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聚會,相約在俄亥俄的山水之間(上)

yuntai (2025-09-09 05:43:34) 評論 (6)


久未更新博客,原因是一場預料之外的回國之行,送別駕鶴西去的嶽父大人。老人家身居武漢,前幾年扛過了凶險的新冠肺炎,這次終以92歲高齡辭世。太座和我不得不辦加急簽證。時間倉促,行程匆匆,這也是所有人在他鄉的我們遲早都會麵對和經曆的一遭吧。過幾天會寫一寫這趟回國之行。這裏,先記一下上星期在俄亥俄州進行的一場老友聚會。

早在數月前,幾家老朋友就約定好了這場期待已久的相聚。三家分處相距遙遠的伊利諾伊和新澤西,負責策劃的朋友便決定,把聚會地點選在距彼此住地裏程數相近的俄亥俄州阿克倫(Akron)和??克利夫蘭(Cleveland)之間,那裏有俄亥俄州境內唯一的國家公園——凱霍加穀國家公園,在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上有一座南巴斯島。

於是,在勞工節前夕,一場相約在俄亥俄山水之間的“雙向奔赴”正式開啟。幾家人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相聚。其中一位隊友也是剛從國內回來,來不及倒時差,也不畏勞苦和不適,克服困難,按時赴約。

算起來,上一次長距離的中西部公路行還是整整十年前的2015年。那次西行最遠到了印第安納州,而俄亥俄州則主要到了該州西北部城市托萊多,美國著名的汽車品牌Jeep就誕生在那裏(參見:《西行散記(二):Jeep的誕生地托萊多》),還去了也是位於伊利湖畔的克利夫蘭(參見:《西行散記(四):伊利湖畔的克利夫蘭》)兩座城市。

此次,我們選擇住在兩個地方,一個是位於凱霍加穀國家公園區域內的凱霍加瀑布城(Cuyahoga Falls),另一個是伊利湖中間的南巴斯島上的普特因灣(Put-in-Bay)。

凱霍加穀國家公園(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占地32,783英畝(51.2平方英裏;132.7平方公裏),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但其邊界內有一些區域作為郡級公園、公共或私營企業獨立管理。凱霍加穀最初於1974年被指定為國家休閑區(NRA),26年後的2000年被重新確定為國家公園,至今仍是唯一一個最初作為國家休閑區的國家公園,進門和停車都免費。

凱霍加穀既是俄亥俄州唯一的國家公園,也是五大湖流域的三個國家公園之一,另外兩個是蘇必利爾湖的皇家島國家公園(Isle Royale National Park)和與密歇根湖接壤的印第安納沙丘國家公園(Indiana Dunes National Park)。這座國家公園與美國其他國家公園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位於兩個大型城區阿克倫和??克利夫蘭之間,是一座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景觀兼而有之的國家公園。2023年,它成為美國第十二大遊客量國家公園,吸引了近290萬遊客。

雖然距離克利夫蘭和阿克倫市區不遠,但凱霍加穀國家公園卻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蜿蜒流淌的凱霍加河、絲帶般的飛流瀑布、廣袤無邊的森林、神秘的洞穴、連綿起伏的丘陵和視野開闊的農田,賦予了這裏仙境般的景色,美不勝收,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遊覽,人們在此放飛自己的心靈,投入到大自然的環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曼妙和多姿多彩。

我們的旅程,從布蘭迪萬大瀑布(Brandywine Falls)開始。

凱霍加穀有著大大小小70多條瀑布,但布蘭迪萬大瀑布卻顯得格外耀眼奪目。這條65英尺(約20米)的大瀑布是俄亥俄州第二大瀑布。

當我們離開停車場,走近木質棧道,耳邊已傳來嘩嘩的水聲,在靜謐的森林深處顯得格外另類。





往下走,掩映在樹林背後的瀑布若隱若現。





觀景台上,早到的遊人已占據最佳位置,觀賞飛流直下的美景。



巨量的“白蘭地酒”飛流直下,水流沿著古老的貝裏亞砂岩(Berea Sandstone)傾瀉而下,層層岩壁記錄著3億多年的地質曆史。冰川退卻後,溪流雕刻出這條優美的峽穀,層疊的頁岩岩石結構讓水流呈現階梯狀,使大瀑布更完美地呈現在遊人麵前,非常適合攝影。



