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的北美故事 (四)布恩二三事

麥琪兒 (2025-10-07 09:46:17) 評論 (6)

(一)

來到布恩不久,正值聖誕節,麥琪覺得一切都新鮮而陌生。來美國之前,她雖然對聖誕節略有耳聞,或在書中讀到不少片段和故事,但對節日的認識依舊模糊。於是,她提議和丈夫一起,在聖誕夜去附近的教堂看看。麥琪的公寓對麵正好有一所小教堂,於是夫妻倆便帶著丹尼爾去了教堂。

教堂不大,但因是聖誕夜,內部布置得格外溫馨喜慶,前來的人也很多。麥琪對教堂與宗教認識有限,而且她是第一次去教堂,隻是隨著牧師的指引照做:一會兒跟讀,一會兒唱歌;一會兒吃下一小片麵包,一會兒又喝一點紅色果汁;甚至還隨著眾人,將零錢放入傳遞的奉獻盒中。整個過程讓她似懂非懂,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義。出門時,牧師與大家逐一握手致意。對初到新大陸的麥琪來說,這一切都是第一次經曆,雖然充滿好奇,卻沒有來得及去深究其中的宗教內涵。

不久後,麥琪看到一則廣告:有人需要人在周日上午幫忙照看幾名五六歲的孩子。她打電話應征,很快被約去麵試。原來,對方是一位小學老師,她的丈夫是一名牧師。他們與朋友共同組織了一個小型教會,需要有人在大人禮拜時看護孩子。這位老師十分熱情,當場便邀請麥琪下周日開始工作。麥琪覺得反正隻是一個上午,又能掙些零用錢,便愉快地答應了。此後幾個周日,她都帶著孩子們玩耍,讓家長們安心做禮拜。教堂裏的成員都很友善,經常關心她是否需要幫助。

有一次,麥琪牙痛難忍,便告訴了其中一位成員。對方立刻打電話聯係了自己的牙醫朋友,並帶麥琪去就診。牙醫檢查後發現問題出在智齒,建議暫時觀察,並給她一些止痛藥。當麥琪問及費用時,牙醫卻說“不必付錢”,這讓她十分感動。幾天後,牙痛果然緩解,她也就沒有再去複診。又過了一陣子,某個夜晚,麥琪家的車窗玻璃被砸壞,教會的人很快幫忙聯係車行,並讓她丈夫把車開過去修理。更令她驚訝的是,修理店竟沒有收一分錢。

(二)

為了補貼家用,麥琪閑暇時常接一些零工,多數是幫人打掃屋子。有的家庭每兩周需要一次,有的則隻是臨時請人。有一次,她看到一則廣告,說需要人幫忙打掃一次房子。她立刻打電話,對方是一對冬天住在佛羅裏達的老夫婦。那時正值初夏,他們剛剛返回北卡不久,需要有人徹底打掃一遍房子,並願意支付一天工錢。

麥琪覺得酬勞還算不錯,就問是否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女主人爽快地答應了,甚至特意叮囑麥琪一定要來。約定那天,麥琪帶著兒子驅車前往。那座房子在布恩不遠處的山區飛石小鎮(Blowing Rock),是夏季避暑和秋季賞楓的旅遊勝地。一到那裏,麥琪便被眼前壯麗的山景震撼:群山起伏,景色如畫,美得令人屏息。

老夫婦的房子依山而建,寬敞明亮,房間眾多。剛進門,他們便熱情迎接,還拿出糖果和餅幹招待丹尼爾。老先生笑著說:“我太太會告訴你要做什麽,我就先帶丹尼爾玩吧。”說完便牽著小家夥走開了。女主人南希則帶著麥琪在屋裏走了一圈,逐一說明需要打掃的地方,同時告訴麥琪這幢房子不是她和丈夫平時住的,她有另一幢房子在附近,冬天是住在佛羅裏達州。這幢房子是他們的客房, 所謂“guest house”,是夏季和秋季親戚朋友來短時避暑,打高爾夫球和秋季賞楓住的。麥琪立刻注意到房子裏房間雖多,但因平時無人居住,並不算很髒。麥琪早已熟悉各種清潔工作,很熟練地使用吸塵器等清潔工具,打掃時有條不紊。南希完全不用多說,便已對她的效率十分滿意。

