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話, 不知是那一個自以為是的家夥說的: 熱愛披肩的人, 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
張愛玲躺著也中槍, 說她 ---- 1969 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國研究中心研究《紅樓夢》等課題, 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永遠穿一件旗袍, 或灰色, 或紫色, 或淡青, 秋風乍起的日子就在外麵披一條寬而厚的披肩; 之所以喜歡披肩, 皆因那柔軟貼心的包裹, 既像一個溫暖的承諾, 又像被柔韌的手臂抱攬.
世人看愛玲孤獨又蒼涼, 若說披肩給予暖意, 斷無機會求證; 而她給夏誌清的信中, 倒是提及 “我此生收到過的一切好意, 都來自文章”. 的確, 她生活中幫過她的人, 無一不是愛惜她的才情的人.
三毛寫的《老別針》頗有畫麵感, 全文僅三百餘字, 淡如清風, 餘韻嫋嫋. 她經過秘魯古城古斯哥火車站前麵的一個市場時, 拍了一張老媽媽坐著曬太陽織毛襪子的照片, 那個老媽媽就開罵了, 並逼三毛買她的一雙襪子作為 “照片費”, 可襪子尺寸太大, 三毛不肯買, 倆人吵起來, 當三毛瞥見老媽媽披肩正中紮著一枚 “狗與花環” 的老別針時, 瞬間安靜, 搬個小板凳坐了下來. 倆人談到夕陽西下才完成交易, 三毛手上多了一雙毛襪子和極美的狗別針 ---- 老媽媽叫三毛 “文化人”, 心知她找的是 “古董”; 而厲害的商人老媽媽, 要的價可以買到一隻小羊.
那些披披搭搭的服飾, 若然分類, 有幾種.
1) 鬥篷, 又叫蓮蓬衣, 以係帶或扣子固定在頸部或胸前. 虛虛的水袖輕舒, 可不就把秋冬挑逗得迷迷離離麽?
2) 披風, 通常有袖子, 有扣子. 不必太多點綴, 隨意穿, 靜靜的, 走進黑白照片古色古香的年代.
3) 披肩, 別稱 “雲肩”, 這太有 feel 了! 帶流蘇的一片雲往肩頭一披, 冷冷清清瑟瑟縮縮的是風兒, 涼意遂鳥兒一樣倏地散去.
肩不香, 衣不貴, 純經緯的物什十分挑人, 如同旗袍不是人人穿得好看一樣. 很難想象口無遮攔的女漢子, 拘謹憋屈的女人, 能與披肩散發的靈性契合. 一位諳熟披肩語言的女子, 一矣輕輕攏上, 不必青絲高挽, 發上無需銀簪或釵環, 亦頓生溫婉和風情, 穿越回到民國, 義無反顧. 雲肩的發展史, 沈從文先生在《中國服飾史》有記載.
我衣櫃裏的那些披肩 / 披風 / 鬥篷, 其中有一件亮相的機會多一些, 黑色但非漆黑, 隻能幹洗的 lambswool, 不薄, 不厚. 風, 一會兒順, 一會兒逆, 一襲鬥篷, 揪不住秋風, 不為 Halloween, 那就是為聆聽深秋而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