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2015

望遠鏡2015 名博

東非野蹤12: 納庫魯湖的白犀牛、樹上獅、火烈鳥,花豹

望遠鏡2015 (2025-09-20 11:23:55) 評論 (0)


2025-9-16

昨天遊記的關注點在角馬過河,其實近距離看到花斑豹,也同樣難得。許多人來非洲看野生動物,尤其希望近距離見到五霸:獅、象、水牛、犀牛、花豹。前三霸都能見到,而且見到許多次,見到後來漸失興趣,以咱隊友的說法:以後給我錢也沒興趣看。當然我仍然有興趣,但確實在東非不愁看不到。其中的超級巨牙象極難近觀,犀牛很少見,尤其黑犀牛也極難近觀,我們卻都走大運近觀到。至昨天之前,我近觀到五霸中的四覇,唯獨缺花豹,花豹實在稀少且擅於隱藏。缺一點運氣,沒看到角馬渡河,多一點運氣,看到花豹漫步,有失有得。

昨天一早離開馬賽馬拉,又是長途奔襲,下午趕到納庫魯湖Lake Nakuru國家公園。公園以旱雨季縮張明顯的鹽堿湖納庫魯為中心,以周邊濕地動植物為特色。它於1961年建立,專為保護上百萬隻"移動地毯"般的火烈鳥群flamingo 。近來火烈鳥己經不多見,但那裏還有許多其它鳥類,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在那裏見不到草原上特有的動物,比如象、角馬、瞪羚、獵豹等,但能見到河馬、野牛、斑馬、狒狒、花豹,珍惜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和白犀牛。運氣好的話,可以見到樹上的獅子。

小哥雷鋒打包票,讓我們看到白犀牛。白犀牛有兩種,北方白犀牛隻剩母女兩頭,在肯尼亞被人保護起來,正想辦法複製以避免絕種。南方白犀牛比較多,據說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內有近百頭,所以雷鋒敢誇口。拐過一片樹林,路邊突然竄出兩頭白犀牛,從車前幾米處穿路而過。完全出乎預料,眾人都來不及拍,隻拍到己經過路後及走遠的照片和視頻。不甘心,雷鋒又轉悠一陣,找到白犀牛,都在百多米開之外。車上有人說運氣不好,早半分鍾到,就能近距離拍到白犀牛過路全過程。也有人說運氣好,晚半分鍾到,就不能近距離看到白犀牛過路全過程。究竟是運氣好或不好?人們對於世上許多事的評價,其實隻是基於心態。





公園裏有一處十幾米高的山崖瀑布。我們幾人前兩年剛剛去過千瀑之國冰島,冰島歸來不看瀑,名符其實。

來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後的第一個上午,曾去長頸鹿保育中心參觀珍稀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今天在此路遇一群這種外號"白襪子"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正在在路右邊吃樹葉。這群都是單身漢公鹿,兩隻鹿角前邊額頭正中多一隻凸起的角。





司機停車關引擎,讓我們都別說話和照相,靜默5分鍾,體驗環境。他剛說完開始,近處一鹿走到車頭斜眼盯著我們一動不動,然後開始撒尿,至少尿了4分多鍾,才走回路邊繼續吃樹葉。其它公鹿倒是不停地哢嚓吃草葉子。與此同時,樹上有兩隻小鳥發出不同的悅耳啼鳴,有隻蒼蠅在導遊麵前飛舞。5分鍾到,雷鋒問我什麽感覺,我說看到鹿吃葉、聽到鳥鳴,還有蒼蠅飛,體驗自然的和諧平靜。問另一男士,他說見到那匹公鹿的不安和警覺,體會表麵寧靜的野生動物世界中的危機四伏。司機問女士們的感覺,兩位突然大聲尬笑半分鍾,在追問下回答:隻注意到公鹿一直盯著我們,不停地尿,很搞笑。導遊小哥不知道如何應對,草草收場這個環保教育課。嗨,異性的關注就是不同,女人真是憑感覺,自然的天性難違呀。

又見到睡覺的獅子,可獅子一如既往,總給人不一樣的驚喜和懸念。路邊十幾米遠有一頭母獅,正騎跨在離地數米高的一棵大樹杈上睡大覺。非洲草原上的花豹喜歡爬樹上呆著,就是欺負獅子不會爬樹。在納庫魯湖國家公園裏,不知哪位獅子先賢勇於挑戰,學會爬樹,家傳絕技,這裏獅群會爬樹。我不禁為這裏的花豹擔心,它們還有什麽絕招躲避獅子,爬上高處的樹梢?剛想走,母獅抬頭醒來,東張西望,慢騰騰走下大樹,消失在灌木叢中。獅子上樹不再是傳說,眼見為實,真稀罕。









