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雜談 醇酒篇(四)酒的買賣
(2008-11-03 18:45:31)
下一個
遠古時代,人們飲食不能自給,更談不上交換,進入農耕文明後,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農業經濟的發展,加上人口增多,需求增大,交換才可能。進入夏代,貨幣的發明與使用,使商品交換發展到貨幣交換階段。商部落就是以善於經商而得名,商部落的著名先王王亥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最後因為趕一群牛渡河交易,河水暴漲淹死的。商代出現了專門生產酒器的部落氏族――長勺氏、尾勺氏,並出現了專業飲酒服務人員――酒保,飲酒行業的真正開始確立的是在商朝。
戰國末期韓非所著的《韓非子》中有這樣一段話:“ 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這四個“甚”字構成了我國酒家幾千年來獨有的經營模式:價格公道、服務周到、品味絕妙、激情廣告。而富有文化品位的酒旗,特別醒目,這是我國酒家有旗的最早紀錄,標誌著我國飲酒行業走向成熟。酒旗從戰國的宋國開始一直懸掛到民國初年才銷聲匿跡,也許某些邊遠地區消失得更晚一些,改革開放後不少地方又掛起酒旗。從前就是荒村野店,也掛一把笤帚,表示有酒可賣。用笤帚做酒店招牌是有來曆的,在下猜想大概和少康既是箕帚發明人,又是秫酒發明人有關。
“酒家”一詞出現在漢代,西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設了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滌器,文君當壚,打破了“文不經商,士不理財”的舊觀念。“壚”,是古代酒家中用泥土堆積起來,用以安放酒甕的土台子,猶如後世所用的櫃台,“當壚”就是站櫃台招呼客人。大才子當洗碗工,大富豪愛女穿三角褲(犢鼻褲)當女招待,生意自然興隆,名聲遠近遐邇,卓王孫的臉掛不住了。這種酒家建築結構形式和這種女性當壚服務形式,同酒旗一樣,成為中國特色的傳統酒家經營模式,一直延續了兩千年。到了麵臨棄婦命運時,卓文君寫下有名的《白頭吟》,還不忘提到酒:“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日溝水頭……。”漢代賣酒的女性可能並不是個別的。《史記•高祖本紀》中直言不諱地記述漢高祖劉邦:“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流氓地頭蛇劉邦,經常向賣酒的王老太太強行賒酒喝。劉邦畢竟還講一點義氣,當了皇帝衣錦還鄉,王老太太還在賣酒,就重賞她一筆。東漢辛延年做的一首有名的樂府詩《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倚仗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說的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少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長安市上當壚沽酒的時候,在引得豔羨的同時,也遭到了好色男人的調戲,最後還是拒絕了這個有權有勢的大將軍霍家的奴才馮子都。漢代酒業比較興盛,如成都城郊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中,有《釀酒圖》、《宴飲圖》、《酤酒圖》、《酒肆圖》等,充分表現了民間釀酒、飲酒的風習。漢武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是酒價的最早記載。西漢自文帝以後,糧價平歲一石大致十餘錢,宣帝時低至五錢,河西等邊地糧價較高,但隻有百餘錢。元帝時積年饑荒,糧價暴漲,也不過“京師穀石二百餘,邊郡四百,關東五百”。 下文將會說明西漢的一升約200毫升,一斤約250克,一石糧食120斤即30千克,可見官酒的利潤是非常高的。這樣高的酒價有人買嗎?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漢武帝采納理財家桑弘羊的建議,設立“酒榷”官司,實行了酒類專賣製度,隻要你想喝酒,不怕你不來買。從此酒類專賣製度在中國時斷時續,解放以後還一直實行煙酒專賣。在允許私人釀酒出售的年月,經常課以重稅,早在公元前359-前338年 秦孝公啟用商鞅變法,以重稅抑商,酒價十倍於成本。遇到災年,政府會出告示禁酒,如前221-前206年 《秦律》就禁止四川用餘糧釀酒,沽賣取利。酒的交易一開始就置於政府管理之下,酒政的內容不外於榷、稅和禁酒這三項,兩千多年曆來如此。
