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酒水買賣涉及計量。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也統一了度(長度)量(容積)衡(重量),但是秦代度量衡的標準器早已亡失。西漢末年,王莽秉政,為了滿足其托古改製的政治需要,他征集當時學識淵博、通曉天文樂律的學者百餘人,在著名律曆學家劉歆的主持下,係統考證了曆代度量衡製度,完成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度量衡製度改革。這一改革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遠古時代,人們飲食不能自給,更談不上交換,進入農耕文明後,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農業經濟的發展,加上人口增多,需求增大,交換才可能。進入夏代,貨幣的發明與使用,使商品交換發展到貨幣交換階段。商部落就是以善於經商而得名,商部落的著名先王王亥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最後因為趕一群牛渡河交易,河水暴漲淹死的。商代出現了專門生產酒器的部落氏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了酒就產生酒文化,中國傳統酒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先從介紹酒器開始。商周時期酒已經大量生產,除了用於祭祀之外,飲酒之風非常盛行。因就必須有酒器,包括盛酒器、溫酒器、飲酒器、挹酒器,所以傳世的青銅器中酒器占了很大比例,而且青銅禮器也有許多是用於向列祖列宗獻酒的。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器形較大。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表示甜酒的“醴”字。西漢前期的著作《淮南子》中說:“清醴之美,始於耒穭”,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甘美的甜酒是在農耕社會出現後才開始有的”。更早的上古典籍《尚書商書》的《說命》篇是記載殷商中興之王高宗武丁對其宰相傅說的談話,有這麽一句:“若作酒醴,爾為曲糵”,意思是如果想造酒,你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左傳 定公四年》:
“鑢金初官於子期氏,實與隨人要言。王使見,辭,曰:「不敢以約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人盟。”
這段要和前後文聯係起來看,才可能讀得懂。定公四年(前506)楚國發生大事。
當時楚國,令尹囊瓦(子常)十分殘暴,對各小國都苛索無厭,更將蔡、唐兩國國君扣押好幾年,強行索取了賄賂才被放回國內。前506年秋天,楚伐蔡,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傳統文化雜談已經寫了四篇:茶水篇、詩歌篇、宋詞篇和元曲篇,這是第五篇。接受司令班主和同學們意見,頻率高一些,篇幅短一些。今天起,每隔兩、三天發一段,隻是這樣可能會產生銜接不好的缺點,請見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曆史約始於距今4萬~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北曲是散曲早過劇曲,而南曲則是劇曲早於散曲,先有“南戲”,然後才有寫散曲的。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12世紀,南方也產生了一種與宋雜劇不同的戲曲:南戲,又叫戲文,又因為產生地在浙江溫州,所以又叫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南戲完全表演故事,結構可隨故事變化,不象宋雜劇基本由三段構成。南戲音樂以南方流行的小曲、歌謠為主,大概後來受到宋雜劇的影響,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元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戲劇,和宋雜劇不同,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整個劇本一般分四折(一折相當於現代多幕話劇的一幕),偶有五折,“折”在劇本既是音樂的單元,也是劇情的大段落,這種分折結構符合於戲劇情節發展的起、承、轉、合的一般規律,外加楔子(序幕或過場);角色分工更為詳細,一本戲隻有主要角色獨唱,正末唱為末本,正旦唱為旦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0-10 19:38:11)
中國傳統三大韻文詩、詞、曲,已經談過詩、詞,今天最後談談曲。前麵說過詩、詞一開始都來自民間,而且和音樂密切相關,曲更是如此。實際上不少曲牌和曲詞就是民間小調,就像近代也有許多著名的民間小調,如《孟薑女》、《茉莉花》等一樣,隻不過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朝代的代表性文學形式,叫它為元曲。國人了解或熟知詩、詞的人相當多,比較而言對曲的知識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傳統三大韻文詩、詞、曲,已經談過詩、詞,今天最後談談曲。前麵說過詩、詞一開始都來自民間,而且和音樂密切相關,曲更是如此。實際上不少曲牌和曲詞就是民間小調,就像近代也有許多著名的民間小調,如《孟薑女》、《茉莉花》等一樣,隻不過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朝代的代表性文學形式,叫它為元曲。國人了解或熟知詩、詞的人相當多,比較而言對曲的知識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