今天住宿國家公園內唯一的旅館Lake Nakuru Sopa Lodge,在山頂上。客房超大,弧形大玻璃、大陽台,正麵對東方,俯瞰納庫魯湖。近前山坡上有幾匹斑馬吃草。在這趟旅程中,感覺這裏的客房最高級。躺在床上看朝陽山水。







盡管曾經上百萬的火烈鳥群,形成舉世聞名的粉紅雲,但現在這裏隻剩百多隻,還是值得去看一看。第二天上午下到湖邊,那裏有一群鵜鶘、黃咀鶴、幾隻埃及雁、蒼鷺、琵鷺、禿鸛、非洲聖鹮、...,還有,兩小群火烈鳥。裏麵比較大而白色的是大火烈鳥greater flamingo,比較小而粉紅色的是東非特有的小火烈鳥lesser flamingo。飛翔的小火烈鳥非常美麗,中間伸直的粉紅長頸、白色鳥身、鮮紅長腿,鮮紅色兩翼和黑色羽尖。在恩戈羅火山口裏的湖泊中見到數隻飛翔的小火烈鳥,但沒來得及拍下近景。









(這張圖從網絡下載。)













今天一獸: 花斑豹 leopard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是萬獸之王,但虎不會爬樹。民間傳說當初貓是幼虎的師傅,教它各種捕獵技能。後來虎長大後仗著個大力強,瞧不起貓,並企圖攻擊。於是貓快速爬上樹,聲稱故意留一手,防止這種反叛行為。虎不會爬樹,獅能爬一點但不善長,但有一種大貓是爬樹專家並以此求生:豹。

在非洲草原上,獅子是萬獸之王,不僅身強體壯且群體協作,凶猛無比。非洲豹不僅身型較小且獨來獨往,完全不是獅子的對手,甚至有時還要躲避成群的斑鬣狗。豹可以逃跑,但如果附近有大樹,最保險的絕招是快速上樹逃命,讓獅子和斑鬣狗群在樹下無可奈何。

花豹是獨行殺手,辛辛苦苦獵殺,卻經常麵臨獅子、斑鬣狗來偷搶。既然有爬樹的絕技,當然不能浪費。捕殺後,豹子通常先叼著獵物幾秒鍾內就能爬上樹,擱在高處枝杈上儲放。它可以先趴在枝杈上安安心心睡個大頭覺,醒來慢慢品嚐美食也不遲。如果一次吃不完,存放在那裏不怕搶,下頓再吃。如果豹子幸運地捕殺到成年角馬或羚羊,其體重比豹重一、兩倍怎麽辦?沒問題!豹子能叼著比自己重的獵物屍體爬上樹。據說曾有保護區人員發現樹上枝杈間,掛著一頭成年非洲野牛的屍體。顯然是豹子一慣做法,但不知道一隻豹子如何能辦成的,也許兩隻豹子合作和成果?

花豹無論公母都有各自的勢力範圍,除拉屎撒尿留下氣味宣示主權,花豹會不時發出低沉哢哢的咳嗽聲或鋸子聲,能傳數公裏遠,警告附近其他的豹子,宣示主權。一隻公豹的領地比母豹的大,常與幾隻母豹領地重疊,便於雙方"偶遇"。也許公母豹合力,把那頭野牛屍體搬上樹。

作為獨行俠,公、母豹"偶遇"後,母豹獨自哺育幼仔。母仔長大後會在附近試圖建立自己的領地。如果獵物充沛,母豹不介意女兒在附近繼續成長。這樣一隻公豹所屬的幾隻母豹常有親屬關係。但是公仔長大後,父母都會逼迫其離開去流浪。公仔豹在其它成年豹子的領土間流竄偷食時,必須盡力避免它們的傷害,或找到獵物少不被重視的地方苛延殘喘度過每段艱難時光,成熟強壯後,尋機挑戰雄豹,霸戰優質領土。

我小時候聽故事看小說,裏麵說到豹子,常加一個形容詞"金錢",顯然是形容豹子皮毛金色和斑塊圖案像銅錢。當時納悶,金錢豹身上的黑色斑塊,盡管中空,但周邊不連續,而由一組小斑塊合成。在黃底色上畫黑圈圈,不像豹斑。後來見到斑豹、花豹的詞,感覺雖籠統,倒是少令人誤解。一直對花豹一詞中的"花"未多想,以為與花帽、花裙之詞中形容整體的豐富色彩和圖案類似用法。我一直記不得豹斑的特點,直到見到英文中描述豹斑為rosettes,玫瑰花朵的意思。在黃底色上畫一朵朵的黑玫瑰,才真像豹斑。時尚設計師,大概更喜歡玫瑰花朵而不是銅錢形的豹斑吧。不同地區和環境比如山地、森林中的豹皮毛色和豹斑,略有差異。毛色有深淺,豹斑有大小,還有實心或中空。若把帶玫瑰花朵形豹斑的豹子,譯成金玫瑰豹,是不是更美感?

