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9-06-15 15:03:00)
我近來對飛碟研究的最可怕的結果是:至今為止人們所描述的飛碟的形狀及行為特征非常符合科學的原理,也就是說,那根本不是各種官方及代表官方裝模做樣的所謂科學界人士們所指責的那樣純粹是那些目擊者的臆測與幻想!因為那表麵看來完全違背傳統的所謂科學常識但實際上極端符合科學道理的結論是不可能憑空臆測或幻想出來的!因為那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根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13 17:39:04)
對於洲際航行來說,飛碟有著特殊的優勢,不在於它潛在的高加速度及相應的高速度,而在於它的形狀。對於固定線路的飛碟來說,根本不需要特殊的高推力的電漿推進機製,隻需要有傳統的螺旋槳或噴氣發動機即可。 今天的由噴氣發動機推動的客機的巡航高度一般在12000米左右,而它們的高度的限製主要是由其速度所限製。因為飛機的升力由速度產生,當高度超過12000米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相關鏈接:彩碟29號 ThepopulaceofthisworldhasbeenbaffledbythemythoftheFlyingSaucerrelatedUFOs(unidentifiedflyingobjects)forquitealongtime.ThecentralthemeofalltheFlyingSaucerreportsistheso-calledextraterrestrialaliens.However,whileETsfromotherpartsoftheuniversecouldbeveryrealistic,itdoesnotnecessarilyentailtheconclusionthatthoserapidglowingFlyingSaucersmustbealldrivenbythealiens.Asisdemonstrated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06 16:51:33)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乘坐紐約到北京的彩碟29號。現在是紐約的2029年6月6日下午3點29分。還有1分鍾,彩碟29號將要準時起飛,請大家都係好安全帶,不要離開座位。謝謝” 和所有的乘客一樣,妞子按照坐在前麵高台上的那位和善貌美的乘務長的示範開始係緊自己的安全帶。這時她感覺衣兜一陣抖動,連忙掏出手機,是老公打來的。 “你現在在哪?”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5-25 13:07:00)

當我在某華人網站貼出有關人造飛碟的文章後,有不學無術連小學生知道的自然常識都缺乏但又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前來搗亂。不過他們的胡言亂語倒是提醒了我,很多讀者可能確實會缺乏對於飛碟原理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常識的了解,因而不易讀懂相關的文章。本文簡單介紹一下與該文有關而大家又非常熟悉的一個自然現象的產生原理:雷聲是怎麽產生的? 當大氣層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過兩天如果有機會我可能提供一個有關人造飛碟的較詳細的設計,其關鍵是兩點:1)高電壓,2)精密的中央電腦控製。本文先大概地將電壓部分的基本要素極為簡化地介紹一下,具體一點的詳細思路過兩天有機會再說,電腦控製的部分在沒有具體線路的情況下是無法設計的。 網上稍微查了一下,大概300萬伏的電壓可以擊穿一米的空氣。所以,一個圓形的飛行器,如果在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當世界科技強國正關注著各自在5G技術上是否能占優勢,當美中俄因為缺乏信任而無法達到戰略導彈協議,當各國科技和工業界還在為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的成功而興奮不已,當世人還在為麥田圈和幽浮現象感到困惑不已,當科學家們還在以專家權威的身份對於諸如時空的本質是什麽,超光速太空遨遊及時間旅行是否可能的議題誇誇其談的時候,一個被世人所熱捧但卻從不認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藝術,科技,整體文化,和哲學的區別主要是: 藝術隻要一個人或少數一些人關起門來就可以創作出供世界億萬人欣賞的作品。所以,藝術最容易被剽竊和抄襲。人類文明中的一大奇觀便是,不知有多少臨摹者的畫比原作者的更美妙,但是人們一旦發現是臨摹的就不承認其美妙;不知有多少次某名人其參加模仿自己的比賽,結果被模仿者勝出。這種現象表明的是:藝術太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9-05-10 10:30:57)
剛才在網上讀到一篇討論中國很多公司實行的996工作製(9am到9pm,一周6天)的文章,我的跟帖沒有被登出,特專寫此文。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推斷,實行996製的公司的基本特點一定是錯誤率極高,效率極低,重複率極高! 我當初做IT時(除開頭幾年外)的原則就是從不加班,但是我的效率是其他人的十倍不止,因為我很少出錯,再難的項目在我的手裏通過後根本不需要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不論那些鐵杆硬頸的科學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們是否願意,也不論他們是否已經意識到了,隨著高科技攝影條件的普及化,違反所謂的已知的科學原理的在常態下進行的空間穿越已被無數的即時攝影展示在億萬人的眼前而成為不再具有懸念的現實。與此同時,科學也在極其苛刻的條件下實現了所謂的量子效應的遠距穿越。 不過迄今為止,時間的穿越,或套用好萊塢的術語叫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1]
[62]
[63]
[64]
[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