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天了, 這已是1942年的春天, 日本鬼子又一次來到浙東掃蕩, 我們又要逃難了; 仍舊是第一步乘船到山盤村, 這是來過的老地方, 還很熟悉, 但是,到這裏來的人很多, 於是要求部分人分散到別的村子裏去住, 方可避免太擁擠, 父親和錢首席(檢察官)約好, 一起住到距山盤村十裏路的一個小村莊(羊印)去; 住在羊印,不斷的聽到: 日本鬼子已進住義烏縣城了-----等消息, 怎麽辦呢?!大家都愁眉苦臉的;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 父親正和錢首席等人共同商討下一步該怎麽辦的時候, 忽然又傳來消息說: 日本鬼子已到了山盤村, 這一下可把大家急壞了, 房東說: “不要緊, 我們可以上天龍山, 那裏鬼子是上不去的。”
既然是鬼子上不去, 母親和錢夫人又怎麽能上去呢? 房東說: “我們要觀察鬼子的動靜, 他們如果向我們這裏走來, 我們就趕緊上山, 大家就是輪流地背, 也得把兩位太太背到天龍山上,決不會留下一個人”。 有老百姓的這種愛護精神, 這才放下心來, 於是就在村頭不斷地探望著, 觀看鬼子的動靜; 火光冒出來了, 而且越冒越大,天空的一方, 全部被染得通紅的。有人說:“是山盤村失火了, 這麽大的村子, 有三百多戶人家,這一下全都要燒光了”。 原來日本鬼子的掃蕩,是要尋找縣政府的根據地, 而縣政府人員得知日寇來臨的消息後, 早就跑到另一個山上去了, 這就是義烏縣對日本鬼子的遊擊戰。
提心吊膽地過了一陣子, 秋天將要來臨, 法院的領導考慮到, 大家分散住在這裏也不能辦案子, 而且和縣政府在一起,還要擔心受怕, 還是躲到鄰縣去安身的好, 隻要與高等法院保持聯係, 就能度過這一難關的; 因此, 雇了一些挑夫和小轎子等, 就挑的挑、抬的抬、走的走、翻過一個山, 一直走到天黑, 才走到永康縣的一個小集鎮, 在這個鎮上租了一些房子, 每家分住一間, 暫時住了下來; 有一天, 我正在廚房裏洗碗, 突然聽到父母親的哭聲, 急忙跑了過去, 母親見到我就說:“你爹爹(淮安人稱呼爺爺)死了”, 我隨即流下眼淚, 又見桌上堆了一大堆信件, 大部分是二哥寫來的, 地址全是寫的“義烏縣地方法院”, 因為日本鬼子阻擋, 郵局無法通行, 所以把這些信積累起來一次送來了。 我慢慢地一封一封地拆了看, 除了祖父死的消息以外,主要的還有:
日本鬼子已進駐上海租界了、全家人已搬到楊州居住了、三叔全家已從天津來到上海,他已當了偽法官(漢奸), 大哥留在上海與三叔同住、並考進了交通大學等等。 我們三人那時已無法像祖母去世時的那樣——穿孝衣,搞一些排場來盡孝等, 而僅能將父母親的鞋上縫一塊白布, 把我的鞋上縫一塊藍布以表孝意。
不久, 說仙居縣要法官, 父親就允許了此事, 隨即雇了三輛獨輪車, 一輛車裝行裏, 一輛車是我和母親各坐在該車的車輪一邊, 還有一輛車是父親坐在一邊, 另一邊是配了一件行裏。咕吱、咕吱地走了兩三天, 才到了仙居城, 暫住在一個旅社裏;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 和父親的同事朱檢察官(他是江蘇東台縣人)同租用一家的住房, 兩家各住一間, 是對門,到也很親熱; 朱家也是三口人, 他的兒子(朱青白)和我差不多大, 也是小學畢業後未曾上初中的學生, 於是約定寒假後一起去考仙居中學。 那時, 我是手頭空空地, 什麽都沒有; 臨考前拿了父親胸前掛的一支自來水鋼筆, 就去應試了。考完後, 自我感覺是一般化, 不太理想;等到發榜時, 父親和我、加上朱家父子一起去看榜了, 該榜錄取學生的名單是按成績排列的, 我是第一名, 一眼就看到了, 朱青白的名字在中間, 找了好一會才找到; 當時朱檢察官就用風刺的口吻對我講:“你看你是第一, 是女皇”。 在回家的路上, 朱檢察官還不斷地批評他的兒子說:“你怎麽連個女孩子都不如?---” 當時我聽了很生氣, 為什麽朱青白一定要比我好呢? 我很不服氣, 從那以後我就不理睬朱青白, 暗暗地想: 男孩子又怎麽樣?
