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
毛澤東
    (一九二O年九月三日)(1)
    
  鄉居寂靜,一臥兼旬。九月一號到省,翻閱《大公報》(2),封麵打了紅色,中間有許多我所最喜歡的議論,引起我的高興,很願意繼著將我的一些意思寫出。
    我是反對“大中華民國”的,我是主張“湖南共和國”的。有甚麽理由呢?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被忽視的1935年《八一宣言》
2009-12-1709:29:20湖南在線992名網友正在討論點擊查看
提示:改變中共命運以至後來改變中國命運的“《八一宣言》(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事實上是共產國際根據斯大林指示,由王明起草,經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審閱認可後在蘇聯發表的。它和當時在長征途中的毛周中央和紅軍毫無關係。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共黨史大事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38年毛澤東給蔣介石的信
介石先生惠鑒:
  恩來諸同誌回延,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餘。
  先生指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
  十五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未戢其凶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
  此次,敝黨中央六次全會,一致認為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廖承誌致蔣經國先生信
    
    經國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載。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曆曆在目。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人過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攝。
    
    三年以來,我黨一再倡議貴我兩黨舉行談判,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05 20:14:37)

上山下鄉概述  上山下鄉運動上山下鄉運動,是指的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後期,中國共產黨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政治運動。
  “上山下鄉”一詞,源於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擬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綱要提到,“城市的中小學畢業的青年,除了能夠在城市升學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彭文應、陳仁炳、林希翎
而在中國為右派平反時,鄧小平明令有五個人不能平反,即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彭文應和陳任炳。
章伯鈞
章伯鈞(1895—1969年)安徽樅陽人,中國當代政治家。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今武漢大學)英語係。1920年畢業後即被聘為宣城師範英語教員並升任校長(宣城師範又名安徽省第四師範)。1922年,以安徽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02 06:52:34)
閱讀 ()評論 (1)
“三種人”指“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和打砸搶分子。
造反起家的人,指緊跟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造反奪權,升了官,幹了壞事,情節嚴重的人。
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指竭力宣揚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反動思想,拉幫結派幹壞事,粉碎“四人幫”以後,明裏暗裏進行幫派活動的人。
打砸搶分子,指誣陷迫害幹部、群眾,刑訊逼供,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30 15:48:08)


http://i45.tinypic.com/23vnes4.jpg[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慶霖(1936-2004)福建莆田人。1952年任福建莆田縣某中學校長,1957年被劃為右派,受到降職降薪處分,被分配到莆田縣城郊公社下林村小學任教。1972年冒險寫信給毛澤東“告禦狀”,反映兒子李良模當知識青年“口糧不夠吃,日常生活需用的購物看病沒錢支付”的問題。受到毛澤東重視並親自回信:“寄上300元,聊補無米之炊。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成為中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1]
[162]
[163]
[164]
[1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