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幅都錦生早年織錦作品,一幅是題款為“商TCS標中華民國都錦生絲織廠監製”字樣的“黃鶴樓”。一幅是中文“浙杭都錦生絲織廠監製54” 和英文“TU CHIN SHENG SILK WEAVING FACTORY HANGCHOW CHEKIANG CHINA”字樣的杭州西湖清漣寺“魚樂國”。兩幅作品都被裝裱的很精致,密封在一模一樣的兩個鏡框內。
其中的杭州西湖清漣寺“魚樂國”絲錦畫,和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明信片極為神似,隻是沒有遊人。清漣寺始建於南齊建元年間,後晉改建為淨空寺。南宋理宗題額"玉泉淨空寺"。清康熙改今名。玉泉,是一個長約十三米,寬約十米,深約三米的長方形泉池。因清澈的泉水從池底湧出,晶瑩如玉,故取名玉泉。玉泉魚躍,為西湖十八景之一,這裏放養著數百條青魚、草魚和紅、黃鯉魚,池畔懸掛的匾額“魚樂國”為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所書。池中有一座平麵四角七級石塔,為南宋所立。
老明信片- 武漢黃鶴樓
同治七年老照片- 黃鶴樓
根據酒囊飯館《都錦生織錦的年代鑒別》一文的介紹,上述兩幅作品,應該分別生產於20世紀30年代後期和50年代初期,因為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所以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根據織錦畫收藏家陳愛國先生的介紹,雖然中國是絲綢的故鄉,但織錦畫卻是誕生在國外的,而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則是在1765年誕生的蒸汽機,在它的作用下,紡織業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1839年,法國首先推出絲織肖像畫和風景畫,像景織物正式出現在世人麵前。稍後,英國最著名的斯蒂文絲織廠在1879年英國約克郡的國際博覽會上推出織錦畫係列藝術品。
織錦畫在19世紀的歐洲曾是非常時髦的室內裝飾物。但盛極一時的它在遭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創後,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可西方織錦畫漸漸衰弱之時,中國的織錦畫開始興起。1915年第一幅中國織錦畫從杭州誕生。杭州袁震和絲織廠攜織錦畫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1926年杭州都錦生絲織廠攜織錦畫《宮妃夜遊圖》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再次獲得金獎。由此織錦畫被世界譽為“東方藝術之花”。
附:人物小傳 - 都錦生
都錦生 (1897—1943年)
號魯濱,杭州人。民國8年(1919年)畢業於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專業,留校任教。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當時先進的紋織技術,結合我國傳統織錦工藝,創造性地運用織錦工藝多變的花色和技法,於1921年成功地織出我國第一幅絲織西湖風景工藝畫—“九溪十八澗”風景圖。1922年5月15日,都錦生在杭州茅家埠家中辦起都錦生絲織廠。1923年,又創製出五彩織錦風景風景、人物圖像、美術圖畫等產品。由於產品新穎別致,很受社會歡迎。1926年,在艮山門外購地10多畝,建造新廠房,擴大生產,有手拉機近百台、軋花機5台,職工130多人。絲織畫產品《宮妃夜遊圖》曾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展出,獲金質獎章。一時間都錦生織錦蜚聲中外,後又建第二、第三工場,並在全國各地開設營業所,至20年營業所已遍及上海、南京、漢口、北平、廣州、香港等13個城市,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都錦生畢生有著無數作品和創新,除《九溪十八澗》外,《宮妃夜遊圖》、《耄耋圖》、《蘇堤春曉》、《西湖全圖》、《靈隱雪景》、《上海外灘全景》、《頤和園全景》等一幅幅著名的織錦皆出自他手。
民國明信片- 西湖玉泉池中塔
其中的黃鶴樓五彩絲錦畫,是根據修建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的黃鶴樓老照片複製而成,可是比老照片更為清晰,連樓頂的“南維高拱”匾額都傾心可見。當時的黃鶴樓隻有三層,毀於一八八四年的戰火。而後來(一九八五年)改建的黃鶴樓是五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