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華盛頓觀察:聰明反被聰明誤 美國的“戰機外交”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台灣有意向美國購買60架F-16戰機的消息最近在華盛頓傳開。台灣向美國購買先進武器雖不稀奇,但有鑒於台灣另一宗總價值高達10億美元的對美軍事采購案經過4年多的“隔海交鋒”後,依然是“有頭無尾”,此時曝出新一宗“戰機采購案”,引起華府觀察家的格外矚目。不知這筆采購案如何能在“強敵環伺”的台灣“立法院”闖關成功,美國軍方對台灣軍購的施壓力道也不禁引發眾人的聯想。   “美國政府通過對外的軍備交易作為外交上的籌碼,甚至影響他國的政策,這已經在過去發生過太多次了,台灣並不是特例。”華盛頓智庫防務信息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高級研究員蕾切兒·斯托爾(Rachel Stohl)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道,“軍購交易一旦做成,能借此展現美國與盟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和團結一致。”   美國國防工業後台硬   曾經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軍控事務中心(Center for Disarmament Affairs)任職的斯托爾坦言,美國自從艾森豪威爾總統時期以來,國防部同國內軍火業的“關係緊密”,早已是華盛頓公開的秘密,國防工業已經成為國防部的“旋轉門”,退役將領出任武器公司顧問,或者是退休和離職的軍火公司管理高層進入國防部任職的事,時有所聞。   事實是,五角大樓每年必須和不少國家直接洽談軍備出售項目,此種交易被稱為“對外軍事銷售”(Foreign Military Sales,簡稱FMS)。FMS武器交易通常是由美國國防部直接和他國政府洽談合約,協商完成後再向美國軍火商通報武器項目及規格。FMS與美國一般商業武器銷售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政府在FMS交易中能抽取一筆傭金,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國防部或許是美國軍火商揚名海外的“最佳說客”了。   “以往,美國總是通過對外軍售來增進與少數盟國之間的關係,並增加在他國政治圈的影響力,然而,9·11事件之後,為了在全球進行反恐戰爭,美國極力增加軍火買家,到處兜售美製先進武器,對購買國的人權、民主等要求也不如以前嚴格,連尼泊爾都可以成為美國的戰略盟友!”斯托爾指出,“現在,美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軍火供應國,幾乎占到全球軍火交易的五成。”   巴基斯坦過去近20年來同美國的戰機交易或許正是斯托爾上述分析的最佳寫照。1988年,巴基斯坦向美國提出采購71架F-16戰機的要求,當時美國急欲協助阿富汗對抗入侵的前蘇聯軍隊,對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的援助十分慷慨,老布什一口答應了此項軍售案。但稍後情報顯示,巴基斯坦正在製造鈾原料,計劃發展核武器,而巴基斯坦取得F-16的用意就是要攜帶核彈頭,老布什遂於1990年下令停止交易,當時巴基斯坦政府已經支付了6億8500 萬美元,卻一台飛機都沒拿到。   然而負責製造F-16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Corp.,簡稱洛馬)公司可沒閑著,位於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 Texas)生產線也不能說停就停,因此到1994年為止,已經製造了28架F-16,而且部分製造成本還是由美國納稅人先墊的。為“拯救”失去大筆訂單而即將關廠的洛馬公司,老布什於1992年宣布出售150架F-16戰機給台灣,不但暫時保住了沃斯堡的工廠,也等於是從鬼門關前拉亓嗣媼儆澇鍛2?腇 -16戰機。   2005年,美國開啟遙遙無期的全球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現任的小布什總統終於一償“父願”,宣布對巴基斯坦出售“不限數目”的F-16戰機,巴基斯坦軍方稍後同意的采購數目從80架到超過100架不等。   至於那28架特為巴基斯坦製造但冰封已久的F-16戰機,美國國會1995年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希望能由台灣和菲律賓分別“吃下”17 台和11台飛機。但台灣因為已於1992年取得更為先進的F-16,對於那17架“庫存品”興趣不大。最後,台灣和菲律賓都“臨陣脫逃”,沒有接受“戰機大禮”,這個燙手山芋遂落到新西蘭手中,供它租賃之用。峰回路轉,新西蘭在2000年表示沒錢支付租金,那28架F-16至今仍枯坐在亞利桑那州沙漠某處的倉庫中,苦等買主上門。至於積欠巴基斯坦政府的錢,美國政府於1990年代陸續以“人道援助”的方式奉還,給了巴國不少“豆奶和蔬菜油”。   賣軍火,也怕砸了自己的腳   聰明也有反被聰明誤的時候。美國政府運用高強的“戰機外交”手腕,影響盟國的政策立場,但有時事態發展不如己願,反而可能倒傷自己一把。巴基斯坦軍方於2006年4月宣布將減少對美采購的F-16戰機數目,原因是巴基斯坦於2005年10月遭逢強震侵襲,急需重建資金,所以會減少軍備開支,但據知情人士私下表示,巴國政府也是因為不滿美國同印度簽訂的核合作協議,才刻意做出減少訂單的決定。   巴基斯坦政府同時也展現出不依賴美國的氣魄,2006年2月,巴國總統穆沙拉夫訪問中國,兩國洽談了不少安全和經濟合作項目;兩個月後,巴國軍方表示將向中國購買36架殲10戰機,向美國采購F-16的數目則下降到62架。一位熟悉巴基斯坦軍購案的人士,在聽聞了最近台灣欲向美國采買 60架F-16的傳聞後,直說“總得有人要接手吧,否則洛馬在德州沃斯堡的工廠又要麵臨‘關門大吉’的危險了。”   美國政府同其亞洲盟國――韓國的關係,近來也成為關注焦點。韓國已經砸下37億美金購買40架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F-15戰機,本來還要再添購40架,但5月中旬傳出韓國因預算不足,隻能再買20架。這個決定的背景是,隨著美國在韓國駐軍的日益減少,以及韓國反美情緒高漲造成兩國近來關係益發緊張,韓國總統盧武鉉早於先前出麵強調韓國發展獨立國防實力的重要性,以減少對美軍的依賴。這項決策顯示美國的戰機外交又一次成為他國政策操作下的犧牲品。   最讓美國人跳腳的莫過於美國在南美洲的死對頭――委內瑞拉總統查韋茲日前出麵放話,為了報複美國對委內瑞拉實行的武器禁運,表示委國有意將現有的21架美製F-16戰機售予他國,或許是伊朗。眼看著美國同伊朗正因為伊朗發展核項目而快要大動幹戈之際,委內瑞拉查韋茲於此時跳出來用美製戰機攪局,也著實令華盛頓傻眼。   由於美國政府在出售他國F-16戰機時,都會與對方約法三章,規範買方國家必須要有美國官方授權,才能將武器和其零件轉售第三國,委內瑞拉的舉動顯然是在挑釁美國。斯托爾稱,委內瑞拉這種單方麵的舉動並不常見,畢竟,大部分同美國采購武器的國家,都不會想要傷害兩國的關係,委國的例子算是特例。   “(美國)認為武器銷售可以作為影響他國外交政策的工具,這基本上是個錯誤的假設。”然而,斯托爾最後也語重心長地說,“小至一把槍,大到一艘艦艇,一旦武器出了你的手,就別妄想你還能對它擁有控製權。”   目前全球約有4500架F-16戰機正在24個國家服役中,洛馬也在歐洲、土耳其和韓國設有生產線。   徐琳 ,《華盛頓觀察》周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