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學不完的,所以隻能有選擇地學。把有限的時間充分運用。但是高中的存在似乎違反了這個原則。
知識的學習粗略可以分三級。
一是所有人必修的,做一個社會人所必學掌握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考試要求就是及格。小學到初中就是學這些為主。
二是選修的,多學有宜,不學也無礙。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條件不同,選擇也不同。就具體科目來說,也還是及格就好[
閱讀全文]
美國標準學生一年花在數學上的時間是450小時。小中是700小時。中國學生是1000小時。如果智商相同,花同樣時間學完美國高中數學。小中應該是初中畢業剛上高中,跳三年。中國學生應該是小學畢業剛上初中,跳六年。所以我說如果下了這功夫,居然沒有跳三年五年,隻能證明數學智商低下,有點白癡。就算跳了,也不過證明你平平而已。真想證明數學聰明,跳個五年七年來[
閱讀全文]
中國獨生子女,階層壁壘,結果就是成功壓到一切,或者說生存壓倒生活。為此不惜妻離子散,更何況做家務這種耽誤時間和機會的事。能小留的不是家裏有錢,就是自己有小聰明,在中國都給捧慣了的主,其家長也深以為然。和美國這邊自立更生,獨立自主的精神是截然相反的。別說小業主要自己幹,就是一般中產,自己除草掃雪維修做飯洗衣清理都是自然而然的。
2歲[
閱讀全文]
一)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在長時間共同生活中必然產生的衝突和矛盾。
二)利益損失或不平衡帶來的必然衝突和矛盾。畢竟安置照顧甚至教育一個人是很費時間和精力的。
三)小留因為年紀小,不明事理,沒有達到自立或至少半自立的水準,加劇(一)的頻率和程度。這和小留得本性無關,而是拔苗助長,生活跳級的必然惡果。
四)中國獨生子女,階級分明,急功近利,缺[
閱讀全文]
陌生人你借五萬試試,五塊都難。一般的朋友呢也就借你五十。尤其是你沒有任何抵押和收入保障的時候。你到銀行去借,人家倒是會對你客氣,但是錢是不會借的。就是借,也得一大堆條款,不還的話你就等好吧。人家不過說兩句,大筆地錢就換個白條,你別說你最後還了好想多高尚,難道不還還應該了不成?你就說你到哪還能用白條換五萬,沒這錢你得耽誤多少,甚至一[
閱讀全文]
光做家務很煩,但是不做家務沒品。家務其實就是生活的細節,就是生活。發財打工都是為了生存,隻有做家務才是為了生活。家務家務,居家必務。你想要什麽生活,就必須做什麽家務。可以請人幫忙,可以使用工具設施,但是說到底,細節還是要你自己把握。因為隻有你才知道你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要求,體現你生活的風格和品位。不做家務就是說你對生活沒興趣沒追求。[
閱讀全文]
算了一下賬,最便宜的項目就是數學。看看周圍,單親媽媽帶三個孩子也能把數學推得不錯。反正不旅遊,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不參加各種夏令營。一門心思搞數學。隻要不太笨,都會有成績。反過來大多數小有資財的孩子,數學也不錯,但是想拔尖就不行了。因為小聰明在每周二十三十四十小時幹數學的對手麵前還是不堪一擊。但是下決心去花這麽多時間在數學上,隻有[
閱讀全文]
有人說中小學根本搞不清什麽方向選擇,跟著跑就是了。孩子太小,根本不知道該幹嗎。大錯特錯。
先不說多少成功人士都是沒上大學就定了調子,也不說文體項目等到大學才定調子就歇菜了,就說最基本的工科,如果隻按職業工作基本能力來培養,根本不需要讀完大學,最多大專就夠了,也就是說普通人高中就足可以定調子了。那麽為什麽絕大多數人不那麽早定調子呢。因[
閱讀全文]
人的一生就是生產和消費的平衡。二十歲以前生產,六十歲以後消費,二十到六十生產和消費。也就是說二十到六十要生產兩倍自己消費的財富。財富基本上是無法積累的,所謂積累說穿了就是以今天的財富換取明天的財富。二十歲以前隻能先欠著,否則就斷絕了。但是怎麽還呢,一種是等第一代六十以後還,一種是還在第三帶上。前者還完了兩清,但是整個血脈也清零了。[
閱讀全文]
堅守下來你就贏了嗎?就是贏了你又贏得了什麽呢?
人家挨八板子就叫停,你挨是板子不咬牙。你贏了!贏了兩板子。何苦來哉。
但是你就是覺得挨扳子幸福,或者你就是覺得挨板子是你幸福的門票,哪就沒啥好說的了。
但是你覺得挨扳子幸福,就要別人去挨板子,就不厚道了。更不要提,為挨扳子而進行挨扳子訓練就更黑心了。
人的適應能力很強,什麽抗壓堅守都根本[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