在學習麵前是人人平等的; 並在以後的學習中, 我總是拚命的用功, 每晚都是用土製的燈具,和用桐油、燈草來點亮的照明燈下,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全部做完, 而且還暗暗地要求自己每門課每次考試都要拿到滿意的分數, 一定要做個樣子給他們看看。
學校位於仙居城,南門外的南峰山上, 離城約有五裏路, 學生除少數農村的住宿生外, 多半是居住在城內的走讀生, 這些學生都要在學校吃一頓中飯, 當時是抗戰時期, 故學校就按童子軍的模式進行管理, 學生的穿著是童子軍的統一服裝;男同學是黃色服裝, 女同學是黃色上裝, 黑色裙子, 黑襪子,黑鞋,並帶有各校規定的領帶; 早上,要舉行升國旗儀式, 中午飯是: 在同一個大廳內, 放了很多方桌, 每張桌上放一盆菜, 八個人站立圍著一張方桌, 等著大家都把飯都盛好後, 由上童子軍課的老師喊口令:“立正、稍息、開動”。 大家才能一言不發的用餐, 餐後各自洗刷自己的碗筷。
仙居中學中有好幾位老師, 都是從上海等地流亡過來的大學生, 他們對外地來的學生都視為流亡學生, 因此顯得特別親切; 經常組織座談會, 要大家暢談流亡的經過和對日寇的仇恨, 並一起搞一些文娛活動等;那位音樂老師還在全校挑選了數十名學生, 組織了一個歌詠隊, 我被選中並安排在女中音組, 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 就叫歌詠隊的成員去練習唱歌,唱的全是抗戰歌曲,很有風度。 每逢到紀念日時(如5.7 5.9是日本強行定的21條不平等條約, 和6.3鴉片戰爭紀念日等),學校就帶領全體歌詠隊員外出宣傳、演唱。
在上初二的時候, 童子軍還有一次為時一周的“露營”活動, 就是由童子軍課和體育課的老師共同帶領全班同學到一個小鎮附近、又靠近河流的荒野地方, 事先將全班同學編好幾個小隊, 班上隻有八個女同學, 就成立了一個女子小隊, 各小隊均將行李、帳篷、和各種用具, 分別由每位同學背在背上行軍,直到目的地, 然後在老師指定的地方, 搭起帳篷, 壘起爐灶, 從小鎮上買來柴米油鹽, 各小隊每天輪流留二人到小鎮上去買菜、 燒飯, 其他同學一律從事軍事訓練, 晚上, 用大家自己砍來的樹枝, 點上火, 在火光下舉行篝火晚會, 由各小隊拿出自編自演的節目來表演, 這樣的野外生活, 到也感到很有趣; 但是, 在快樂之中, 也搞出一些笑話來; 第一個是燒大鍋飯, 很多同學是沒有經驗的, 又是輪流燒飯,每人都有嚐試這一動作的機會, 所以, 經常是燒出生飯或焦飯來; 就是這種飯,大家即使是含淚把它吞下去, 也是感到很開心; 另一件忘不了的事是在一次軍訓中, 要大家練習爬行, 而王金香在地上的亂石上爬行時, 裙子被扯破了, 在那個年代, 女孩子的裙子破了是一件很醜的事, 當時,同學們都大笑起來,還有個別調皮的男同學發出一些怪聲來, 當時王是又腦又氣地跑到帳篷裏大哭; 我和其他幾位女同學也是很沒趣地走進了帳篷; 奇怪! 這次罷課行動不僅未受到批評, 而童子軍課老師返而拿來了針和線, 並說: 以後女童子軍就練習救護和包紮吧!
