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是一種傳說中的鳥,起源於鳥圖騰文化,不同的隻是鳳的圖騰符號不是某種具體的鳥,而是東方各氏族部落圖騰的結合。早在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鳳的象形文字。這個文字就具備了鳥的特徵,看上去象一隻孔雀,有冠,有羽,還有端麗的長尾。而在神話故事《山海經》中就曾有一段對鳳凰作了如下的記述:“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詩經 卷阿》上就有“鳳凰嗚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萋萋、雍雍、喈喈”的詩句。《史記》中有:“鳳凰來朝,天下明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的記載;而晉代張華著的《禽經》中則記述了“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和“鳥之屬三百六十,鳳之為長”的論說。從以上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鳳凰是一種色澤鮮豔、能歌善舞、具有“領銜”作用的鳥中之王,故有百鳥朝鳳的說法。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據《爾雅 釋鳥》所記載,鳳凰的形體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是一個集眾多動物於一身的神鳥,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它與龍並駕齊驅,被人們世代敬仰、崇拜,從而創造出豐富燦爛的龍鳳文化。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與龍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龍代表皇帝,鳳凰是皇後和妃子的代表,龍和鳳亦正式成為一對。
關於龍鳳相配,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最早出自據說是漢代劉向所著的《列仙傳》。相傳,春秋時秦穆公的愛女弄玉,她酷愛音樂,尤喜吹簫。一晚,她夢見一位英俊青年,極善吹簫,願同她結為夫妻。穆公按女兒夢中所見,派人尋至華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簫。此人名蕭史。使者引至宮中,與弄玉成了親,秦穆公還造了鳳台供他們夫婦居住。一夜兩人在月下吹簫,引來了紫鳳和赤龍,蕭史告訴弄玉,他為上界仙人,與弄玉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騰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趕,直至華山中峰,也未見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後世乘龍快婿的說法就來自這個故事。直到現在也有一些事和物以龍和鳳作為稱呼,例如一胎中生男又生女的就叫龍鳳胎;新人結婚都可以說為龍鳳配,又或叫龍鳳呈祥,而結婚更不能少了龍鳳鐲及新娘子的鳳冠。總而言之,龍和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代表著吉祥、高貴和相輔相成的關係。而且龍鳳的結合亦漸漸被用作形容愛情。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學者何新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它的造型是人民尋找各種禽鳥中最美的特徵部份,加上他們的審美觀點、感情和理智,加以綜合和統一,融合成一個象徵著和平、安寧、幸福和瑞祥。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一方麵,它是一個合二為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和合祥瑞;另一方麵,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鳳凰又是吉祥的象征,比如,傳說周文王時期,在陝西鳳翔、岐山一帶,就有“鳳凰集於岐山,飛鳴過雍”,自此就有了“鳳鳴岐山,周室遂興”的說法。古人還想象出鳳凰的叫聲,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鍾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古人還認為鳳凰對於棲止的樹木有特殊的要求: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關於其形象,按照古人的描繪,鳳凰類似孔雀,但又雜糅其它動物的特點。《韓詩外傳》中說:“鳳象鴻前而鱗後,蛇頸而龜尾,龍文而龜身,燕頜而雞喙。”《說文》是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宋書 符瑞誌》中說它是“蛇頭燕頜;龜背鱉腹,鶴頂雞喙,鴻前魚尾,青首駢翼,鷺立而鴛鴦思。”《太平禦覽 卷九一五》中更是抽象地描摹“鳳凰頭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風,足像地,尾像緯。”總之,是一種雜糅許多動物的特點,想象而來的飛禽,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
鳳凰最早在哪裏的產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曆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我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著禾苗。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在湘中曾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8)的圖卷,上麵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裏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關於鳳凰的生成,《春秋演孔圖》中:"鳳,火精。"《春秋元命苞》曰:"火離為鳳。"(這裏離是卦名)也就是說,鳳凰是五行中的離火臻化為精而生成的。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所以,最早的鳳凰圖像在湖南發現也就不足奇怪。傳說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以鳥喻莊王,莊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衝天,自然便聯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裏”,“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後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於身下,前看仰首觀雲。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山海經》說:“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麵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 三鳳九頭,“其誌大兮,其慧遠兮。”古時楚國轄湖北、湖南兩地,故有一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而湘西還有一個鳳凰縣,近代文化名人沈從文、黃永玉就出自該地。
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是“和”,《山海經 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與吉祥。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係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征。如《山海經 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 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漢代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以琴聲挑之(昆曲就有折子戲琴挑),所奏的曲子就叫做《鳳求凰》。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麵麵。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孔子,便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事見《太平禦覽》卷九一五所輯古《莊子》佚文:“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勇且多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歎曰:‘吾聞南方有鳥,名鳳。所居積石千裏,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qiu)林、吾聞南方有鳥,名鳳。所居積石千裏,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qiu)林、瑯??ΑL煊治??脛椋?蝗巳?溝萜鷚韻顬槴。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這是對孔老見麵的詳細描述。當時以鳳來比孔子的不隻老子一人,還有楚國狂人接輿。《論語 微子》雲:“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莊子 人間世》亦雲:“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有一件事是十分奇怪的,幾乎所有古籍都說朱雀即鳳凰是南方之神,主火,紅色。從陰陽五行學說,火和紅色無疑都屬陽性,而且是很強的陽性,丹鳳朝陽似乎也意味著鳳凰應該是陽性的。原先鳳凰還是分雄雌的,雄的叫鳳,後來卻漸漸演變為鳳是陰性的代表。“鳳”常用作女性的名字,男性名字中帶鳳字的就比較少(不是沒有,比如清初和呂四娘齊名的大俠甘鳳池)於是派生出另一種雄性的鳳凰類型的鳥:“鸞”。最早出現鸞的記載的文獻大概是《尚書 周書 王會》:“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 詩經有兩篇提到鸞,《詩 小雅 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和《詩•大雅•丞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說文》解釋說:“鸞,赤神靈之精也。”又說:“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廣雅》寫道:“鸞鳥,鳳皇屬也。”《山海經 西山經》則介紹鸞生活的地方:“女床之山,有鳥名曰鸞鳥。”還有認為鸞是青色的,所以叫青鸞。有一些和鸞有關的成語如:“鸞鳳和鳴” 既表示自然界鸞鳥與鳳凰相應鳴叫,聲音和悅;也常被人們用來表示夫妻關係和諧。“鸞音鶴信”鸞鶴傳來的音信,指上天的信息。“鸞儔鳳侶”形容佳偶。
鳳凰在西方神話裏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複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西方神話傳說中亦有關於神鳥的敘述。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隻有一隻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采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隻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裏,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以上所指的“鳳凰”,與中國傳說中鳳凰有一定差別。西方傳說中的鳳凰與鷹相象,而中國傳說中的鳳凰更近似於孔雀的形象。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似無鳳凰自焚之提法。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盤》(恐怕是五四時期最好的白話詩)中的鳳凰,應該是指西方傳說中的phoenix,但是詩中鳳鳴唧唧,凰鳴足足卻完全是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