幾家人興奮地聚攏在一起,把相機對準瀑布方向,拍下這值得紀念的一幕。



遊人越聚越多,我們告別觀景台,準備上到大瀑布上方的橋上。



在瀑布旁,曾經有一座水力發電廠,為附近的磨坊和小鎮提供能量。如今,工廠早已銷聲匿跡,隻剩下濤濤水聲,訴說著工業與自然的交替。



沿著飛瀑上方的橋緩步而下,從橋上回望,瀑布在陽光下泛著銀光,宛若一條從時光中流淌而出的白色緞帶。



走到瀑布的另一側,繼續在峽穀環線步道上順著水流下行,沿途可見峽穀和溪流,豐富多彩的動植物景觀,綠意盎然,清涼宜人。



一隻老鷹在樹上歇息,引得遊人紛紛駐足觀賞。



沿途隨處可見恣意綻放的各色野花。



下遊河穀水流平緩,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涉水過河。





瞧這幾位昔日的學霸,即使在外出度假,本該盡情享受幽穀深處這一派美景的時刻,依然不忘交流探討著高深的專業問題。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跨過這座人行鐵橋,再次來到河穀左岸,很快就走完環線步道,結束了這段行程。



下一站,我們前往阿克倫峽穀公園(Gorge Metro Park),一處被稱為“阿克倫的秘密峽穀”的地方。這裏的莎朗礫岩(Sharon Conglomerate)峭壁巍然聳立,仿佛天然的石牆,守護著下方涓涓流淌的凱霍加河。



步入峽穀,我們沿著蜿蜒的小徑走向瑪麗·坎貝爾洞穴(Mary Campbell Cave)。傳說這處天然岩洞曾是瑪麗·坎貝爾的避難所——一個在1759年被美洲原住民俘獲並帶到此處的白人女孩。洞穴幽暗而涼爽,石壁上的苔蘚在濕潤的空氣中閃著微光,仿佛保留著那個時代的印記。



沿著步道,我們繼續探尋峽穀大壩(Gorge Dam)。這座建於1911年的水壩,曾為阿克倫橡膠工業的興起提供了能源保障。如今,大壩靜靜佇立在凱霍加河上,成為自然與人類曆史交織的見證。壩上流水飛濺,陽光在水霧中折射出彩虹。



攀過這條“石門坎”,可以近距離看大壩。



走到步道盡頭,本來可以折返回到起點的,但我們看到步道上方有一座高大的鐵橋,隨即決定上去一探究竟。

後來查資料得知,這座跨越凱霍加峽穀的鋼橋建成於1949年,全長900英尺(約274米),距穀底約210英尺(64米),建成當年獲得美國鋼結構協會頒發的“最美鋼橋”年度獎。



因為是穿越密林來到橋上,沒有拍到大橋的全景,但站在高高的橋麵上,依然可以感受到鋼橋的高大巍峨。一位隊友兩眼發直,不敢朝橋下看,還死死抓著另一位隊友的手,慢慢挪著小碎步,好不容易才走過橋麵回到平地上。

