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阿姨的雙城記

如斯 (2025-09-29 10:46:20) 評論 (6)

前天我們去了水邊,一個在海灣裏的小鎮。有一班輪渡從鎮上去一個小島,島上有本州最老的燈塔。還有一條鐵路在小鎮停一站,向北,去加拿大。走遍世界的Rick Steves就住在鎮子裏,somewhere。安家在此一定有他的道理,some reason, or reasons。

我們計劃去島上徒步,走到那個有紅屋頂的燈塔去。時間還早,逛了小鎮博物館前的夏季市集。集上賣新鮮極了、新鮮極了的蔬菜和水果,由於市集禁止franchises和resellers加入的緣故。resellers,翻譯成中文就是二道販子吧。街心有個罩著個青銅涼亭的噴泉,在秋陽下走過,耳朵裏灌滿嘩啦啦的水聲。博物館大門開著,沒人進去,人都在館前一條街上逛攤。想起蘇州的觀前街,也是街上的商鋪熱鬧。

中午在離噴泉不遠的飯館吃龍蝦卷,裏麵人滿,隻有坐大街上靠牆一溜兒擺放的鐵藝小方桌。我們還在等餐,鄰桌來了一家中國人。他們自己動手將桌子朝外挪了挪,貼牆塞進一個椅子。是一個媽媽帶了兩女一男三個年輕人,他們說話京腔,卷舌音恰到好處,像鴿哨一樣悅耳。兩個年輕女子都梳大波浪卷中長發,一個後背對著我,一個坐靠牆的椅子側麵對我。從頭發看兩人像是姐妹,背靠牆坐的那個膝上坐了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女童。媽媽和我坐麵對麵,穿一件紫紅色的Northface,那個男生。法文形容是bien coiffé中文講是Z世代,坐在她的左手邊。抱女童的,坐她右側。

我最先吃完,停下刀叉來看人。豬沒什麽好看的啦,天天看。我看街對麵走著的人,也看看鄰桌的人。忽然,我注意到,他們那一桌隻有三個人在吃東西,說話的也隻是正吃著的三人。抱小童的女子麵前放的是一個透明塑料圓盒,裏麵裝的是幼兒吃的糊糊飯。圓盒底下墊著條毛巾,毛巾上擱了個小塑料勺,顯然她已經喂完飯了也。背對我的女孩子時不時地喂一下那個男生,兩人在親昵互動。雙手圈著孩子的一個微低頭坐在那裏。

豬君問,你看什麽呢?我悄聲向他示意道,那是一個阿姨。豬聞言立即噤聲,看了好一會兒,悄悄說,真是的,這麽年輕。世界之大,一張鏤空桌麵的鐵藝桌小而又小,三個人吃一個人看。

我笑笑,問,還記得你們家的誰誰嗎?豬說,那不是我們家的。他記性不好,我幫忙他全記起來了。

十多年前,我們奉公婆命接待一個從上海來的婦人,八竿子才能打著一個小點的親戚。婦人來看兒子,寂寞,我們就接著了令。豬之前都沒有見過那家人,請他們在粵菜館飲一次早茶交差。那天來的人和相鄰的這一桌完全一樣,不同是由一個上海姆媽領隊,抱女童的阿姨是個中年婦女。那家人在上海做生意發達了的,給我看他們在郊區的別墅,園子裏有一個琉璃瓦頂的中式亭子。

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一邊招呼坐在一旁不動筷子的阿姨,你不要客氣啊。不想上海姆媽風快地插進來道,她不餓。 我立時給噎住。沒有關係的啦,上海媽媽安慰我,又說一遍,她不餓的。本來就不善交際的我不會應付,大腦高速運轉,末了還是朝阿姨說,那就稍微吃一點意思意思吧,說著將一隻小蒸籠朝她麵前推了推。緊接著我就懊悔了,不忍看她的那個為難。上海媽媽比我善長太多,過了一小會兒她打圓場似地向阿姨說,囡囡坐久了要鬧的,帶她出去走走吧。阿姨抱孩子離開,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那個囡囡,豬和我已經算不出該上幾年級了。我們站起身離座,我抓緊時間掃了一眼相鄰的桌子。桌上隻有三隻盤子。

我總是能看見一些特別的事情。這回在市集上看到一個男人賣野牛牙齒做的匕首,他穿成印第安人的樣子,講匕首不是裝飾物,functional。也記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