兩晉南北朝時代,人們好酒,這是有其時代原因的,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演說中對此作了精辟的分析。飲酒被作為脫離政治漩渦的一種手段,例如當司馬昭向阮籍建議結成兒女親家時,阮籍竟醉酒兩個多月,此事終於不了了之,阮家也因此置身權力紛爭之外,過上太平日子。酒業買賣,生意興隆,就連一些南朝的帝王,也放下萬乘之尊,樂意效仿販卒事業,把宮廷變成酒市。北方的酤酒業也毫不示弱。成書於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547年),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名義上是記述洛陽佛寺建築的作品,但該書“雖以伽藍為名,實多國故”。作者以大量筆墨,按洛陽城城內和東、西、南、北四向的衛星城,詳盡描寫了當時洛陽工商業的繁榮景象。卷四寫的是城西,有延酤、治觴二裏,單是看這兩個地名,就可以推知酒業繁榮之狀。書中還說“裏城之人多醞酒為業”,可見酒業之盛。
唐代是我國古代社會的鼎盛時期,城市經濟空前繁榮。唐代確實是一個非常自信因而又非常開放的朝代,唐前期對酒既不專賣,也不課稅。劉禹錫的《百花行》開頭就是“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人不聞樂。”四句,寫出了酒消費量之大和首都長安酒業的繁榮。唐代酒業空前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全國酒業網點,這個布局,是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的。杜甫曰:“蜀酒濃無敵”,白居易雲:“吳酒一杯春竹葉”,酒仙李白漫遊大半個中國,走到哪裏,酒喝到哪裏,沒聽說何處不沽酒的。而杜牧也就有了“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唐代雖已有燒酒,並不流行,還是以釀造酒為主。後人偏要把這句詩和汾酒(白酒)牽在一起,其實杜牧是用杏花村泛指一般鄉村酒店,說明唐代酒店之多,到處酒旗飄飄,飲酒極為方便。唐代李肇(?~約836以前)所撰的筆記小說《唐國史補》記載的唐代各地酒名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幹和、葡萄,嶺南之雲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淚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等,還有從波斯傳來的三勒酒,即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宋代的酒業,無論是數量、規模、種類,還是設施、經營、廣告,都是相當突出的,是繼唐之後又一個高潮。北宋京師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盛況不亞於唐代長安,據《東京夢華錄序》這裏“太平日久,人特繁埠,新聲巧笑柳陌花埠,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方爭湊萬國鹹通”,《清明上河圖》中畫有酒客在酒樓歡飲的景象,《東京夢華錄》中有酒樓、酒肆營生的描寫。各州府縣城自不用說,以至於景陽崗、十字坡這樣荒僻的地方也不乏賣酒的處所,雖然沒有美女歌舞助興,也還有顧大嫂、孫二娘這般婦女當壚。當然,江湖上行走要像武鬆那樣多個心眼,避免被作了人肉包子餡。宋朝在京城實行官賣酒曲的政策,民間隻要向官府買曲,就可以自行釀酒。