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釋《左傳 定公四年》

(2008-10-29 08:52:23) 下一個
《左傳 定公四年》:
“鑢金初官於子期氏,實與隨人要言。王使見,辭,曰:「不敢以約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人盟。”
這段要和前後文聯係起來看,才可能讀得懂。定公四年(前506)楚國發生大事。
當時楚國,令尹囊瓦(子常)十分殘暴,對各小國都苛索無厭,更將蔡、唐兩國國君扣押好幾年,強行索取了賄賂才被放回國內。前506年秋天,楚伐蔡,蔡向吳國求救,同時唐國國君早已憤恨楚國的侵淩和勒索,故表示加入吳國方麵。雖然兩國弱小,但戰略位置極重要,吳國遂因此製訂避開楚正麵、戰略迂回、直搗腹心的計劃。先是伍員用反間計,讓楚昭王把楚軍統帥洞悉吳軍戰略的子期換成囊瓦。冬天,吳王闔閭帶領伍員、孫武、夫概、伯嚭,傾全國30,000水陸大軍,趁楚國連年作戰,東北部防禦空虛,經淮河進襲楚國,攻至淮汭,吳軍棄舟登陸。闔閭以3,500士卒為先鋒,在蔡、唐軍隊帶領,突擊楚國,兵不血刃通過了楚國北部三個重要關隘,一直殺至漢水東岸。

楚昭王得知吳軍突襲,倉猝派了令尹(即相國)囊瓦、左司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率200,000大軍進抵漢水對峙吳軍。楚軍良將沈尹戍建議囊瓦率軍沿漢水西岸阻擋吳軍,由自己北上方城,征調楚軍,迂回至吳軍背後,毀壞吳軍的舟楫、阻塞三關,然後前後夾擊,打敗吳軍。囊瓦接受,沈尹戍遂率兵北上。但在沈尹戍北上方城,囊瓦受到大夫黑、史皇的挑撥,貪功之下貿然率兵進攻吳軍。吳軍見楚軍主動進攻,正好步入吳軍的設想,於是實施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戰略,主動由東岸後退,囊瓦率軍追擊,由小別山至大別山之間連續交戰三次都失敗,楚軍士氣低落。吳軍見楚軍陷於被動,於是與楚軍決戰。

11月19日,吳軍於柏舉列陣迎擊楚軍,夫概向闔閭建議立即主動攻擊,因為囊瓦不得人心,楚軍必定一擊即潰,然後主力投入戰鬥,必定大勝。但是闔閭因為謹慎而不肯接納,夫概不肯放棄,遂自行率領5,000士卒發動攻擊,果然楚軍一戰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突擊成功,於是率主力攻擊,楚軍潰敗,史皇戰死;囊瓦落荒而逃,流亡鄭國。沈尹戍得知吳軍敗楚軍,率兵於息地回救,先打敗夫概,但被吳軍包圍,楚軍突圍失敗,沈尹戍見無法獲勝,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回報郢都,楚軍最終敗北。楚軍全線潰敗,至此楚五戰五敗,楚國全線崩潰。

沈尹戍的首級送到郢都,楚昭王才得知前線兵敗,遂封沈尹戍之子沈諸梁於葉,稱為葉公,此人25年後平定白公勝叛亂起了主要作用,葉公好龍的成語也和他有關。大臣子期、子西組織楚國軍民抗擊入侵吳師,正在作戰局布置,準備在郢都阻擊,昭王不顧子期、子西反對和全城軍民存亡,自已帶著少數人逃走。楚軍得知昭王已逃,全軍潰散,子期率兵趕去保護楚王,而子西就率領士兵西退。11月29日,吳軍入郢都,屠城並燒殺搶掠。楚昭王出逃後,先逃到雲夢,但雲夢人不知這是他們的大王,射傷了楚昭王。楚昭王再逃到鄖城,鄖公鬥巢之弟鬥仲為報昭王之父平王的殺父之仇企圖謀殺楚昭王,結果鬥巢帶了小弟鬥季保護楚昭王逃出鄖城流亡到隨國,這時子期也趕到,君臣方才安定下來。

大家商議流亡到隨國,如果吳師追到隨國要人,子期說因為自己長得像昭王,萬一隨國頂不住吳國的壓力,可以用自己冒充昭王獻給吳國。這時子期的家臣鑢金表示,實際上他可以和隨國的權要溝通。昭王就派他為使節去見隨侯,臨行時說,隻憑我過去的關係恐怕還不能順利辦妥事情,於是昭王就按照當時的慣例,答應割讓子期的封地:心給隨國,當時楚國的貴族都有封地,如上文沈諸梁的封地為葉,鬥巢的封地為鄖,終於和隨國訂下盟約,躲在隨國。後來伍員帶兵到隨國尋找,隨侯占卜獻出昭王不吉,婉言拒絕了要求。伍員搜尋不到楚國君臣,又見囊瓦已到鄭國,認為昭王義行回到鄭國與其會合,於是解圍揮師北上。此後就是申包胥泣秦廷的故事了,秦哀公說如果烏鴉白頭馬生角就派兵幫助楚國,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居然使烏鴉白頭馬生角。清初詞人顧貞觀以詞代書的名作,兩首《賀新郎》裏就有一句“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