其實,站在大橋中點往下俯瞰,景色特別壯觀——凱霍加河穀盡收眼底,整個河穀全都被鬱鬱蔥蔥的森林所覆蓋。





進入了凱霍加瀑布城,沿著居民區的小路返回公園入口的停車場。



走過這條小街,沿途看到許多造型各異的民宅,算是這段行程意外的收獲。





第二天吃過早飯,在前往伊利湖之前,我們先到凱霍加穀國家公園的心髒地帶的弗吉尼亞肯德爾公園區 (Virgina Kendall Park Area)。這裏最著名的景觀是岩壁步道(Ledges Trail)。遊覽這條環形步道,宛如穿越到史前的迷宮。高聳的岩壁布滿冰川風蝕的裂隙,形成一道道鬼斧神工般的“一線天”。苔蘚與蕨類緊緊攀附,仿佛綠色的羽衣披在灰色的石巨人身上。







莎朗礫岩形成的這處懸崖峭壁,似上帝之手建起的一堵高大的石牆。



沿垂直節理的風化作用導致岩壁中出現狹窄的通道。



遇到一堆亂石,必須得手腳並用向前走。



沿著岩壁步道穿過一片鐵杉樹林。

從巨石縫隙裏的生長起來的高大樹木。





一個狹窄的入口將岩壁與步道連接起來。



岩壁上方巨大的岩石仿佛是一層層碼放得整齊劃一的石板。



飛來石。



建於羅斯福新政時期的石階梯。



穿過石階,走進一處狹窄的岩縫,陽光被切割成細細的光帶,空氣中帶著濕潤與泥土的氣息,耳邊隻有腳步聲與偶爾的鳥鳴。我們找到了著名的冰盒洞穴(Ice Box Cave),洞口吹來的涼風瞬間驅散夏日的暑氣。冰盒洞已關閉,並安裝了金屬門以保護這處蝙蝠冬眠地。



下圖展示了一些刻在岩石表麵的古老雕刻,描繪的是美洲原住民的頭像。這些雕刻的來源不明,但它們是用金屬工具雕刻的,因此可能並不是那麽古老。





巧遇一隊前來遊覽的阿米什人(Amish)遊客。



步道沿線有一處別具一格的“快樂時光小屋”(Happy Days Lodge)。這座木結構建築建於美國施行羅斯福新政時期的1938–1939年,由平民保育團(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CCC)修建,作為城市孩子的夏令營場所。它的名字源自一首美國曆史上很有名的歌曲《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1932年,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競選總統是,成為競選主題曲,象征著大蕭條後對美好時光再現的渴望,也成為新政時代的樂觀標誌。於是,當CCC工人們在這裏建造這座小屋時,便賦予它應該充滿希望的名字。如今,這裏成了活動場館,也是健步者匯集的起點。



這尊CCC雕像似曾相識,想起來在我們州也有一尊同款雕像。(參見:《山中三日》)





站在小屋門前,耳邊似乎還能聽見八十多年前孩子們的笑聲,與FDR那句“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遙相呼應。



來到步道盡頭的岩壁觀景台(Ledges Overlook),視野豁然開朗,景色絕佳。這裏是欣賞凱霍加穀中部地區的最佳視角之一。壯麗的山穀景色在眼前鋪展,蒼茫的森林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在白雲與藍天的映襯下愈發顯得鬱鬱蒼蒼,生意盎然。





穿越凱霍加山穀,仿佛走過了一條跨越數百萬年的時光隧道。從瀑布到岩洞,從冰川雕刻的岩壁到人類築起的水壩,從古老的洞穴到新政時期的木屋,自然與曆史在這裏交織,譜寫出一首壯麗的長詩。

離開觀景台,一行人心滿意足地走回停車場,準備前往下一站伊利湖上的南巴斯島。有人還在回味瀑布的喧騰或岩壁的奇險,有人不停翻看和分享在岩壁間拍下的一張張美圖。大家發自內心地感歎:今天真是收獲滿滿,不虛此行!這不隻是走一段步道,更像一場穿越時光的旅行,一份會在記憶深處長久閃光的體驗。風吹過林間,帶來鬆木的清香,仿佛在為這段旅程畫上柔和的句號,也預示著令人期待的下一站行程將會更精彩,更圓滿。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