到學期快結束的時候, 傳來了中央指示: 要組成“十萬青年十萬軍”, 號召中學生和青年老師參加“青年軍”, 當時轟動了一時, 在校報名的人很多, 幾乎都上不成課了, 那幾個外地來的老師全都報名準備走了, 我也曾動過心; 為了愛國, 為了打日寇, 青年人是應該有這點誌氣的。 但後來一方麵因女兵的名額有限, 另一方麵是舍不得親生的父母親, 所以沒有去; 後來想起來, 幸好沒去, 如那時要順從當時潮流的話, 以後就成了“曆史反革命”了。
到了下一年(1945年)的春天, 父親又要被調到永康去, 這時我已上到初三上學期了,在學期中間轉學是有困難的, 想把這學期讀完, 故決定父母親先去永康, 而我一人留在仙居, 由蔡推事的女兒作伴仍住在原處, 生活上由房東照顧, 很快一兩個月就過去了, 學期結束後, 從學校要了一張轉學證書, 該證書上書明我的年齡是16歲, 我說這個不對呀?(那時習慣都是用虛年齡的), 但那教務主任講;“按規定是要填實足年齡的,因為這裏的數字是你們班長給我的,怕他填的不是實足年齡, 所以給你減了一歲, 上初三是16歲不是很好嗎?”這一下我明白了, 年齡相差兩歲是班長給我減一歲, 而學校又給我減了一歲, 我當時聽從了教務主任的話, 16歲上初三是很好的, 就成為以後的事實,填報的年齡比實際小兩歲了。
房東安排了一名六十多歲的老頭作挑夫, 路途兩天, 挑了我的簡單行裏,翻山越嶺地送我到永康縣方岩鎮(父親上班的地方), 又回到了“家”。 這個暑假肯定是在方岩過了, 正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又找不到同學玩, 心中感到非常煩悶的時候, 傳來了一個大好消息:“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了”。 這一下把大家都樂得不得了, 母親特地叫人買來一掛很長的鞭炮, 在門前放了好幾分鍾, 以表示慶賀, 小鎮的街道上也是家家戶戶地掛燈結彩, 大家都表明對抗日戰爭勝利的喜悅心情; 以後就該各自安排自己的出路了。
我的一生與家庭(第二部分)(3)
天上人間遊一遊 (2025-11-07 18:19:58) 評論 (1) 又是春天了, 這已是1942年的春天, 日本鬼子又一次來到浙東掃蕩, 我們又要逃難了; 仍舊是第一步乘船到山盤村, 這是來過的老地方, 還很熟悉, 但是,到這裏來的人很多, 於是要求部分人分散到別的村子裏去住, 方可避免太擁擠, 父親和錢首席(檢察官)約好, 一起住到距山盤村十裏路的一個小村莊(羊印)去; 住在羊印,不斷的聽到: 日本鬼子已進住義烏縣城了-----等消息, 怎麽辦呢?!大家都愁眉苦臉的;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 父親正和錢首席等人共同商討下一步該怎麽辦的時候, 忽然又傳來消息說: 日本鬼子已到了山盤村, 這一下可把大家急壞了, 房東說: “不要緊, 我們可以上天龍山, 那裏鬼子是上不去的。”
既然是鬼子上不去, 母親和錢夫人又怎麽能上去呢? 房東說: “我們要觀察鬼子的動靜, 他們如果向我們這裏走來, 我們就趕緊上山, 大家就是輪流地背, 也得把兩位太太背到天龍山上,決不會留下一個人”。 有老百姓的這種愛護精神, 這才放下心來, 於是就在村頭不斷地探望著, 觀看鬼子的動靜; 火光冒出來了, 而且越冒越大,天空的一方, 全部被染得通紅的。有人說:“是山盤村失火了, 這麽大的村子, 有三百多戶人家,這一下全都要燒光了”。 原來日本鬼子的掃蕩,是要尋找縣政府的根據地, 而縣政府人員得知日寇來臨的消息後, 早就跑到另一個山上去了, 這就是義烏縣對日本鬼子的遊擊戰。
