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博文
(2007-01-28 08:51:32)
二十多年前,去普陀山,淩晨四點睡眼惺忪地起床,到千步沙海灘觀日出;去廬山,忍著玩了一天後的勞累和饑腸,在小天池觀日落。日出日落原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我們在城市逼仄的空間居久了,早出晚歸的,或擠在公交車上貼著肉餅子搖晃,或騎車在擁擠的非機動車上穿梭,晨出的陽光隻在屋頂尖上閃耀,暮歸的晚霞也全被幢幢樓房遮擋。難得外出旅遊,看到湛湛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8 08:49:49)
在這裏我把鞭炮、高升、禮花等統稱為爆竹,從年三十到今天正月十六,不絕於耳的響聲終於偃旗息鼓地告一個段落了。對人們燃放爆竹帶來的團團的煙氣、滿地的紙屑和震耳欲聾的響聲,很厭惡,又很無奈。爆竹燃放時,劈劈啪啪響著的是一掛掛小鞭炮,在地上閃著簇簇火星;嘭啪嘭啪的是小竹筒似的高升,躥到空中裂成兩半;噓噓的聲響是火花升到了高空,然後啪啪地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7:34:03)
閑來翻看去年寫下的短文,計一百零五篇,有些還行,有些太糟,都已發布到我的博客上,事情也已成了過去式,就不想再作修改。過去三十年,我時斷時續地寫日記,直到去年開始寫短文了才停止。雖然日記和短文都能記敘我的經曆、表達我的心聲,但記日記和寫短文有著許多差別。日記直接地寫在本子上,或有用詞不當、或有語句不通,寫都寫下了,就不會去塗改,弄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7:31:41)
每年過春節,總要把從母親手裏傳下來的那套高腳果盆拿出來,放些糖果瓜子之類,應個景。女兒的嘴不饞,除了偶爾吃些海苔、薯片、沙嗲牛肉幹外(於是常年備著,但消耗很慢),不吃其他的零食。知道今年春節沒人來,連果盆都懶得取出來了,裝在果盆的東西沒人吃,擺擺樣子給誰看?雖如此,節前去超市,還是忍不住買了一些糖,分別是德芙巧克力、優哈硬糖和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3:43:47)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活著,就要開開心心。有人一生節儉慣了,按他的收入盡可把日子過得更富裕更舒坦,但他仍舊吃得平常穿得普通,每月都把相當數目的錢存起來。看著存折的數字在不斷遞增,心情舒坦;哪個月開支多了,氣悶肉痛,這麽多年來受中國根深蒂固的勤儉持家、年年有餘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改也難,那麽就讓他去這樣過日子吧,隻要開心就好。也有人守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3:42:06)
我的小嫂子,在家中排行老大,底下還有四個妹妹,那時和我小哥在同一工廠,結婚後和她父母一起生活,從來就節儉,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更別說玩樂等事,很快地在廠裏就有了“名氣”。從牙縫裏擠出來的錢,現在也存到十萬以上了吧,可她仍舊節衣縮食地、怨氣衝天地過日子。怨父母、怨老公,總是拿自家的不足去和別人好的地方相比,大妹夫開廠怎樣的賺錢啦,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一放寒假女兒馬上去一家物流公司實習,每天一早起床趕著去上班,晚上要到六、七點鍾萬家燈火了才到家。晚飯後電視電腦前坐坐,十點左右也就睡了。每晚我收到她的“上車了”的短消息,就把飯菜都準備好,然後會到窗口去張望,呆立在窗前,看著一個個急急地走進弄口回家的人們,心裏就有了些許感受,想到了很多。很多事情要回過頭來才能看明白,才會懂得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27 13:33:12)
女兒要買書,順便就逛街吧。初二天氣暖和得像春天,我們母女倆上南京路軋鬧猛。節假日,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人流總是像遊行的隊伍,人們不得不緩緩地像是排著隊似的行走。每逢雙休日和國定假日,便是商家的黃金日。中國市場的商品已從那時的異常緊缺、配給供應、開後門鑽營到現在的飽和狀態,商家要靠各種各樣的廣告宣傳、促銷手段、價格競爭來爭奪顧客了,於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3:24:03)
快過年了,雖然今年不準備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的計劃,可逢年過節,新衣服還是得穿。早早地就做了一條黑呢褲子,買了一件繡花短棉褸,現在條件好了,不會像過去的歲月,盼著在新年裏能穿上新衣服,現在過年,穿戴一新,隻是讓自己的麵貌看起來能精神一點。退休後發現,衣服鞋子的支出明顯節省了,居家的日子多,整日裏睡衣褲拖鞋,如果知道哪一周不會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3:22:48)
看一本介紹荷蘭的書,其中有一節寫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同性戀者的天堂。在那裏,成雙作對的或男的或女的同性戀者公開地在大街上相擁而行,雙目相對時愛慕的眼光流露無疑,情到深處便會在大街上熱吻,然街上的行人則見怪不怪,一副熟視無睹的神態。在那裏,法律允許同性戀者結婚,同性戀者的身份是合法的。這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很難做到,在中國,特別是農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