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也是一樣,想要畫好畫兒,不僅需要多畫,還要多看,多看名家名畫。隻有持續的提高鑒賞力才能提高審美,而一個人的審美素養是會直接反映在他的繪畫作品當中的,因為任何畫作的第一觀賞者都是畫家自己。
學畫的人看繪畫展覽當然最好是跟著老師一起,因為我們不僅要了解作品的曆史,畫家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學習畫家作畫時用的各種技法和技巧。集訓班安排了第二周周五上午參觀康德美術館。
康德美術館地處順義,距離我們的畫室不遠,是一個私人藝術館。近年來我見過很多有錢人熱衷於辦各種私人會所,golf俱樂部,馬術俱樂部,酒莊,農場,各種藝術沙龍。。。不過,像這樣的以收藏並展出繪畫作品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在國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花錢的品味還真是讓我點頭稱讚。
美術館應該是個四層的獨立別墅,或者小型辦公樓,裏麵收集了大大小小幾百幅油畫作品。對於我這個外行人來說,並不了解絕大多數作品和畫家的背景與來曆,可單純的從欣賞角度看,館主的藏品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尤其是如果有專業人士講解的話,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的。
美術館一層二層展出的是歐洲古典油畫,一層是人物,二層是風景,三層主要是國內當代名家油畫。四層是會所,布置的像一個小型宴會廳,應該是館主舉辦藝術沙龍的私人空間。
老師帶著大家從一層到四層走了一遍,把一些主要的作品講解了一下,其中有一幅作品挺有意思。那是館主拍的一幅古斯塔夫·庫爾貝的《汝拉山的牧羊人》油畫,據老師講,他在幫館主清理這幅作品的過程中,在畫框的背麵發現了一首雨果的詩。因為這一意外發現,導致這幅作品的價值立刻從有價變成了無價。所以說,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財運是說來就來,擋都擋不住。
周五下午的課程更有意思,創作課。
班上有很多同學對這個課並不感興趣,跟著老師從頭聽到尾的人寥寥無幾,不過我的收獲是很大。
之前這幾年我自己在家摸索著畫,一直對創作有誤解,以為油畫創作是搞創新,目的是要畫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當然作品有自己的風格,辨識度會提高,也許會因此衝擊到大眾的審美而走紅,但這並不是創作。油畫創作其實跟寫文章一樣,就是用畫筆講故事,渲染情緒,傳遞感受,從而達到影響他人的目的。寫文章是用文字,而繪畫則是用具體的形象。
跟文學題材的多種多樣相似,繪畫也有不同的表現風格。比如在短篇,長篇,散文,紀實,傳記,詩歌等等不同的文學題材裏,作家會以不同的手法寫作,但萬變不離其宗,文字堆積的目的不在於文字本身的美感,而是內容的傳遞。如果沒有內容,那文字本身就變成了廢品,詞藻再華麗,也會失去意義。
繪畫的創作也是一樣,無論畫家選擇什麽樣的繪畫風格與技法,畫麵的內容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在沒有內容的情況下,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個人風格,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這大概就是為什麽沒有內容的抽象畫叫“塗鴉”,而趙無極的作品卻能觸動觀者靈魂的原因吧。
短短的一天,老師幾個小時的講解好像給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繪畫世界。對於我這個能用筆寫故事的人,未來能不能用畫筆創作呢?心裏暫時還沒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