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晰可見”到“一片模糊”,看兩種體製
馬青


從同一個地球的天空看下去,台北清晰可見,成都卻一片模糊。這不是技術差距,而是製度選擇。今天,我們從Google地圖,看兩種體製。
在Google Earth裏,輸入 “Taipei, Taiwan”,畫麵一秒展開——
戴安全帽、正在看手機的行人,街邊的塗鴉、花樹和花盆,路燈旁的機車,甚至,能看清貼在電線杆上的小廣告。
而在搜索框裏輸入 “Chengdu, Sichuan, China”,結果是一片模糊。街道變成像素化的暗塊,建築和車輛隻剩陰影。沒有人,沒有生活的痕跡。這裏是我的故鄉,我無法從空中看清的地方。
你能用街景模式走進台北的大街小巷。能看見阿嬤在門口曬衣服,也能看見年輕人牽手經過。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底氣:真實可見,沒有恐懼。
而想看成都,你隻能從天上俯瞰一片被打了馬賽克的土地。政府不許衛星公開高分辨率影像,也禁止外企采集街景數據。官方說,這關乎“國家安全”,但真正保護的是紅色政權。
台北的每一條巷子都能被看見——它的呼吸、心跳與喜怒哀樂,大方呈現,鮮活得仿佛就在你眼前,觸手可及。而成都,在數字地圖上蒙麵,你看不見暴力強拆現場,聽不見訪民在法院門口的哭訴,更無法看見要求中共下台的標語。密密麻麻的電子眼,盯梢成都讀書會異議人士的眼線,茉莉花革命的風聲,白紙運動的怒火,在那片虛化的影像裏,也一並消失了。這不僅是地理上的模糊,也是公民權、監督權與記憶權的抹除。它把真相鎖進黑幕,也讓順民習慣在黑暗裏苟活。
在台灣、美國或日本,任何人都能實時查看交通、天氣、甚至街頭的一棵樹。這是“看得見的社會”,透明帶來信任,監督帶來安全。
在中國,衛星圖像被降級、地理數據被加密、街景被封鎖。信息之牆,不隻是網絡的防火牆,更是現實世界的屏蔽牆。
戰爭一旦爆發,對方早已準備多年。而在黑幕裏做夢的你——不知道哪條街已經被封鎖,哪條路還能突圍逃生。在這樣的盲區裏,一場大雨,也可能要人命。你看不見被衝走的地鐵,也看不見被掩埋的真相。信息被封鎖的地方,每滴雨,都是子彈。一個國家,若連街道都屏蔽,它就永遠活在恐懼中。因為它知道,一旦被看見,謊言就不攻自破。
而台北、東京、紐約,這些“能看見的城市”,用街景和行人,證明了自由民主的真正含義——不怕被看見。成都,以及中國其它城市,用一片片模糊的影像自證:獨裁專製怕見光。
從Google地圖看台北和成都,你看到的不隻是清晰與模糊,也是兩個體製的運作方式。一邊,靠開放與透明維持秩序。另一邊,靠屏蔽與謊言維持穩定。捂蓋子,靠算力。算力靠芯片。芯片一斷,前功盡棄。較量的勝負,早已在較量之前,決定。
街道被遮蔽時,暴政同時隱身。
從清晰到模糊,從光明到陰影——
你看見的,不隻是地圖,更是文明世界和極權專製的分水嶺。
2025年10月27日 馬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