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博文

序言:前不久去日本旅行了一次。所到之處、所見之事完全不同於我以前的經曆。我明白,我所理解的日本絕不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日本,但卻真實地反映了一個短期遊人眼中的日本,故將本文戲稱為《日本鏡像》
到奈良旅遊,不能不去唐招提寺。因為那是鑒真大師一手創辦的佛寺。鑒真大師在那裏傳道,講學並且也在那裏圓寂。
從新大阪車站出發,我們乘坐JR京都線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序言:在京都四條通橋頭的星巴克咖啡館裏休息時,我們遇到一位姓徐的中國同胞。她不但熱情也很細心。當得知我們是初入日本時,離別時特地留下行動電話號碼,要我們在需要幫助時找她。在日本我們沒有麻煩她,回到英國後,我曾經試著給她打過幾次電話,但是不是聽到標準的日文答詞(完全聽不懂),就是沒人接聽。因為沒有發現留言功能,隻得作罷。在發表此文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序言:前不久去日本旅行了一次。所到之處、所見之事完全不同於我以前的經曆。我明白,我所理解的日本絕不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日本,但卻真實地反映了一個短期遊人眼中的日本,故將本文戲稱為《日本鏡像》
想到嵐山旅遊,全是源自於周恩來總理年輕時的一首詠嵐山的詩。該詩如今已經被刻在一塊巨石上,永久地留在嵐山腳下了。
JR京都線將我們從新大阪帶到了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序言:前不久去日本旅行了一次。所到之處、所見之事,完全不同於我以前的經曆。我明白,我所理解的日本絕不可能是一個真實的日本,但卻真實地反映了一個短期遊人眼中的日本,故將本文戲稱為《日本鏡像》。另外,將該係列文章放在“日壇”裏確實需要一點勇氣,因為我知道我的所見所聞不一定正確,加上我的知識和見識都有限,所以會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這也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序言:前不久去日本旅行了壹次。所到之處、所見之事完全不同於我以前的經曆。我明白,我所理解的日本絕不可能是壹個真實的日本,但卻是我在日本兩周以來所見到的日本,故戲將本文稱之爲《日本鏡像》。並希望熟悉日本的朋友對文章中的錯誤進行指正。
到日本旅遊是壹件很偶然的決定。八月初,我在與定居丹麥的中國朋友通電話聊天時,聽他說起芬蘭航空在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旗艦街(FleetStreet)是一條很短的街道,它自西向東,坐落在泰晤士河的北岸。如果你以散步的形式從街道的這一頭,溜達到那一頭,大約隻需花費一刻鍾的功夫。然而就是在這一刻鍾的光陰裏,你走過了英國最重要的一段新聞史。
在過去的200年裏,英國的一些最主要報紙都曾將總部設在旗艦街,譬如泰晤士報、獨立報、每日快報、每日電訊、太陽報、每日鏡報和每日郵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以下鏡頭攝製於倫敦奧運聖火傳遞現場,圖片勝過一切語言。奧運精神對於海外華人和留學生來說,是一種空前的團結。現在我們終於明白,原來中國人的愛國心從來都沒有喪失過。
奧運寫在我臉上
他們並不相識,卻配合如此默契
老鼠過街
翹首等待
欲同妖魔試比高
聖火一路走來,英國警察算是不錯的,不要責怪他們
奧運聖火慶典會場外景
無論我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倫敦金融城,俗稱倫敦城即“TheCityofLondon”。這是倫敦在建城初期的稱謂,因此要說起倫敦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四十三年,那正是羅馬人開始統治英國的時代。可見倫敦的年輪雖然比不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一些城市,但是在整個西方世界,倫敦也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據說,這座城市與法國的巴黎年齡差不多。
如今,倫敦的規模已經列入了世界著名大都市的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莎士比亞不僅屬於他那個時代,而且屬於整部曆史”–BenJonson1623。(抄錄於莎士比亞故居入場券)。
莎士比亞離開我們已經將近四百年了,然而人們卻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在他的家鄉斯特拉夫(Stratford-upon-Avon)小鎮,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前來參觀、瞻仰這位偉人的故居,膜拜他長眠的地方。這些旅遊者來自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因為莎士比亞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03-05 15:21:50)

愛丁堡是外國遊客到英國必去的地方,因為這個城市太有曆史,太有文化,當然也太有特色。不去愛丁堡,不能算來過英國。雖然這個說法太武斷。愛丁堡的美確實值得一去。然而愛丁堡景色雖美,但是由於天氣惡劣,所以照片卻不好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