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意向美國購買60架F-16戰機的消息最近在華盛頓傳開。台灣向美國購買先進武器雖不稀奇,但有鑒於台灣另一宗總價值高達10億美元的對美軍事采購案經過4年多的“隔海交鋒”後,依然是“有頭無尾”,此時曝出新一宗“戰機采購案”,引起華府觀察家的格外矚目。不知這筆采購案如何能在“強敵環伺”的台灣“立法院”闖關成功,美國軍方對台灣軍購的施壓力道也[
閱讀全文]
一位美軍高級參謀的觀點:用武統一台灣,這是一個曆史性的必然命題!
那麽,什麽是用武統一台灣的最佳戰略?這就是一個在用武之前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吉安三年多前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宣告》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就是“以封促統”。用武統一台灣的最佳戰略就是“以封促統”。
就像在伊拉克反美侵略戰爭之前,指出的“以遁、遊、[
閱讀全文]
中國以“泄露國家機密”罪逮捕了華棣。華棣一九六○年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火箭發動機係,回國後在國防部第五院現航空航天部第一研究院從事火箭、導彈技術研究長達24年,1970年代因為參加中國第一代衛星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究有功而榮獲國家突出貢獻獎。一九八六年以後,華棣開始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先後在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任職。後調任中信公司國際問題[
閱讀全文]
作者:海狼0323
新聞鏈接: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報道,中國海軍的YJ8-3和YJ6-2艦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西方原先的估計。
報道指出,YJ8-3和YJ6-2艦對艦導彈的射程分別達到一百八十公裏和二百八十公裏。報道引述西方軍事觀察家說,這射程普遍出乎歐美的意料,標誌著中國海軍艦對艦導彈的技術正在趕上歐美的水平,甚至占有某些非對稱優勢。
[
閱讀全文]
環球時報
2006年5月22日
5月20日,隨著三峽大壩全線貫通進入倒計時,這個未來世界最大水壩和水電站也將成為世界各國地理書上的一個新名詞。《華盛頓郵報》、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電視台等媒體紛紛報道稱,“中國即將完成自長城以來最宏偉的工程”,“將第一次完全馴服5000多年來養育同時也折磨中國人民的這條水道”。從十幾年前中國開始討論建設三峽水電站[
閱讀全文]
“中國軍事威脅”開始成為美國戰略家和新保守派心目中“中國威脅論”的核心構成。這是中美之間結構性和戰略性抵牾正在發展的重大表現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美國“中國軍力報告”的出台掀起了美日台的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而事實上,“中國威脅論”最能觸及中國輿論的敏感和反感。然而同時,它也近乎最少得到中國輿論的內在分辨和區別對待。在這個意義上,“中[
閱讀全文]
對歐洲來說,21世紀初最富意義的事件,也許莫過於中國的崛起了。中國的崛起,讓歐洲人看到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同時,一股“中國威脅論”也在
歐洲大陸悄悄流行。
“中國威脅論”在歐洲由來已久。早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歐洲就被中國領袖鄧小平的個人魅力和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率所傾倒。但那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中國,甚至有人預言中國可能“崩潰”。《明鏡》周[
閱讀全文]
中日外長舉行了閉門會談
【法新社消息】中國和日本的外長在卡塔爾一個論壇上舉行了一年多以來的首次會談,但日本的軍國主義曆史仍然是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障礙。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對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說:“很高興再次與您見麵。”二人握手後舉行了閉門會談。
中方代表團發言人王東華說,中日應加強兩國戰略對話,共同努力清除政治[
閱讀全文]
2006年05月26日10:08東方網-文匯報
從關塔那摩到地拉那,在美國與阿爾巴尼亞合演的“雙簧”裏,豺狼披上了羊皮,5名“東突”分子竟易容為“難民”。這是世界反恐浪潮中極不和諧的一幕。
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一大公害,對國際和平、安全與秩序構成巨大威脅,在紐約、別斯蘭、馬德裏、倫敦、西納半島,人們不斷感受到這種威脅。“東突”是國際恐怖勢力的組[
閱讀全文]
空導彈是指由地麵或艦船發射、攔截空中目標的導彈,西方也稱之為麵空導彈。從40年代初德國開始研究到目前經曆近60個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導彈已研製了三代,目前還在發展第四代。據不完全統計,已研製的型號達120餘種,其中裝備部隊90多種,正在研製的有20多種。
40年代醞釀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飛機開始用於偵察、通信和對地攻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