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現代科學的興起使得專業哲學的地位日漸式微,但哲學在文明中的邏輯地位不可能消失,於是我們發現哲學改頭換麵以其它形式出現在生活中,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自然科學研究中的所謂物理意義。理工科背景的人士對於“物理意義”一詞應該不會陌生,它基本上指的是用自然語言對自然科學中的數學表達或實驗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意義進行解釋。這樣的解釋的深度當然取決於進行解釋的人水平的不同,它可以幹脆是對數學公式或實驗數據進行重複性的翻譯,比如:某項X 加上 某項 Y 在某條件下就會得出怎樣怎樣的結果 Z;也可以是對於數學表達和實驗結果背後的更一般的邏輯內涵的洞見。而對所謂的物理意義超出表麵翻譯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解讀其實就是對於相關問題的哲學分析。比如從卡諾原理看出有用能量的消耗就是一個對於自然及社會的一個非常深刻的哲學洞見。
自然科學家們用對於物理意義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在不涉及到“哲學”一詞的情況下扮演了的哲學分析和思辨的角色,盡管它並不能完全取代哲學分析的地位,卻能非常有效地幫助科學界人士將哲學排除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外,以致於所謂的專業科學哲學也成為了專業哲學界人士自嗨的關門遊戲而基本不再直接與科學的進程相關;這裏的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在人們心目中普遍形成的“科學不需要哲學”的觀念所起到的實質作用,而專業哲學界本身的問題又是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觀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人們心目中的哲學常常是真正的哲學與頂著哲學之名的專業的混合物。
而哲學在科學整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則是諸如物理意義這樣的對於自然局部的哲學性解讀根本無法取代的。在專業哲學自動退出社會實踐之後,除了在科學的局部出現了諸如物理意義這樣的替代物之外,在社會整體實踐上出現的一個頂替傳統的哲學地位的新概念是所謂的跨學科研究或跨學科合作。
跨學科研究或跨學科合作的產生是社會實踐需要的直接結果,因此從它的自然產生這一點本身並不容易看出是在頂替傳統的哲學地位。但是,如果我們的聚焦的範圍擴大到文明的整體來看,所謂的學科分離不過是人類能力局限[1]所導致,它並不意味著自然與社會的內在邏輯就在各學科的邊緣斷裂了。因此,所謂的跨學科研究或合作不過是自然與社會的內在邏輯的連續性跨越了現有的學科劃分的表現而已,屬於整體哲學應有的課題對象,隻不過現在的所謂專業哲學根本沒有能力來反映這裏的邏輯內涵而已。
另一方麵,所謂跨學科研究或跨學科合作必然存在著由於缺少了哲學的整體統籌指導規劃而造成的先天不足,尤其是在跨學科的活動促成相應的新學科的形成之前。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當各學科均從自身的狀況出發來看待其它的學科,或者基於各學科的特點來看待所謂的跨學科的好處時,人們往往會由於依賴於現有學科的技術層麵的條件而不對內在的整體邏輯進行哲學思辨,以至於很容易因為迷失方向而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