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共作有四部交響曲,都是高質量的精品。在2016年BBC音樂雜誌評選出了“最偉大的”二十部交響曲中,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全部入選,是 唯一一位入選率百分之百的作曲家。這四部交響曲的音樂總體來講都很深沉,豐富,值得反複聆聽,仔細體會。
勃拉姆斯的交響曲更傾向與古典樂派還是浪漫樂派,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人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我認為,盡管勃拉姆斯主觀上崇尚嚴肅的古典傳統,曾因此被稱為是“古典主義的回光”,但他畢竟生活在音樂浪漫主義繁榮的時代(歐洲音樂史的分期一般把浪漫主義界定為1827-1900 左右,而勃拉姆斯的生卒年代是 1833-1897),他作品的表達方式和手法等都不可能停留在古典主義時期,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浪漫主義的方式和手法。因此,他的交響曲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以一定方式結合的產物。一方麵,這四部交響曲都是四個樂章,無標題,沒有加進合唱,這些都是遵循了古典交響曲的傳統;而另一方麵,他在旋律,曲式,和聲,配器等方麵的特點和手法則基本是當時浪漫派的風格。當然這兩個方麵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
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各具特點,下麵我們先看《c小調第一交響曲》,以下簡稱“勃拉姆斯第一”。這部作品從開始構思到完成經曆了二十多年,是作曲家深思熟慮,反複修改的產物。作品於1876年在卡爾斯魯厄首演。
全曲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近似如歌的行板,快板(Un poco sostenuto — Allegro),c小調,C大調結尾;
II:持續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E大調;
III:溫雅而略快的小快板(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降A大調;
IV:柔板-稍快的行板-不過分但輝煌的快板-甚快板(Adagio — Più andante —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 Più allegro),c小調 – C大調。
曲用時約45到50分鍾左右。
“勃拉姆斯第一”的樂隊包括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兩支,低音大管一支,圓號四支,小號兩支,長號三支,加定音鼓和弦樂。
勃拉姆斯對貝多芬一直非常敬重,並以貝多芬為自己的榜樣。他的交響曲深受貝多芬的影響。這部“勃拉姆斯第一”與“貝多芬第五”(俗稱“命運”)的調性相同,都是c小調。如果超級概括地說,“貝多芬第五”表現了“通過痛苦,得到歡樂”(或“通過黑暗,得到光明”,或“通過鬥爭,得到勝利”),那麽“勃拉姆斯第一”在總體上也概括地表現了這樣的意思。這就是為什麽有人把“勃拉姆斯第一”稱為他的“命運”。
“勃拉姆斯第一”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這裏不想過多描述。隻想提兩三個地方,相信大家欣賞時也會注意到。一是第一樂章的引子,定音鼓和樂器奏出均勻的八分音符的進行,隨後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歎息,呻吟及喊叫,具有悲劇性,奠定了整個樂章的基調。還想提及的是第四樂章的引子中,在弦樂顫音的背景中,由圓號吹出,長笛跟進的旋律,氣息悠長,動聽,預示著本樂章光明的基調。隨後本樂章的第一主題平和流暢,具有歌唱性;不難聽出這與貝多芬“第九”第四樂章的“歡樂頌”主題有些相似。據說這是勃拉姆斯故意而為之,以體現他繼承貝多芬光榮傳統的理念。
下麵是“勃拉姆斯第一”的一個音像,由波蘭著名指揮家斯坦因斯沃夫·斯克洛瓦切夫斯基 (Stanis?aw Skrowaczewski)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hr-Sinfonieorchester)於2013年演奏:
Brahms: 1. Sinfonie ? hr-Sinfonieorchester ? Stanis?aw Skrowaczewsk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j6I_zhBdU
下麵是“勃拉姆斯第一”的一個音頻版本:由卡爾·伯姆(Karl Böhm)於1975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Brahms :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 Karl Bohm &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7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7YTKS6GBaw
還有多種版本的勃拉姆斯四部交響曲全集的唱片或錄像。下麵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的音頻(年代不詳):
Brahms, Complete Symphon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kQ6imtnCA&t=2270s&ab_channel=ArieMolendijk
關於這部交響曲的更多概況,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1_(Brahms)
中文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