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心走出山門的時候,不由得有些茫然失措。
這山門,已經走進走出無數次了,卻從沒過今天這樣的感覺。
以前走出來,覺心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回來。
這裏是他的家。
自打記事兒起,覺心就住在這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方圓五裏的範圍。
然而這一次,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了。 覺心從來沒有覺得有出門的需要,他對師兄弟們那麽愛出門[
閱讀全文]
本來差不多是個口水貼,希望改改以後,變的充實一些。[
閱讀全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十)千江之月
上篇裏,我用了“心經”給大家做判斷標準,因為這部經流傳廣,容易找,內容也相對濃縮。但這個標準卻隻容易自我審查,不方便審查別人。
如果要檢查別人是不是悟道,有沒有什麽比較實用的辦法?
從功夫上下手,有一個。
要談禪,至少先做到氣住,也就是不呼不吸。
身體上,做不到氣住,[
閱讀全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九) 嗬嗬,有些人大約覺得我在講禪,就是說明懂禪,就是高人一等——自然不是。 我沒辦法告訴大家什麽是禪,我隻能告訴大家什麽不是禪,至於什麽是禪,怎樣悟到禪境,怎麽證到禪境,都是要每個人自己去塌實努力,認真實行的。別人,幫不上忙,頂多能指指路,做個老師。 釋迦牟尼佛說過:我度不了你們,你們隻能自己度自己。 佛[
閱讀全文]
怎麽學禪,或者說,怎麽修禪啊?
好難的問題!
連什麽是禪都還說不明白,怎麽談修禪啊?
還真的能修——知道什麽是禪,應該是修行後體悟到的,而不是看定義能明白的。
“不可思議”,禪是什麽,一定不可能通過文字和思想搞明白。
“禪非坐臥,不離坐臥。”
何出此言?
這句話是針對當時的現實情況而言的[
閱讀全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七)
有很多朋友並不會去深入思考惠能和神秀偈子的問題,多半隻是人雲亦雲以訛傳訛。
為什麽這麽說?
我們來分析一下。 先看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擦拭,莫使染塵埃。”
這首偈子不對嗎?有什麽不對呢?
其實沒什麽不對,隻是缺了點兒東西。
缺了什麽?又有什麽?
[
閱讀全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六) 有朋友問:你是學淨土的嗎?
他大概是看到我推崇弘一大師的同時,又引了淨土宗印光大師的話。覺得我更推崇淨土宗,而貶低禪宗,一定是宣傳淨土而來的。
也是也不是!
淨土宗與禪宗,真的有區別嗎?
也有也沒有。
淨土與禪,隻是教學方法上的不同,而不是教學目的不同。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
閱讀全文]
雷聲傳來的時候,還有些納悶兒:怎麽飛機的聲音這麽不穩定啊。
待到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並有共鳴的轟隆,才明白,是雷聲。
這悶熱的天氣裏,有雷聲,無疑是喜事,隻不知什麽時候,換了“雷聲大,雨點小”的俗語,來場痛快的。
正亂想間,臂上一涼,沒等閃念,又是一涼,不由得竊喜:這雨,怕不是來了?
還好,剛鍛煉完,心[
閱讀全文]
不放糖的話,似乎怎麽也不夠味兒!
今天最後一次上樹摘櫻桃,爬了一個多小時,才摘了小半袋子,成果可憐。
洗幹淨了放進冷凍室,過倆月再吃,爽![
閱讀全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五)
禪宗公案的內容,不是學生學習的教程,而是教授之間的學術交流,不是兩個小流氓的對打,而是武林高手之間的默契。
也許對某個天才學生、或者已經有了學術基礎的人來說,看看那些,會有所啟迪,但是對大部分學生,過早的了解,是不合適的。過早接觸高深的東西,反而會使人好高騖遠,忽略基礎的建設。除非一個人能冷靜務實,[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