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阿爾巴尼亞緣何接納5名東突分子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2006年05月26日10:08 東方網-文匯報   從關塔那摩到地拉那,在美國與阿爾巴尼亞合演的“雙簧”裏,豺狼披上了羊皮,5名“東突”分子竟易容為“難民”。這是世界反恐浪潮中極不和諧的一幕。   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一大公害,對國際和平、安全與秩序構成巨大威脅,在紐約、別斯蘭、馬德裏、倫敦、西納半島,人們不斷感受到這種威脅。“東突”是國際恐怖勢力的組成部分,這5名“東突”分子就曾在阿富汗戰爭中力挺塔利班。“東突解放組織”、“東突伊斯蘭運動”已被明確列入安理會的製裁名單,因此他們理應被遣返回中國。   然而美國卻拒絕將其遣返回中國。近兩年來,美國還先後遊說過20多個國家,希望它們接納這5人,但均遭拒絕:   土耳其拒絕——雖然“東突”在土耳其活動比較猖獗,但土耳其政府以中土關係大局為重,信守了對“東突”“三不準”原則,拒絕了美國的要求。   德國拒收——默克爾表示,德國對美國要求所反映出的自私無理和雙重標準感到厭煩,而中德友好關係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意、法、葡、奧地利、聯合國難民署……誰都不願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反恐事業將全球各國利益密切聯係在一起。無論如何打扮,恐怖分子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惶惶如喪家之犬。   那麽,阿爾巴尼亞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這個“山鷹之國”如今是美國最堅定的“新歐洲”盟友。美國除了支持它2008年加入北約外,每年還為它提供大量援助。投桃報李,接納“東突”分子,是地拉那唯華盛頓馬首是瞻的外交路線的產物。   但卻違背了國際慣例和人類道義。   恐怖主義是沒有國界的,恐怖分子也不應有藏身之所。反恐事業除了合作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還是阿爾巴尼亞平民說得好:得趕快讓“他們”走掉。(記者 楊逸淇)   美國政府6日宣布,在美軍關塔那摩監獄被關押的5名中國籍維吾爾族人已被釋放,阿爾巴尼亞政府以難民身份接受他們重新定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9日嚴正指出,阿爾巴尼亞接收的這5個人不是難民,而是“東突”恐怖嫌犯。   新華社記者日前去這5名中國“東突”恐怖嫌犯的棲身地采訪,發現他們一天到晚都縮在位於地拉那北郊的“阿爾巴尼亞國家難民中心”的圍牆之內,哪兒也不敢去。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和阿爾巴尼亞應盡快遣返5名“東突”恐怖組織嫌疑犯。   劉建超說,阿爾巴尼亞接收的這5個人不是難民,而是“東突”恐怖組織嫌疑犯。“東突”是國際恐怖勢力的組成部分,與“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有著密切的聯係,“東突解放組織”、“東突伊斯蘭運動”已經明確被列入安理會的製裁名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