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一北京
1993年秋,張曉剛從北京回到昆明老家,重新思考他在繪畫風格上應作出的改變。就在這裏,他有了意外發現。他發現了一套家藏的老照片,可以作為一係列以“文革”為背景的創作的長期素材。
“我回家看到了父母的照片,”他說,“我就想,好極了,裏麵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用我的畫表現出來。”
這些他後來命名為《血緣:大家庭》的作品成了全球追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85年9月10日
今天定為教師節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這樣說。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鍾敬文、啟功、王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附錄:《毛澤東三十年祭》by金鍾
獨裁者的死亡,將帶來國家天翻地覆的變化,斯大林死後的蘇聯是一個明證:一九五三年死,一九五六年就遭到鞭屍般批判,一夜之間,蘇東各國的斯大林塑像被通通拉倒,製度由修正走向自由民主。然而,中國青出於藍勝於藍的獨裁者毛澤東已死去整整三十年,偶像仍然屹立在天安門城樓,遺體還供奉在紀念堂,供人瞻仰崇拜。
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金鍾:《毛澤東三十年祭》
獨裁者的死亡,將帶來國家天翻地覆的變化,斯大林死後的蘇聯是一個明證:一九五三年死,一九五六年就遭到鞭屍般批判,一夜之間,蘇東各國的斯大林塑像被通通拉倒,製度由修正走向自由民主。然而,中國青出於藍勝於藍的獨裁者毛澤東已死去整整三十年,偶像仍然屹立在天安門城樓,遺體還供奉在紀念堂,供人瞻仰崇拜。
這種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1年9月8日
舊金山對日和約
1951年9月8日共有49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所簽訂的對日本和平條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未受邀參與。
二次大戰結束後,冷戰隨即展開,美國與蘇聯所領導的民主、共黨兩集團,甚至美國政府各部會間,對於對日和平條約的形式與內容無法達成共識,因此遲遲未與日本簽訂和約。
韓戰爆發後,為了讓日本盡快恢複獨立主權,以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3年9月7日
毛澤東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
1953年9月7日,毛澤東召集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談話。他說,3年多的經驗證明,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完成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但有些資本家對國家保持一個很大的距離,他們仍沒有改變唯利是圖的思想。有些工人前進得太快了,他們不允許資本家有利可得。實行國家資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63年9月6日
中共發表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
1963年9月6日《人民日報》編輯部和《紅旗》雜誌編輯部聯名發表文章:《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至1964年7月14日,先後共發表9篇(簡稱“九評”)
1,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
http://maobo.7x.com.cn/maoxuan/wenxian/9ping1.html
2,關於斯大林問題:
http://maobo.7x.com.cn/maoxuan/wenxian/9p[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吳敏:鄧小平的政治體製改革藍圖及其實踐
(原載《炎黃春秋》2007年第7期)
早在20多年前,被譽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就設計了一幅科學、嚴謹的政治體製改革藍圖。這個藍圖蘊涵在鄧小平關於政治體製改革的理論之中,是鄧小平理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鄧小平文選》第2、3卷中,關於政治體製改革的著作主要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66年9月5日
文革大串聯開場
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布《通知》,表示支持全國各地的學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經驗,也支持北京學生到各地去進行革命串連。
“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時,參加串聯的主要是各地去北京的上訪人員以及去各地幫助“破四舊”的北京的紅衛兵。9月5日的《通知》發表後,全國性的大串聯活動迅速發展起來。串聯中所需車旅費、生活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4年9月4日
中共提出建立聯合政府
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電示林伯渠、董必武等,鮮明地提示:“目前我黨向國民黨及國內外提出改組政府主張時機已經成熟,其方案為要求國民政府立即召集各黨各派各軍各地方政府各民眾團體代表,開國事會議,改組中央政府,廢除一黨政治,然後由新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憲政,貫徹抗戰國策,實行反攻。”中共中央估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