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山寨式”治國
(2009-02-06 23:52:15)
下一個
作者:孫存準
推薦:求索
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勤政著稱。當然,朱元璋勤政是有原因的。表麵上看,是因為他親手廢除了秦漢以來一直沿用的丞相製,獨攬大權,獨斷朝綱,且事無巨細,皆“躬親之”。但深究起來,他的勤政緣於他的山寨式治國。
朱元璋早年投身紅巾軍,後幾經搏殺,成為綠林豪傑,對山寨式治理和管製可謂輕車熟路。但坐上龍庭的朱元璋,依然奉行山寨式治國,竟把煌煌的大明王朝當成一個碩大的“山寨”,他自然就是“寨主”。在31年的“寨主”生涯中,朱元璋像一隻不停旋轉的陀螺,勤於“寨”務,忙於“寨”事。
首先,朱元璋戰戰兢兢地守護著“寨主”之位,唯恐被人奪走。他的“寨主”之位本來是從蒙古人屁股底下搶來的,搶奪成功後,他又怕被強人奪走。他清楚,在弱肉強食的“山寨”裏,叢林法則就是最高準則,稍不留意,“寨主”之位就會易主。所以,朱元璋守護起他通過血腥手段奪得的大位來,倍加小心,倍加努力,一絲一毫都不敢懈怠。凡是他認為對大位有現實威脅和潛在威脅的人,不論是誰,就一個字,殺!於是,朱元璋殺功臣,他認為功臣勞苦功高,而且目睹或協助過自己奪位,難免會產生聯想,甚至會效法自己的奪位之舉,是頗具威脅的“奸黨”,所以,他誅殺開國功臣,大搞株連,殺楊憲、殺胡惟庸、殺李善長,甚至連他自己的侄子和外甥也照殺不誤。朱元璋殺官吏,他覺得,官員做官做久了,就會對大位產生想法,變成了“不肖無福之徒”,所以他殺起官員來往往是“大手筆”,譬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發生的“郭桓案”,被誅殺的竟達數萬人。朱元璋殺文人,他“出身寒微”,從小失學,大字不識一籮筐,卻對有才學有思想的文人們十分猜忌,認定文人們是自己統治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他大興文字獄,瘋狂迫害和殺戮文人,聲名遠揚的明初“吳中四傑”,無不結局悲慘,高啟受魏觀案牽連,被腰斬,楊基被罰苦工,卒於工所,張羽被流放嶺南,召還途中,知道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投江自盡,徐賁被逮下獄,慘死獄中。當然,朱元璋也用人,但他用的人是比他讀書更少、沒有任何思想和主見的奴才,他還精心豢養了一大批對他唯命是從、隻知殺人放火和喝酒吃肉的打手。
其次,朱元璋毫無顧忌地掠奪財富,充盈朱氏庫房。按理說,一個王朝成立之初,應該給飽經戰亂之苦的民眾以休養生息和輕徭薄賦,以便讓民眾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但據史書記載,明初農民的賦稅比元末還要高數倍,農民的負擔竟然不輕反重,這是當時的農民沒有想到的。這也許是朱元璋小時候窮怕了的緣故,如今突然意外地“發跡”了,所以對財富才如此地癡迷和酷愛,以至於如此地掠奪農民、聚斂財富。另有一個原因是,朱元璋認為,富足必須有一個限度,否則就是一種威脅,於是,他對豪門富戶采用連鍋端的辦法,要麽實施有組織的遷徙,如強迫大批蘇州富民“移民”至他的老家安徽鳳陽,讓富戶們在異常陌生的“異鄉”自生自滅,要麽羅織罪名,沒收他們的田產財物。由此豪門富戶凋敝,原來富庶的三吳地區“豪民巨族,鏟削殆盡”,“一時富室或徙或死,聲銷影滅,蕩然無存”。朱元璋如此掠奪財富聚斂財富的手段,和土匪打劫比較起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三,朱元璋赤裸裸地推行恐怖統治,製造血雨腥風。眾所周知,大凡山寨的“寨主”,大多靠殺戮立威,北宋末年的梁山寨主宋江就是一個熱衷殺戮的主兒。祝家莊不把梁山當回事,他便率領山寨弟兄三打祝家莊,把人丁興旺的祝家莊殺了個雞犬不留,這之後,梁山周圍的村寨無不對梁山的宋寨主“誠惶誠恐”。綠林出身的朱元璋同樣迷信暴力,癡迷殺戮,在其當政的31年中,朱元璋竟然把殺戮作為治國理政的主要手段,於是,大明的天空腥風吹拂,血氣彌漫。有一次,朱元璋到蘇州微服私訪,聽見一個老婆子說起張士誠,左一個“張王”右一個“張王”,而說起當朝皇帝來竟左一個“老頭子”右一個“老頭子”,朱元璋大怒,下令把老婆子居住那一帶的民家全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