽為是“狀元之作”。《落日》的字裏行間流露出濃烈的愛國之情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4-07 20:08:29)
這個笑話,大概大家也都聽說過了的。說是在前些年的中國官場中,講究久經(酒精)考驗。就是要想當官,就要能喝酒,會應酬。三碗不過崗的酒量都不成,還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抽煙基本靠送;喝酒基本靠供;兩腿基本不動;老伴基本不用。現在是與時俱進,久經考驗過時了,四個堅持也不靈了,開始講究無知少婦了。這其中的無,是指無黨派或民主黨派;知,是指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