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險惡,人情淡薄。雨送黃昏,花謝易落。曾幾何時,昨非今是。雨後黃昏,博客行樂。
個人資料
博文
(2009-03-03 06:54:35)
1950年,金日成發動了朝鮮戰爭,聯合國軍隨後將其驅逐到三八線以北,毛澤東和中共則派出誌願軍赴朝鮮與聯合國軍作戰,雙方傷亡十分慘重。在美國的韓戰紀念碑可看到數萬美軍參戰人員的陣亡名單。在渥太華的國會進門大廳裏,在玻璃櫥櫃裏能看到加國參戰人員的陣亡名單冊。
不知中國有多少參戰軍人的傷亡人員和陣亡名單?不知中國何處有紀念碑之類的,可以讓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3-01 23:32:40)
潔心(博客標題:品茶軒) 對此文的評論如下,代序言: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形式。思維的改變,從語言開始。”
說得好。語言改變思維,思維改變行為。暴力式的語言引發暴力式的思維,暴力式的思維引發暴力式的行為。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爭執,或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很多時候都是由暴力的思維開始的,而這種思維是由語言而誘發的。
極端,宣揚仇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作者:呂昭隆
曆史無情,戰爭殘酷。沒經曆過戰爭、沒走過曆史苦難的人,很難實際體會個中辛酸慘烈的滋味。年複一年,戰爭幸存者在曆史的夾縫中徘徊,就像每一年的二二八,當曆史的禁忌和傷痛終於不再隱藏,卻也沒人再聞問當年派赴台灣鎮壓“平亂”的廿一師,竟在事隔兩年之後,於上海保衛戰中,全軍被殲滅。
曆史永遠是反諷的,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2-26 13:11:09)
喜愛音樂,從小就喜歡,愛上了幾十年。
很小時的喜愛音樂,表現出來的僅僅是愛唱。有機會就唱,無聊時就唱。曾記得因病住醫院裏時,一個人能夠從早唱到晚,以致護士多次來打招呼,“午睡時不能唱”等等!
後來愛上樂器。愛到了怎樣的程度?家貧無力支持,自個暑假裏打工掙得幾文,首先買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把二胡。文革中又迷上了小提琴。在“念念不忘鬥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2-17 14:07:20)
按:毛澤東時代雖已作古,但對國人來說,遠遠未能“蓋棺定論”。
蘆笛之文給毛時代的政治思想,組織結構,經濟物質等等作了精辟的慨述。有助後人對毛時代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竊以為此文的不足之處:未能指出和描繪毛時代裏,毛是如何淩駕於黨,如何掌控軍隊。而毛黨又如何淩駕一切,淩駕於國家,人民,法律和軍隊之上。毛視槍杆子為命根子,毛時代裏軍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2-17 04:04:55)
2月9日晚20時27分,北京中央電視台新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發生火災,熊熊大火在三個半小時之後得到控製。火災造成1死6傷。
中國太大,人太多,重大事故和災害報道不斷見諸媒體,洪水、地震、幹旱、大雪……。國人就是在與災害的持續不斷的抗爭中書寫著民族的曆史。聽到失火這樣的事故後,除了一聲歎息以外,往往不會再去想它。
但是,這一次的火有些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2-16 04:14:12)
韓星編譯
求索推薦
1、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外出兜風的機會。
2、盡情的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享受微風拂麵的感覺。
3、當心愛的人回家一定要奔向她(他)並致以親切的問候。
4、如果一兩聲簡單的低吼能夠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大動幹戈。
5、當別人侵略你的領地時候,要想辦法讓他知道。
6、養成午睡的習慣,起來之前要先打個哈欠,再伸個懶腰。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2-10 00:26:37)
曾有過同樣的經曆,同樣的感受,所以覺得如下的文章寫得好,值得推薦。一般說來,如果拍照之後,要掏錢才能得到一張合影,我就“拉倒”了。不是對相片及裏麵的人有什麽不敬,而是因為自己在裏麵雖然隻米粒兒似的大小,相片卻太大,不是陋室所能容納的;若免費送給每人一張,就隨手帶一張留念,其後的命運是被卷起來“蓄之高閣”,即使裏麵確有個把大人物。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作者:孫存準
推薦:求索
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勤政著稱。當然,朱元璋勤政是有原因的。表麵上看,是因為他親手廢除了秦漢以來一直沿用的丞相製,獨攬大權,獨斷朝綱,且事無巨細,皆“躬親之”。但深究起來,他的勤政緣於他的山寨式治國。
朱元璋早年投身紅巾軍,後幾經搏殺,成為綠林豪傑,對山寨式治理和管製可謂輕車熟路。但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馬亞麗
推薦:求索
在中國近代史的知識分子堆裏梁啟超的才能無人能及。24歲之時,就名滿天下。袁世凱對他的才華,都是敬佩有加。“戊戌變法”失敗,流亡日本12年之後,梁啟超在袁世凱函電不斷地催促下,回國就任法務次官。袁世凱在梁啟超剛剛踏上中國的土地時,給予梁啟超空前的禮遇。給他住賢良寺,那是當年曾國藩、李鴻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時住的地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