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博文
前麵我們欣賞了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他其它體裁的名作也有很多。今天我們要欣賞的藝術歌曲《搖籃曲》是勃拉姆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搖籃曲》,作品49第4號,為聲樂和鋼琴而作,發表於1868年,並於1869年在維也納首演。作品是勃拉姆斯獻給他的一位朋友博莎法博(BerthaFaber)女士的,以此祝賀她第二個兒子的出生。歌詞的前半部取自阿爾尼姆(AchimvonArnim)和布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勃拉姆斯的《e小調第四交響曲》,以下簡稱“勃拉姆斯第四”,是作曲家完成他的
“第三”以後一年左右,也就是1884年開始創作,並於1885年完成。同年十月在德國邁寧根首演。這是勃拉姆斯最後一部交響曲。“勃拉姆斯第四”全曲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I:不過分的快板(Allegronontroppo),e小調;II:中庸的行板(Andantemoderato),e小調-E大調;III:詼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勃拉姆斯的《F大調第三交響曲》,以下簡稱“勃拉姆斯第三”,是1883年夏天創作的,同年12月在維也納首演。那年作曲家五十歲,是創作第二交響曲近六年以後。“勃拉姆斯第三”全曲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I:活潑的快板(Allegroconbrio),F大調;II:行板(Andante),C大調;III:稍快的小快板(Pocoallegretto),c小調;IV:快板–近似如歌的行板(Allegro—Unpocos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不到一年後,勃拉姆斯又於1877年夏天寫出了《D大調第二交響曲》(以下簡稱“勃拉姆斯第二”),並於同年12月在維也納首演。勃拉姆斯是在訪問奧地利的小城韋爾特湖畔珀查赫(PörtschachamWörthersee)期間完成的這部作品,那裏風景如畫,氣候宜人。一般認為美好的景致激發了作曲家創作的靈感,並進一步把這部交響曲說成是勃拉姆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勃拉姆斯共作有四部交響曲,都是高質量的精品。在2016年BBC音樂雜誌評選出了“最偉大的”二十部交響曲中,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全部入選,是唯一一位入選率百分之百的作曲家。這四部交響曲的音樂總體來講都很深沉,豐富,值得反複聆聽,仔細體會。勃拉姆斯的交響曲更傾向與古典樂派還是浪漫樂派,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人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我認為,盡管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英國進修期間,我先後參加了兩個不同的學術會議,收獲都很大。下麵先說國際傳統音樂學會英國分會1988年年會。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nternationalCouncilForTraditionalMusic,簡稱ICTM)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7年。其英國分會(UKChapter)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以來一直很活躍,每年都召開年會。我有幸參加了該分會1988年的年會。記得1988年一月,我到女王大學後第一次與伍爾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麵我們欣賞了李斯特的兩部最著名的交響曲。他其它體裁的名作也有很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他的鋼琴作品。他的鋼琴曲大都氣勢宏偉,演奏技巧無以倫比。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是鋼琴套曲《匈牙利狂想曲》(TheHungarianRhapsodies,S.244,R.106)中的第2首,也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首。狂想曲(rhapsody)原是古希臘的遊吟詩人用樂器伴奏的歌唱或朗誦。到十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李斯特作有兩部標題交響曲。上次我們欣賞了《浮士德交響曲》,今天我們欣賞另一部-《但丁交響曲》》(DanteSymphony),全名是《但丁的神喜交響曲》(ASymphonytoDante'sDivineComedy)。作品於1857年11月在德累斯頓首演。《但丁交響曲》的標題內容取自著名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蓋利(DanteAlighieri,c.1265–1321)創作的長詩《神曲》(DivinaCommedia,1307-1321)。據介紹,這部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原來計劃的標題不確切,改了。為什麽?因為世界上歐洲和中國以外的地方並不都是一個八度之內分12個音,實際情況比人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英國著名數學家,語言學家埃利斯(AlexanderJohnEllis,1814-1890)於188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論各民族的音階》(OntheMusicalScalesofVariousNations)。文中報道了作者對希臘、阿拉伯、印度、緬甸、泰國、爪哇、中國、西部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這個問題比較深了,不是“基本樂理”及“律學常識”能包括的,但還是很有意思的。自然界各種聲音的音高是無限的,當然不隻12個音。人的耳朵在一定範圍內,也能聽到無限變化的聲音,例如比C高一點或低一點的聲音都能聽到,也不受12個音的限製。音樂和世上很多其它事物一樣,也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概括和總結。律製也是一種理論,它是要計算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