在非洲草原上的猛獸,各有捕獵絕活。獅子強壯且短跑快,又團隊協作,是草原之王。鬣狗堅韌長跑好,有群體優勢,煩死百獸。獵豹是獨行短跑冠軍,突襲追殺。豹子也有絕活。橙黃色豹皮上的黑玫瑰花斑,擾亂視線,偽裝豹身。加上豹掌特別的厚軟墊,能讓豹子悄悄地跟蹤吃草獵物,匍匐偷近到幾米處而不被查覺。豹子視聽俱佳,白天夜晚都能狩獵。靠其無出其右的迷彩色隱身偷襲,和大貓的凶猛,孤豹也是草原一霸,在民間贏得"草原幽靈"和"影子戰士"之名。據說向導中流行一句話:如果你看到豹子,隻是因為它不在乎你。現代各國軍隊戰士製服,也根據環境做迷彩。來保護區旅遊,也被要求穿土灰黃綠色衣服,不要穿鮮亮或全黑或白色,以便隱身接近野生動物。

由豹名聯想,多說幾句。下麵這些英語詞的動物蠻搞的: jaguar, cougar, puma, leopard, panther, mountain lion, 穀歌翻譯分別是:美洲虎、美洲獅、美洲豹、豹、豹或黑豹、山獅。看起來像不同的動物。ChatGPT翻譯分別是:美洲虎、美洲獅、美洲獅、豹或花豹、豹或黑豹、美洲獅。這個更準確,cougar, puma, 和mountain lion確實是同一種動物,在美洲不同地區的不同名字。但中文譯名中的虎、獅、豹,相當誤導,比如jaguar譯為美洲虎,但汽車品牌又譯為捷豹,究竟是虎還是豹?從動物分類上說,jaguar屬於豹,panther不是特別的品種,泛指豹,leopard或jaguar都算,特指則是黑色的豹。在光線幽暗的熱帶雨林深處,黑豹更隱蔽。電影"Pink Panther "中的panther,用其泛指豹的含義。而cougar, puma, 和mountain lion都可以譯名美洲獅,更誤導。它既不是獅也不是豹,根本不屬於大貓,而屬於小貓亞科,與獵豹、山貓、家貓更接近。因體型象小母獅,得其名。非洲的獵豹也不屬於豹,也是因為相貌類似,以為是豹。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初見美洲的動物,以貌取名。中文名譯者,也跟著直譯,誤導後人。



今天一鳥: 火烈鳥 flamingo 

電影《出非洲》“Out of Africa“中,主角駕小飛機飛過一片蔚藍的湖上空,下麵湖岸和湖水上一大片粉紅色雲在移動。鏡頭拉近,成千成萬隻粉紅的鳥在一道飛翔。那是納庫魯湖上著名的火烈鳥群。

火烈鳥的紅色不是來自遺傳,而是它們的食物。幼鳥的羽毛都是灰色白色,當它們吃下特別的蝦和藍藻,消化分解出紅色色素沉澱到羽毛上。隨著成長,累積的色素逐漸把生長中的羽毛變成粉紅色。如果食物中含大量藍藻,成年健康的火烈鳥羽毛呈鮮紅。越紅,越健康,越有性吸引力。如果食物少蝦和藍藻,或大量掉毛露出色素沉澱少的新羽,火烈鳥的顏色會比較淺。

兩尺左右高的小火烈鳥lesser flamingo是最小的品種,隻存在東非。那裏也有約四尺高的大火烈鳥greater flamingo。小火烈鳥特別喜歡鹽醎湖中生長的藍藻,而納庫魯湖曾經正是這個濃度完美的鹽醎湖。一般動物和魚都不能在那裏生存。但湖裏大量生長藍藻,吸引東非上百萬隻小火烈鳥群聚於此。這裏沒有天敵猛獸,它們可以安心地站在淺水裏,埋頭於水下搖頭晃腦,用上喙中特別的"梳子"過濾湖水中的藍藻吃。

火烈鳥是超級社會性動物,喜歡聚集。鳥群並無大雁群中那種領頭鳥,而是某種神秘的"民主選舉"機製發起運動,其餘從眾,隨時隨地根據變化,鳥群同步調整。在體育盛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朝鮮人喜歡以幾百、幾千人的同步動作,隻此一招,表現宏大敘事。而上百萬隻火烈鳥,不論是一起在岸邊單腿休息,一起水中埋頭進食,一起昂首展翅舞蹈,還是一起振翼飛翔,鋪天蓋地,又表現出怎樣的宏大和壯觀。

可惜由於氣候變暖,納庫魯湖縮小很多,火烈鳥遷徙到其它地方,隻剩很小一群。據說現在其北麵也是在大裂穀中的博戈利亞湖Lake Bogoria,有更多的小火烈鳥群。那裏還能見到那個曾經變幻莫測的粉紅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