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裏,收藏著一把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中國駐屯軍陸軍總司令特級戰犯岡村寧次上將呈交的佩刀,說是1945年9月9日在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上遞交的(筆者按:此事存疑,目前已經以訛傳訛,因為岡村寧次的軍刀,不是在簽字儀式上麵遞交的,而是在儀式下麵遞交的)。
此外,在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館,也有這樣一把日本軍刀,有關專家考證認為,這把軍刀是由日本裕仁天皇頒賜、岡村寧次所持佩刀。在福建泉州市民翁先生家中,有一把刻著“崗村寧次”的軍刀,而在廈門、河北、山東、浙江、南京,甚至台灣的新聞報道中,也出現過許多把岡村寧次的佩刀。
一、軍事博物館的庫藏
岡村寧次呈交的佩刀
當年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佩刀,由刀和鞘兩部分構成,略呈弧形,長度為1.01米。刀身為鋼質,呈弧形,略占全長3/4。刀身中間起脊,近刀背處有很長的血槽。刀尖為側鋒,基部有護套。刀格呈橢圓形。刀柄較長,可供雙手持握。兩側分別嵌有8枚銅質鍍金日本皇花,外用皮條綁紮。柄首有套,裝環,上係長帶雙纓。刀鞘為木質,外包蛇皮,上有3道箍,鞘兩端均飾箍套。頭部有銘文,一麵為"273913番",另一麵為"實用新案特許"。這是日軍高級將領的佩刀。此外,還有一個用來放置佩刀的扁長方體木盒,是收繳後另配的。木盒表麵塗有褐色油漆,內有紅色襯墊,盒蓋上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大將呈繳自佩戰刀一把,謹呈委員長蔣,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中華民國卅四年九月九日於南京"字樣。
軍事博物館的介紹說: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即中國戰區中國軍隊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中國陸軍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派代表主持了儀式,小林淺三郎將岡村寧次的佩刀恭敬地雙手捧呈何應欽,表示全體現存的100餘萬侵華日軍向中國正式無條件繳械投降。
這種說法目前已經被證實有誤,因為小林淺三郎代替岡村寧次遞交的是投降書,而不是佩刀。在官場上冰晶玉透的何應欽也確實收到了岡村寧次的佩刀,並立即把佩刀轉交給了蔣介石。
至於這佩刀如何落到軍事博物院的手裏,軍事博物院的介紹說: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攻占南京,在總統府裏搜到了岡村寧次的這件佩刀。以後,該刀又經國務院(初稱政務院)轉到國防部。195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兵器陳列室將它送交軍事博物館收藏。
二、江西的發現
據《光明日報》2000年4月17日和《遼沈晚報》2000年4月18日分別報道,江西發現岡村寧次佩刀。報道說,江西吉安市博物館日前在山區一八旬農民家中,征集到一把造型精致、保存完整,鑄有"天皇"、"岡村寧次"、"武運久長"等銘文字樣的日本軍刀,成為日本侵華戰爭又一鐵證。據農民介紹,此刀是抗戰勝利後不久,在上山砍柴時所拾,其後一直擱在家中柴樓上,留存至今。經有關專家考證,這把軍刀是由日本裕仁天皇頒賜、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大將所持佩刀。
該佩刀重1公斤,通長84.5厘米,近柄處兩麵分別鑄有"天皇"和"昭和十五年岡村寧次"字樣;鞘身中部兩側分別豎排"武運久長"、"天皇昭和十五年"楷書大字。該佩刀刀柄、刀身和刀鞘上,還分別飾有日本太陽旗、軍旗及櫻枝櫻花等圖案。
這把佩刀的持有者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中曆任日軍第十一軍、第六方麵軍司令官和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在中國實行了極其殘酷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1945年8月,中國公布的日本戰犯名單中,岡村寧次被列為首要戰爭罪犯。
報道說,這把岡村寧次“久武長運”軍刀的發現,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發動並堅持進行侵華罪惡戰爭的又一鐵證。通訊員高立人 鄒曉明 記者王紹雄
三、福建泉州的發現
根據泉州晚報2004年7月5日和《福建僑聯網》2004年8月11日的報道,泉州疑現日本戰犯佩刀。報道說,晉江鄉訊228期(永誌)訊:七月四日,記者在市民翁先生家中看到一把造型精致、保存完整,鑄有“天皇”、“崗村寧次”、“久武長連”等銘文字樣的軍刀。但此刀是否屬於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的佩刀,至今尚未得到證明。
據翁先生介紹,這把刀是二十年前,他在泉州文化宮榕園舊貨交易市場上,從一個黑龍江人手中以二千元購得的。刀上刻寫的是“崗村寧次”,而不是“岡村寧次”。這把刀長約七十五厘米,刀鞘和刀身總重一點二公斤,刀身淨重一公斤。刀身一側刻有目本軍旗圖案和“天皇”、“四六一二七”字樣,另一側則刻有“昭和十五年”、“崗村寧次”字樣。刀鞘為銅質,一麵刻有“久武長連”字樣,一麵則同樣刻有“天皇”、“昭和十五年”字樣。刀身和刀鞘上還刻有許多櫻花圖案,所有銘文均為繁體。令人生疑的是,此刀銘文將岡村寧次的『岡』刻為『崗』,而『久武長連』中繁體的『連』也可能是『摺恢?`。
四、河北玉田的發現
根據中央電視台2000年9月5日的報道,河北玉田發現岡村寧次戰刀。報道說:河北省玉田縣一戶居民家中,近日發現了當年侵華日軍最高統帥、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戰刀。
這柄戰刀是在玉田縣個體業主關照勝家中發現的。該刀全長67厘米,刀柄上寫有“天皇”兩字。刀鞘的一麵寫有“天皇”和“昭和十五年”字樣,並刻有日本國旗圖案;刀鞘的另一麵寫有“武運長久”字樣。刀身一麵的下半部刻有日本國旗和“天皇”兩字,及“40127”編號;刀身另一麵的下半部寫有“昭和十五年”和“岡村寧次”字樣。刀柄與刀身的空檔處,刻有4朵櫻花圖案。
這柄戰刀經唐山市文物管理部門的專家鑒定,認定“本刀係岡村寧次戰刀”。據史料記載,1925年,岡村寧次出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後來曆任侵華日軍師團長、日軍第11軍、華北方麵軍、第6方麵軍司令官,最後成為侵華日軍最高統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這一柄岡村寧次戰刀的發現,再為日本侵華增添了強有力的罪證。
http://jczs.sina.com.cn/2000-09-05/4571.html
五、浙江的發現
八、海峽對岸的發現
哈哈,為了炒熱戰爭罪犯和抗日戰爭勝利N周年,海峽對岸,也不甘寂寞。《國軍曆史博物院-典藏經典》介紹中說,台灣博物院藏岡村寧次的五獅刀一把:
類別:武器, 岡村寧次五獅刀。形式:長形雙邊有刃。材質:手工鍛造鋼。規格:89*6公分。重量:540公克(含鞘)。數量:1把。來源:國防部總務局。獲得時間:76.12.12 。
現在的高科技,造個學曆呀光盤呀地圖呀什麽的都已經不再費吹灰之力。就是吳越時代的青銅劍,筆者也曾有幸目睹過三兩把。岡村寧次也才隻不過幾十年,給他的佩刀做點假,恐怕不但連岡司令本人,就是連號稱高科技的同位素測試,都應該可以騙得過的。
更不用說,全國各地有那麽多的豬頭記者了。
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