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烏克蘭:俄羅斯的發源地公元9世紀,烏克蘭民族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崛起。基輔羅斯是東歐平原上最早出現的文明古國之一,在弗拉基米爾大公及其子雅羅斯拉夫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人口達到500餘萬,疆界空前廣闊,成了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基輔羅斯與拜占庭、西歐北歐各國、東方阿拉伯各國有著頻繁的貿易關係。基輔城也被譽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弗拉基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最高當權者而言,國事萬千,日理萬機,但未必要事必躬親。想成功者最主要的是做兩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幹部。蔣介石當權時在用人的問題上頗下工夫,煞費苦心,有一套獨特的馭權用人術,其用人原則是,以我劃線,跟我者用;保持距離,親而防近;用人必疑,疏而不遠;提防尾大,以“專”製權,等等。他正是依靠這一套馭權用人術,使其網羅的文臣武將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作為中國人的一員,我也讚成上述觀點,隻是要進一步對這一觀點精確化。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是唐帝國的“貞觀王朝”,也就是李世民大帝當政的時期,那是中國人的黃金時代。說貞觀王朝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沒有幾個中國人會有異議;但如果問及貞觀王朝因何強盛和具體強盛到什麽程度,恐怕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國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下麵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91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胡繩重遊杭州西湖,漫步蜿蜒堤岸,傾聽依舊濤聲,不禁思及26年前的舊事:那正是文革山雨欲來的前夕,他和另外兩位堪稱故友的中共“秀才”曾彳亍此道,麵對蔥蘢草木,粼粼波光,一時拋卻了心頭的凝重。而此後僅半年之間,兩位“秀才”竟相繼撒手人寰,且死後待遇有天壤之殊。一位殯殮之儀盛隆,得“毛澤東的學生”美譽;一位則屍骨無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京兆一書生
總係百姓心
田家英在世,酷愛刻印章。
崇拜林則徐,錄詩有兩行:
苟利國家生死以,
敢因禍福避趨之。
憶昔廬山歸來日,
自吟《京兆書生》詩:
十年京兆一書生,
愛書愛字不愛名。
一飯膏粱頗不薄,
慚愧萬家百姓心。
在毛澤東先後幾個秘書中,田家英是一個既有突出才華又有深邃見解的人。他長期努力宣傳毛澤東思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田家英與陳伯達相識是在1941年的延安,當時他們同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那時,田家英還不到20歲,而陳伯達已是身兼數職的“理論家”了。陳伯達寫東西手頭很懶,從不自己查資料,他寫《中國四大家族》就是讓田家英、何均等四人代他查找各種資料後寫成的。
  解放後,陳伯達和田家英同是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又兼任中央政治研究室的正、副主任。50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好像是錢鍾書先生說過:人的記憶是最不可靠的。好在大姑姑留下了我當年在北京寫給他們的信,現在全文錄在下麵:
大姑姑、姑爹、二姐、敬之:你們好!
我到北京已兩個整天了。你們等我的信大概著急了吧?現在簡單談談這兩天的進展。
到京當晚我就給敬之的姑媽打電話,她不在家。敬之的媽媽接了電話,約好第二天去他家送東西。第二天找到敬之姑媽家,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李南央
媽媽和鄧力群的舊事我第一次聽說竟然出自一個大街上買菜的老太太嘴裏。我在陝西時有一個好朋友,一年回京探親,在大街上排隊買菜,那時旦分有什麽好菜,就要排長隊。排隊等的無聊,人們就認識不認識地在一起扯閑天兒。我這個朋友很健談,跟人也是自來熟。她看到前邊的老太太很象老幹部,就問:"您是老幹部吧?"聽到人家說是,我這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生是有許多巧合的。1993年,父親來美國參加科羅拉多大學的研討會之前,威廉女士正在拍攝"中國革命"(chinainrevolution)的第二集。聽說父親即將訪美,約了采訪他。父親到美後,為了了解威廉女士作片的宗旨和製片水準,我們特意從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圖書館找來"中國革命"的第一集看。當放到中國抗日戰爭一段時,我突然發現一個講演的女學生頗象我媽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7-08 05:30:47)
全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中國*領導的一所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學校。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成立,毛澤東兼政委,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羅瑞卿任教育長,1937年1月更為現名,並隨中共中央機關遷到延安。紅軍改編後,林、劉分任115、129師師長,但仍兼職,校務工作由羅瑞卿主持。1938年1月,羅任副校長,劉亞樓任教育長,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