提心吊膽地過了一陣子, 秋天將要來臨, 法院的領導考慮到, 大家分散住在這裏也不能辦案子, 而且和縣政府在一起,還要擔心受怕, 還是躲到鄰縣去安身的好, 隻要與高等法院保持聯係, 就能度過這一難關的; 因此, 雇了一些挑夫和小轎子等, 就挑的挑、抬的抬、走的走、翻過一個山, 一直走到天黑, 才走到永康縣的一個小集鎮, 在這個鎮上租了一些房子, 每家分住一間, 暫時住了下來; 有一天, 我正在廚房裏洗碗, 突然聽到父母親的哭聲, 急忙跑了過去, 母親見到我就說:“你爹爹(淮安人稱呼爺爺)死了”, 我隨即流下眼淚, 又見桌上堆了一大堆信件, 大部分是二哥寫來的, 地址全是寫的“義烏縣地方法院”, 因為日本鬼子阻擋, 郵局無法通行, 所以把這些信積累起來一次送來了。 我慢慢地一封一封地拆了看, 除了祖父死的消息以外,主要的還有:
日本鬼子已進駐上海租界了、全家人已搬到楊州居住了、三叔全家已從天津來到上海,他已當了偽法官(漢奸), 大哥留在上海與三叔同住、並考進了交通大學等等。 我們三人那時已無法像祖母去世時的那樣——穿孝衣,搞一些排場來盡孝等, 而僅能將父母親的鞋上縫一塊白布, 把我的鞋上縫一塊藍布以表孝意。
不久, 說仙居縣要法官, 父親就允許了此事, 隨即雇了三輛獨輪車, 一輛車裝行裏, 一輛車是我和母親各坐在該車的車輪一邊, 還有一輛車是父親坐在一邊, 另一邊是配了一件行裏。咕吱、咕吱地走了兩三天, 才到了仙居城, 暫住在一個旅社裏;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 和父親的同事朱檢察官(他是江蘇東台縣人)同租用一家的住房, 兩家各住一間, 是對門,到也很親熱; 朱家也是三口人, 他的兒子(朱青白)和我差不多大, 也是小學畢業後未曾上初中的學生, 於是約定寒假後一起去考仙居中學。 那時, 我是手頭空空地, 什麽都沒有; 臨考前拿了父親胸前掛的一支自來水鋼筆, 就去應試了。考完後, 自我感覺是一般化, 不太理想;等到發榜時, 父親和我、加上朱家父子一起去看榜了, 該榜錄取學生的名單是按成績排列的, 我是第一名, 一眼就看到了, 朱青白的名字在中間, 找了好一會才找到; 當時朱檢察官就用風刺的口吻對我講:“你看你是第一, 是女皇”。 在回家的路上, 朱檢察官還不斷地批評他的兒子說:“你怎麽連個女孩子都不如?---” 當時我聽了很生氣, 為什麽朱青白一定要比我好呢? 我很不服氣, 從那以後我就不理睬朱青白, 暗暗地想: 男孩子又怎麽樣?
在學習麵前是人人平等的; 並在以後的學習中, 我總是拚命的用功, 每晚都是用土製的燈具,和用桐油、燈草來點亮的照明燈下,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全部做完, 而且還暗暗地要求自己每門課每次考試都要拿到滿意的分數, 一定要做個樣子給他們看看。
學校位於仙居城,南門外的南峰山上, 離城約有五裏路, 學生除少數農村的住宿生外, 多半是居住在城內的走讀生, 這些學生都要在學校吃一頓中飯, 當時是抗戰時期, 故學校就按童子軍的模式進行管理, 學生的穿著是童子軍的統一服裝;男同學是黃色服裝, 女同學是黃色上裝, 黑色裙子, 黑襪子,黑鞋,並帶有各校規定的領帶; 早上,要舉行升國旗儀式, 中午飯是: 在同一個大廳內, 放了很多方桌, 每張桌上放一盆菜, 八個人站立圍著一張方桌, 等著大家都把飯都盛好後, 由上童子軍課的老師喊口令:“立正、稍息、開動”。 大家才能一言不發的用餐, 餐後各自洗刷自己的碗筷。
仙居中學中有好幾位老師, 都是從上海等地流亡過來的大學生, 他們對外地來的學生都視為流亡學生, 因此顯得特別親切; 經常組織座談會, 要大家暢談流亡的經過和對日寇的仇恨, 並一起搞一些文娛活動等;那位音樂老師還在全校挑選了數十名學生, 組織了一個歌詠隊, 我被選中並安排在女中音組, 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 就叫歌詠隊的成員去練習唱歌,唱的全是抗戰歌曲,很有風度。 每逢到紀念日時(如5.7 5.9是日本強行定的21條不平等條約, 和6.3鴉片戰爭紀念日等),學校就帶領全體歌詠隊員外出宣傳、演唱。
