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天主教學校裏的異教徒
天主教學校裏的異教徒
波士頓的校巴政策靠算式和抽簽決定孩子進那個學校。社區裏的父母不願意盲目接受,早已做過功課選定私校,他們的孩子都彬彬有禮落落大方,我抄這些父母的作業抄得理直氣壯。
鄰裏多半是義大利裔或愛爾蘭裔,我就這麽成了天主教學校裏的異教徒。
奶茶妹和兔崽子從蒙特梭利幼兒園畢業後,進了隸屬於同一個修道院的天主教小學。
雖然是天主教創辦的,幼兒園的飯前禱告,是他們唯一的宗教教育,最後他們隻記得了一句「Bon appétit,let's eat」。這跟法國人的宗教,吃,比較有關係。
小學就多了一些與宗教相關的課程,但是比起一般的天主教小學,他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宗教課程上。
當初不是沒有猶豫過,畢竟我不是天主教徒,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適應。
關於宗教,我不喜歡被強迫傳教,但是保持開放態度。人生高低起伏,不免遇到難過的坎,低潮時,有個精神上的信仰與寄托挺重要的,宗教是選擇之一。
也許正因為學校裏教宗教和教數學、語文一樣,都是一門必須學習的課程,反而讓孩子們有不同的審視,宗教是可以提出疑問的,不必全盤接受。
我的疑慮真是多餘。
也考慮到私校學生來自不同的社區,課後孩子之間或家長間的互動比較麻煩。
因為社區的孩子們多半都在同一所學校,不管是接送孩子,或是參與學校活動,大家還可以互相幫助彼此支援,互動自然不是問題。
最幸運的是,與我家緊鄰的格林家有三個孩子,小的兩個和奶茶妹與兔崽子同齡,也在同一所學校裏。那時候我閉著眼睛都能撥格林家的電話,經常在孩子失蹤了幾個小時之後,才想起來問問格林太太:我家孩子應該是在你家吧?
當然,她也經常問我相同的問題。
有一次我的中學老師來看我,吃飯時間還不見孩子回來,有些擔心,我安慰老師:他們有兩個家,餓不著。
那時候電子遊戲的滲透力沒有現在這麽普遍,最大的電子商品是電視機,孩子們看電視的耐心其實有限,他們有許多時間自己找樂子。
兩個姐姐使喚兩個弟弟也不遺餘力。她們會做好檸檬汁,寫傳單,然後派兩個弟弟整個社區裏挨家挨戶去宣傳並送貨。後來弟弟們發現不對勁,苦差事都他們做,卻隻得了一點點跑腿費。姐姐們還振振有詞,主意是我們想的,能分給你們一杯羹已經不錯了。
他們也替鄰居遛狗,當然是姐姐們的主意,弟弟們又是忙前忙後,姐姐們還負責寫文案,她們寫狗狗都做了什麽事,主人回來看見附贈的小作文,樂不可支,小生意興隆。
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快快樂樂的成長,我謝天,謝地,謝鄰裏。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問好麥子。嘿嘿嘿,文章是我寫的,而且家裏沒人看得懂,自然是我說了算。我說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就是一個快樂的童年。哈哈哈。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問好海風姐。我也覺得我們在選學校這件事情上,運氣不錯。
一直到現在,弟弟寧願聽姐姐的也不會聽我的,一物克一物啊。:)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問好鹿蔥姐。哈哈哈,姐姐們果然都懂得怎麽拿捏弟弟妹妹。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馮墟' 的評論 : 問好。波士頓的公校,確實一言難盡,你懂得。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謝謝來訪留言。印度人上猶太教的學校也是新鮮。教會學校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麥姐 發表評論於
碼農好文,充滿溫情的鄰裏關係,姐弟們的故事好有趣,快樂成長,這是父母們最欣慰的。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這樣的天主教學校不錯,不那麽“天主教”。姐弟之間的小故事很可愛,小弟哪是姐姐們的對手?:))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姐姐帶弟弟的事兒真有趣。我上小學時有兩個好朋友,暑假他們帶弟妹來我家玩,他們當小姐少爺,我們當仆人給做飯,我們吃完了再把剩下的給他們端上去^_^
馮墟 發表評論於
城裏的公校是老大難問題。教會學校肯定比一般公校好。
ahhhh 發表評論於
其實教會學校是很好的選擇,學費往往比商業私立學校便宜,因為教會的地是自己的。很多華人對教會學校有誤解,覺得他們會強迫信教之類的。其實不是這樣的。我認識的印度人,虔誠的印度教徒,周日去神廟的那種,他們的小孩送的是猶太教的學校。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這裏的寄宿學校都很棒。是哪一所?說不定奶茶妹或兔崽子和他們有過交流。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真好,有這裏的鄰居夥伴。我家的小留就沒這麽幸運了,住在波士頓教會的私立高中,有時會覺得有點孤獨。不過現在去上大學了,就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