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中午聽了一個曆史名人故事,呂碧城(1883-1943),女權運動首倡者之一,早年任《大公報》首位女編輯,1904年創辦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首位女校長,鄧穎超等曾為其學生。她曾任袁世凱秘書,後辭官赴滬經商,成為當時的女首富。中年後旅居歐美,弘揚中華文化。晚年皈依佛門,致力護生慈善。她,被譽為“近三百年最後一位女詞人”,其一生跨越文學、教育、政治、商業、佛學等,如此才情卓越,集美貌與智慧一體,卻終身未嫁。
聽罷,觸動我的點是其晚年的信仰,讓我不禁聯想到近代及現代那麽多,在不同領域中的大咖們,為何都或早或晚地走向了信仰之路?牛頓,愛因斯坦,李叔同,楊振寧,季羨林,金庸,喬布斯等等等等,大家耳熟能詳,這些有智慧的學者轉向宗教,並非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或“逃避現實”,相反,正是因為他們思考得足夠深遠,觸及了科學和理性能力的邊界。他們在宗教中尋找的,不僅是世界的起源,更是生命的意義及個人的歸宿。
所以,不夠聰明的我們,難道還在畫地為牢,自以為是地隻相信自己能看見的,或想看到的嗎?渺小的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如塵埃或細菌般,且如夢幻泡影。記得常念靈魂三聯拷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去哪裏?靈魂不會迷失太苦,太遠,太久……
小記今日收獲:1、關注了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姐妹號,很有意思且有才啊;2、每日讀《夢》,分享和今日隨感相關的摘錄:
“開放你的心靈,不再用理性觀念的閘門,阻礙心靈覺照,生命之路,原本坦蕩,猶如晴空無有雜染,猶如月光未曾染色,因你的思維造作,給生命加以命運的起伏,在空曠的平原樹立起高山屏障,一絲疑慮,即是一道深穀;一絲貪著,就是一座高山;一念仇恨,就是狼蟲虎豹;一絲愛欲,就是沼澤湖泊。
你忘記了原始的麵目,磕磕絆絆,滿心艱苦行走在妄想的旅途,因為無明貪愛,所現孤獨無助的身心,心靈愛欲取舍,造就了生死夢境,塑造著災難煩惱,離開束縛心靈的貪婪習氣,就會見到我,我就是你原始的模樣。”—節選《夢》作者:謝安朔
他們是真聰明且智慧;不聰明的我們上點心吧!
明了的土垚 (2025-09-09 01:33:34) 評論 (1)2025年9月9日
中午聽了一個曆史名人故事,呂碧城(1883-1943),女權運動首倡者之一,早年任《大公報》首位女編輯,1904年創辦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首位女校長,鄧穎超等曾為其學生。她曾任袁世凱秘書,後辭官赴滬經商,成為當時的女首富。中年後旅居歐美,弘揚中華文化。晚年皈依佛門,致力護生慈善。她,被譽為“近三百年最後一位女詞人”,其一生跨越文學、教育、政治、商業、佛學等,如此才情卓越,集美貌與智慧一體,卻終身未嫁。
聽罷,觸動我的點是其晚年的信仰,讓我不禁聯想到近代及現代那麽多,在不同領域中的大咖們,為何都或早或晚地走向了信仰之路?牛頓,愛因斯坦,李叔同,楊振寧,季羨林,金庸,喬布斯等等等等,大家耳熟能詳,這些有智慧的學者轉向宗教,並非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或“逃避現實”,相反,正是因為他們思考得足夠深遠,觸及了科學和理性能力的邊界。他們在宗教中尋找的,不僅是世界的起源,更是生命的意義及個人的歸宿。
所以,不夠聰明的我們,難道還在畫地為牢,自以為是地隻相信自己能看見的,或想看到的嗎?渺小的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如塵埃或細菌般,且如夢幻泡影。記得常念靈魂三聯拷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去哪裏?靈魂不會迷失太苦,太遠,太久……
小記今日收獲:1、關注了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姐妹號,很有意思且有才啊;2、每日讀《夢》,分享和今日隨感相關的摘錄:
“開放你的心靈,不再用理性觀念的閘門,阻礙心靈覺照,生命之路,原本坦蕩,猶如晴空無有雜染,猶如月光未曾染色,因你的思維造作,給生命加以命運的起伏,在空曠的平原樹立起高山屏障,一絲疑慮,即是一道深穀;一絲貪著,就是一座高山;一念仇恨,就是狼蟲虎豹;一絲愛欲,就是沼澤湖泊。
你忘記了原始的麵目,磕磕絆絆,滿心艱苦行走在妄想的旅途,因為無明貪愛,所現孤獨無助的身心,心靈愛欲取舍,造就了生死夢境,塑造著災難煩惱,離開束縛心靈的貪婪習氣,就會見到我,我就是你原始的模樣。”—節選《夢》作者:謝安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