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莫效書生亂解禪(九)錯和悟

(2006-07-24 08:59:57) 下一個
莫效書生亂解禪(九)   嗬嗬,有些人大約覺得我在講禪,就是說明懂禪,就是高人一等——自然不是。   我沒辦法告訴大家什麽是禪,我隻能告訴大家什麽不是禪,至於什麽是禪,怎樣悟到禪境,怎麽證到禪境,都是要每個人自己去塌實努力,認真實行的。別人,幫不上忙,頂多能指指路,做個老師。  釋迦牟尼佛說過:我度不了你們,你們隻能自己度自己。  佛都做不到,何況別人。  六祖告別五祖的時候,五祖想把他送過河去,六祖說:迷時師渡,悟時自渡。  佛在一部經裏說:“人無宿命終不從解,亦不相見語言,終不入意,人各有本師也。”   如果沒有前世因緣,連真正的道理都沒機會聽到,更別提“意解心開”了。每個人也都有引導自己的老師,不是那個人,別人說了也是白說。禪宗公案裏,就記載過,一個已經悟道的祖師,有手眼通天的本事,對一個很好的學生,卻一點沒轍,隻好把他發付給另外一個祖師,希望在那裏,能把那個“點兒”湊準。  “天時、地利、人和”,在什麽事情上,都是有規律的。   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學佛人,或者說,追求真理的人,知道什麽是錯的,未必就知道什麽是對的,知道什麽是對的,未必就能做的到。  指出一般人心目中的錯謬之處,是為了去偽存真,為了讓大家了解事實的真相,而不再為以訛傳訛的說法所迷惑,真理是真理,人是人,能說出真理的人,未必就真懂得真理,也未必能做到真理。真做到圓滿的,除了佛本身,恐怕就沒有了。每個人都會犯錯,錯了,不一定就比別人低半分,觸到痛處了,證明有反省,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以前所思所想的不足,下一步,就可以好好反思,爭取進步。  當然,我不是老師,也不懂什麽,更沒有做老師的興趣,每個人自己才是老師,路是自己去走的,道理是自己去想的,後果是自己去承擔的,成果也是自己去享用的。人力有時而窮,連佛都不能度盡天下人,何況餘子。不過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該做的事情罷了。  “各人因果各人了”,如是而已。  佛學的基本原則,就是“眾生平等”,不隻是人人平等,人與動物也平等,這個思想,放到現在的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  而學佛的另一個基本要求,也算是警戒:“莫輕後學”。雖然也許他比你學的晚,卻比你悟道早,也許是大菩薩再來,也許是菩薩來度化你,也許是你前生的師父,也許是前生的父母。  貢高我慢,是很危險的毛病,輕則耽誤修行,重則因果難言。      佛說過:“我所說法,如伐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看過去了,明白了,就舍了它,好好走路,說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多走一步是一步。站在原地不挪窩兒,說再多的“大鵬一去九萬裏”,最終也是個空殼,頂不得用的。  伍迪艾倫唱道:一個男孩兒要走多遠的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哪條路,都不好走。  和自己鬥爭的路,更不好走。  不過,最難走的,恐怕還是這條智慧之路。   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我檢查,自己到底有沒有悟道,也可以檢查別人有沒有悟道。  佛經裏,和祖師大德們,都曾經提出過一些標準,可以參考。我今天換種方式,在我們知道的最短的佛經——“心經”——裏找出標準來檢驗。  自以為是的人,和想真學點兒東西的人,都可以看看,應該可以從中得到該得到的東西。當然,這是以能自省為基礎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第一個標準:能不能做到“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後麵說的“色受想行識”。色指物質,受指感受,想指思想,行指行為和習慣,識太複雜,先不管它。誰能做到不受著五樣東西控製和影響,就算悟道了。  第二個標準:“諸法空相”,誰能說明白,什麽叫“空”?反正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空”——因為後麵就有解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三個標準:其實,後麵這些,都是要做到的,真做到了,就算證道了。“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再後麵幾個,可以簡單的說了,雖然內涵並不簡單。  第四:“心無掛礙”,能做到嗎?功名利祿放不下,別人罵你受不了,不行。  第五:“無有恐怖”,能做到嗎?怕沒錢嗎?怕沒地位嗎?怕被人歧視嗎?怕死嗎?等等。  第六:“遠離顛倒”,以苦為樂,以樂為苦,能明白嗎?能改的了嗎?   寫了這麽多,費心費力,卻也如經中所說,“無智亦無得”。  一笑罷休閑處坐,看盡春花隨風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