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敬畏生命, 你信因果報應嗎?

BeijingGirl1 (2025-11-03 08:08:22) 評論 (21)
上周五的萬聖節(Halloween),我家又積極參加了。上次參加是2023年,來了九撥兒要糖的“搗蛋”小鬼。去年沒參加,還是來了三撥兒,沒準備糖也不敢開門。 後來我家娃爹說, 可能因為房子外麵的院燈亮了,孩子們分不清是院燈還是門廊燈,所以去了地下室,把擦黑就照亮房子的自動感應院燈拉閘了。

今年娃爹有興致參加。前一周他去買東西,順手買了兩包糖回來。 我就又在Costco買了一箱子各種薯片有30小包。 還有家裏常備的小橘子。 今年來了12撥兒孩子。 發現他們喜歡 Skittles。 這種亮晶晶的彩色小珠子糖,我小時候也喜歡。 Skittles 全部被拿光了,真開心。不過後麵來的就沒有了,剩最後一包的時候我趕緊拍了一張照(如下)。 薯片最後也隻剩了3包。看,“搗蛋”也得趁早呢。 





Halloween 源自古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時間在每年10月31日。 那是農耕社會的“年終“: 收獲季結束、寒冬將至。人們認為這一天陰陽交界、亡靈歸來,是死亡與生命循環的節日。 它不僅是“搞怪”“裝扮”“糖果”的節日;與“敬畏生命”之間存在某種文化上的深層關聯。

基督教吸收“諸聖節前夕(All Hallows’ Eve)”,演化成今天的 Halloween。 麵對死亡,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所有骷髏、墓碑、幽靈的象征,不是為了恐怖,而是提醒人類 “生命短暫,請珍惜當下。”。

基督教不信“報應”與“輪回”,但有“審判”和“救贖”的觀念,這兩者在精神層麵上和“報應”有點相似。聖經認為人隻有一次生命。死後有審判,靈魂將進入天堂或地獄。我到美國後曾經猛讀聖經,記得《希伯來書》中有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根據聖意,善惡有報不是自然規律,而是上帝親自審判的結果。

但同時上帝是仁慈的,不僅懲罰,也赦免。因此一個人即使做了惡,隻要真心懺悔,接受救贖,也能得救。 怎麽救贖呢? 你得相信上帝, 跟隨主的意誌才行。 不過“相信我, 我才能證明給你看”(Believe me, then I show you), 對從少年時起就浸淫科學的人很難做到。 因為這樣的人的思維是,“證明給我看, 我才能相信”(Show me, then I believe you)。

你讓信奉進化論幾十年的人,相信人類是上帝取了肋骨造出來的,而不是非洲的猩猩進化而來的,很難。不過學科學的人從科學和哲學的角度,最後相信“上帝的力量”非常可能。 因為自然界很多事情仍然不能被解釋,而人的生命有限, 相信是上帝的力量可以避免鑽入科學的牛角尖。 





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我主要是通過學習聖經和與信徒們接觸了解的,兩者都是這樣看待生命的。 隻不過與上帝交流的方式不同。 天主教信徒通過神職人員與上帝交談;而基督教信徒直接向上帝交心。如果《牛氓》書中的亞瑟信的是基督教,就不至於被整到非洲去了,省去當年很多革命青年的眼淚。  

西方的“審判”和“救贖” ,與東方的“因果報應”不同。在佛教或道教中,“業力”是自動運作的; 而在基督教中,審判由上帝決定,而不是“因果法則”自動實現。萬一上帝打一個盹兒, 後果不堪設想。

而我相信的報應,基於人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 一個人總是將別人往壞處想; 或者因為不喜歡別人的行為或思想方式、甚至因為別人的成就,就產生嫉妒和報複心理,總是挑事兒率先攻擊別人,意淫自己是上帝或法官,想將別人踩翻,心理是不健康的。

整天想著和人打仗,多累啊。身體必然也會受到影響。 這種心理和行為也會傳染給TA周圍的家人,使其受到影響。Halloween 是一種祛魅。 在南瓜燈微黃的火光裏,我們和幾千年前篝火旁的祖先,其實在做著同一件事:學習如何不懼死亡,從而更好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