其他城市則實行官府統一釀酒,統一發賣的榷酒政策。酒按質量等級論價,酒的質量又有衡定標準。北宋和南宋官府,都曾組織過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評酒促銷活動。南宋時京都臨安有官酒庫,每年清明前開煮,中秋前新酒開賣,先期以鼓樂妓女迎酒穿市,觀者如潮。宋代還有不少關於酒的著作流傳至今,如:朱翼中的《北山酒經》、李保的《續北山酒經》、竇蘋《酒譜》、張能臣的《酒名記》等,連蘇軾也趕熱鬧,寫了一篇五百多字的《酒經》。張能臣的《酒名記》更是一本酒的品牌的宣傳品,記下了當時著名的二百餘種酒的品牌,除宮廷酒外,分為京城和地方名酒。京城名酒又分為不出售的皇親國戚的家釀酒,其中後妃家的酒名有:香泉酒、天醇酒、瓊酥酒、瑤池酒、瀛玉酒等,諸王家及駙馬家的酒名有:瓊腴酒、蘭芷酒、玉瀝酒、金波酒、清醇酒等;京城各著名酒樓銷售的酒共羅列了27種市店名酒,列舉如下:豐樂樓——眉壽酒;忻樂樓——仙醪酒;和樂樓——瓊漿酒;遇仙樓——玉液酒;會仙樓——玉醑酒;時樓——碧光酒;高陽店——流霞酒、清風酒、玉髓酒等等。各地名酒如:杭州竹味清、碧香、蘇州木蘭堂、白雲泉、明州金波、湖州碧蘭堂、劍州東溪、漢州廉泉、果州香桂、銀液、廣州十八仙、齊州舜泉、曹州銀光、登州朝霞等等。宋代的果酒除葡萄酒,還有荔枝酒和黃柑酒。現代一些名酒,如西鳳酒,五糧液,汾酒,紹興酒,董酒等等,大多可在宋詩宋詞中找到這些酒名。
元代的酒,比起前代來要豐富得多。就其使用的原料來劃分,就有馬奶酒、果料酒和糧食酒幾大類。元代大宗的酒是葡萄酒,葡萄酒與馬奶酒並列為宮廷的主要用酒。有元一代,葡萄酒深入千家萬戶之中,成為人們設宴聚會、迎賓饋禮以及日常品飲中不可缺置的飲料。“七朝重臣,垂五十年”的許有壬(1286~1364)《和明初蒲萄酒韻》詩雲:“漢家西域一朝開,萬斛珠璣作酒材。真味不知辭曲蘖,曆年無敗冠尊。殊方尤物宜充賦,何處春江更潑醅。”理學家程端禮(1271一1345)《代諸生壽王豈岩》詩雲:“千觥酒馨葡萄綠,萬朵燈敷菡萏紅。”著名詩人薩都剌《傷思曲哀燕將軍》詩雲:“宮棉袍,氈帳高,將軍夜酌涼葡萄。葡萄力重醉不醒,美人猶在珊瑚枕。”這些詩篇,把元人崇尚葡萄酒的曆史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需要說明的是,元代釀造葡萄酒的辦法與前代不同。以前中原地區釀造葡萄酒,用的是糧食和葡萄混釀的辦法,元代則和現代相似,是把葡萄搗碎入甕,利用葡萄皮上帶著的天然酵母菌,自然發醇成葡萄酒。元末詩人周權寫了一首名為《葡萄酒》的詩,描繪的就是這種釀造方法:“累累千斛晝夜舂,列甕滿浸秋泉紅。數宵醞月清光轉,濃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瀉宮壺香,春風吹凍玻璃光。甘逾瑞露濃欺乳,曲生風味難通譜。”元代連揚州也出產優質葡萄酒,而且名列江南同類之首。薩都剌有《蒲萄酒美、鰣魚味肥,賦蒲萄歌》詩雲:“揚州酒美天下無,小糟夜走蒲萄珠。金盤露滑碎白玉,銀甕水暖浮其酥。”元代民間賣酒的商販很多,女性仍然從事著賣酒的營生,有些酒是從酒坊販賣而來,有些是自家釀造的一部分運到市場出售,規模比較小。元代宋伯仁撰有《酒小史》一卷,羅列了從春秋到元代的華夏曆代名酒百餘種,大概是現存最早的關於酒的曆史的專著。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為了顯示天下太平,與民同樂,著手恢複、發展酒業。生活在明嘉靖,隆慶和萬曆年間的田藝蘅在《留青劄記》卷26中說:“諺雲:若要富,賣酒醋。蓋二物甚有利也。”反映了酒業利潤非常之高,成為人們致富的一大捷徑。明清酒業的另一大進步,就是品牌意識的增強,比如南酒砥柱――紹興酒,就非常注意包裝,當時人們在消費酒的時候,不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產酒家。現代名酒中瀘州老窖、五糧液在明萬曆年間建造的酒窖至今猶存,全興大曲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茅台酒在清鹹豐時期就是有名的品牌。清初酒業的興旺還因為康、雍、乾三朝是中國曆史上酒稅最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