在上初二的時候, 童子軍還有一次為時一周的“露營”活動, 就是由童子軍課和體育課的老師共同帶領全班同學到一個小鎮附近、又靠近河流的荒野地方, 事先將全班同學編好幾個小隊, 班上隻有八個女同學, 就成立了一個女子小隊, 各小隊均將行李、帳篷、和各種用具, 分別由每位同學背在背上行軍,直到目的地, 然後在老師指定的地方, 搭起帳篷, 壘起爐灶, 從小鎮上買來柴米油鹽, 各小隊每天輪流留二人到小鎮上去買菜、 燒飯, 其他同學一律從事軍事訓練, 晚上, 用大家自己砍來的樹枝, 點上火, 在火光下舉行篝火晚會, 由各小隊拿出自編自演的節目來表演, 這樣的野外生活, 到也感到很有趣; 但是, 在快樂之中, 也搞出一些笑話來; 第一個是燒大鍋飯, 很多同學是沒有經驗的, 又是輪流燒飯,每人都有嚐試這一動作的機會, 所以, 經常是燒出生飯或焦飯來; 就是這種飯,大家即使是含淚把它吞下去, 也是感到很開心; 另一件忘不了的事是在一次軍訓中, 要大家練習爬行, 而王金香在地上的亂石上爬行時, 裙子被扯破了, 在那個年代, 女孩子的裙子破了是一件很醜的事, 當時,同學們都大笑起來,還有個別調皮的男同學發出一些怪聲來, 當時王是又腦又氣地跑到帳篷裏大哭; 我和其他幾位女同學也是很沒趣地走進了帳篷; 奇怪! 這次罷課行動不僅未受到批評, 而童子軍課老師返而拿來了針和線, 並說: 以後女童子軍就練習救護和包紮吧!
到學期快結束的時候, 傳來了中央指示: 要組成“十萬青年十萬軍”, 號召中學生和青年老師參加“青年軍”, 當時轟動了一時, 在校報名的人很多, 幾乎都上不成課了, 那幾個外地來的老師全都報名準備走了, 我也曾動過心; 為了愛國, 為了打日寇, 青年人是應該有這點誌氣的。 但後來一方麵因女兵的名額有限, 另一方麵是舍不得親生的父母親, 所以沒有去; 後來想起來, 幸好沒去, 如那時要順從當時潮流的話, 以後就成了“曆史反革命”了。
到了下一年(1945年)的春天, 父親又要被調到永康去, 這時我已上到初三上學期了,在學期中間轉學是有困難的, 想把這學期讀完, 故決定父母親先去永康, 而我一人留在仙居, 由蔡推事的女兒作伴仍住在原處, 生活上由房東照顧, 很快一兩個月就過去了, 學期結束後, 從學校要了一張轉學證書, 該證書上書明我的年齡是16歲, 我說這個不對呀?(那時習慣都是用虛年齡的), 但那教務主任講;“按規定是要填實足年齡的,因為這裏的數字是你們班長給我的,怕他填的不是實足年齡, 所以給你減了一歲, 上初三是16歲不是很好嗎?”這一下我明白了, 年齡相差兩歲是班長給我減一歲, 而學校又給我減了一歲, 我當時聽從了教務主任的話, 16歲上初三是很好的, 就成為以後的事實,填報的年齡比實際小兩歲了。
房東安排了一名六十多歲的老頭作挑夫, 路途兩天, 挑了我的簡單行裏,翻山越嶺地送我到永康縣方岩鎮(父親上班的地方), 又回到了“家”。 這個暑假肯定是在方岩過了, 正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又找不到同學玩, 心中感到非常煩悶的時候, 傳來了一個大好消息:“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了”。 這一下把大家都樂得不得了, 母親特地叫人買來一掛很長的鞭炮, 在門前放了好幾分鍾, 以表示慶賀, 小鎮的街道上也是家家戶戶地掛燈結彩, 大家都表明對抗日戰爭勝利的喜悅心情; 以後就該各自安排自己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