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鏡像(4)- 京都風情

(2009-01-15 14:38:50) 下一個
序言:在京都四條通橋頭的星巴克咖啡館裏休息時,我們遇到一位姓徐的中國同胞。她不但熱情也很細心。當得知我們是初入日本時,離別時特地留下行動電話號碼,要我們在需要幫助時找她。在日本我們沒有麻煩她,回到英國後,我曾經試著給她打過幾次電話,但是不是聽到標準的日文答詞(完全聽不懂),就是沒人接聽。因為沒有發現留言功能,隻得作罷。在發表此文時,我願借此一角向她表達我和我的朋友誠摯的問候。

《清修庵》是一家典型的日式料理店,隻要看到店名,我就有一種到此一遊的衝動。更何況,該料理店就坐落在桂川河的岸邊,與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渡月橋為鄰。於是我們抉定先在這裏進餐,然後再返回京都市內。

餐後,我們順著原路返回,當我們走出京都站的站口時,一座高高的塔樓就佇立在離車站不遠的地方,塔樓雖高,其整體風格卻是典型的東方寶塔的造型。在塔樓的邊上有一條林蔭道。當我們順著林蔭道走了不多遠,一片巨大的廟宇建築就躺在寧靜的空氣中,那就是聞名京都,乃至世界的東本願寺。東本願寺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產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如今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廟宇都被打扮得金碧輝煌,而眼前的廟宇卻是異常地樸素。廟宇眼前正在裝修,以便迎接平成23年(2011)即將舉行的盛大祭禮。看到中央大殿前的木階上擺著幾雙鞋子,我們也學著其他人的洋子,將鞋子和在嵐山購買的長柄傘放在木階上,光著雙腳,走進正殿。正殿的地板上鋪著草席,踩在上麵涼颼颼的。我們踩在草席上,順著正殿一路走下去,不知不覺地就到了與正殿相連的旁殿,那裏正在展示該寺廟的曆史和建築過程。讓我驚奇的是,盡管建築的外麵搭著腳手架,整個建築群的內部卻是一塵不染。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她的棋盤式的城市布局是仿照中國的古都長安和洛陽興建的。即使在今天,京都的一些地名例如上京區、下京區,三條通等都還保留著中國曆史的痕跡。為了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京都,我們特地來到了京都的生命河 - 鴨川。鴨川自南向北,沿著山脈流過京都的東部,與西部嵐山腳下的桂川共同見證了這座古城的興衰。

走在鴨川的堤岸上,岸邊的綠葉婆婆娑娑,河裏的流水清澈照人。在河岸的另一邊,典型的日本木結構建築,慘差不齊,一看就知道這裏還沒有受到過現代文明的侵蝕。在河的中央,時不時地還會出現幾隻仙鶴,伸長著脖子,用他們的尖嘴,在捐捐的溪流中徜徉。看著這一切,我不知不覺地想起了中國的金粉之都南京的秦淮河。想起了秦淮河上的文人墨客,琴瑟歌舞。京都的鴨川在古時候是什麽樣子的呢,我的眼前不禁浮現了章子怡和鞏俐主演的《藝妓回憶錄(Geisha)》中的一些場景。

在一個叫做四條通的鴨川橋頭,我們發現了一家星巴克咖啡館,在那裏小憩的時候,意外地遇到了一位中國人,她原來就住在京都,與她談起這座城市的時候,她建議我們去看看八阪神社,因為那裏是日本人的精神寄托。

八阪神社就在附近,她的顏色要比我們剛剛才經過的中國式廟宇東本願寺鮮豔的多,來朝拜的人更是酪繹不絕,而且幾乎全是日本人,反而我們這些遊人倒成了不速之客了。

從八阪神社出來,天色將晚,霓虹燈早就亮了起來。一下子,大街小巷仿佛突然蘇醒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時不時地走過穿著豔麗和服的女子,街道上頓時彌漫著一股股的脂粉氣。

在一條窄窄的巷子裏,昏暗的路燈下,人頭攢動,其中不乏西方麵孔。這裏的每家每戶幾乎都掛著大紅的燈籠,但是卻見不到招牌,即是有也是什麽"廣島家"之類的家族名字。我們用足了想象力,想把眼前的景象歸一個類。但始終想象不出門背後的奧秘。在這些大紅燈籠中,還有不少較大的燈籠,上麵全都寫著同洋的 "溫習會"三個字。由於猜不出這三個漢字的真正含義。因而讓我對京都的風情產生了一種謎一般的誘惑。

回到倫敦後,經過我的一位曾經留學日本的朋友解讀,才明白溫習會原來是日本關西地區,以京都為代表的藝妓表演團體,是京都藝妓的一種品牌。溫習會的燈籠就是京都風情的真實寫照。


下期預告:昔人已乘黃鶴去


京都東本願寺


鴨川岸邊


京都小巷


八阪神社


京都之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