休息時,兩人閑聊,南希得知麥琪來自上海,頓時欣喜萬分。她說,自己在二戰期間曾以護士身份去過中國的上海和其他城市,對那裏有很深的情感。麥琪這才明白,為什麽南希接到電話後便一口答應,既沒多問,也沒要求提前見麵。

打掃結束後,南希還笑著說:“等秋天紅葉季時,我再打電話讓你來一次。”離開時,麥琪心裏不禁感慨:美國人真的很富有啊!好幾處房產,這麽大的一棟房子竟隻是他們親友度假時的臨時居所。

(三)

在布恩的日子裏,麥琪一家雖然有丈夫微薄的助學金和她自己打散工掙來的收入,但這些錢也隻夠勉強支付房租、水電費和夥食開支。至於一些日常需要的廚具和家用品,她常常要等到周末去跳蚤市場(Flea Market)或附近美國家庭舉辦的家庭舊貨出售(Yard Sale),買些舊的二手用品來維持生活。雖然是出於經濟上的無奈,但慢慢地,逛跳蚤市場和家庭舊貨出售也變成了一種特別的生活體驗。

有一次,住處旁邊一戶人家正在擺家庭舊貨出售,麥琪就帶著兒子過去看看。很多東西她暫時用不上,正準備離開時,卻看見角落裏放著一台吸塵器,看起來保存得還不錯。她正好需要,就上前問價。賣主說要兩美元,不過不保證能用。麥琪心想,兩美元買一台吸塵器,就算壞了也不過損失兩個美元,何況也許能修好。於是她幹脆買了下來,還順手揀了幾件小東西。回到家後,她仔細檢查,發現吸塵器的滾筒裏卡著一根短繩子。她把繩子取出來,重新裝好,再插上電源,吸塵器竟然立刻運轉起來。更讓她意外的是,這台看似“廢物”的吸塵器竟然跟隨他們搬家多次,整整用了十來年。回想起來,這小小的經曆就像是一份生活贈予的驚喜。

其實,跳蚤市場確實是個很有趣的地方。鍋碗瓢盆、大小廚具,甚至衣物、玩具,隻要耐心淘,總能找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在布恩時,麥琪廚房裏的大部分家什幾乎都來自那裏。那時候,她常常覺得“省一分是一分”,生活的節奏就是這樣緊巴巴卻也充滿點滴的滿足。後來,經濟狀況慢慢好轉,逛跳蚤市場就不再隻是為了維持生計,而成了一種周末的消遣。特別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帶著家人閑逛一圈,也算是別具風味的娛樂方式。有時還能買到質量很好的工具,讓人覺得意外的實惠。

(四)

除了跳蚤市場,布恩生活裏另一份讓人心安的收獲是大學的圖書館。住處離學校不遠,麥琪經常帶著丹尼爾去那裏借書。丈夫所在的學校在北卡州算是一所較大的教育學院,圖書館裏收藏了大量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讀物。麥琪每次都要借一大堆,回家一遍遍念給丹尼爾聽,幾天後還書,再借新的。她常常感慨,這樣的環境真是太好了,既豐富了孩子的童年,又不用花錢買書。相比之下,她想起丈夫在國內準備出國留學時,常常清晨就去上海圖書館排隊等開門,好不容易才能在閱覽室借到一些關於美國高等院校的資料,而且還隻能作為參考書不能借出。如今,走進圖書館,隨手就能借到滿懷心願的書籍,這份便利更讓她珍惜。記得有一本沒多久丹尼爾就能背誦的書,是給孩子練習音節韻律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布恩的夏天,也有屬於小鎮的獨特熱鬧。周末常常會有戶外音樂會,臨時搭建的舞台就設在學校的運動場上。記得有一次,麥琪和丈夫帶著兒子一起去聽音樂會。因為停車不便,他們決定步行前往。沒想到一路上,不時有好幾輛美國人的車停下來,友善地問他們是否需要搭車。雖然他們婉言謝絕,但心裏卻被這份善意深深觸動。對遠在異鄉的他們來說,這種純樸而自然的友好,就像夏夜裏的一陣清風,讓人心頭一暖。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