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的清晨球聲,上海的深夜歌聲——我的一天,從兩個方向同時開始。舞台的熱浪還未散去,另一場為社區爭取的戰役,已經在沒有燈光的舞台上悄然開場。
同一個微信,不同的地球坐標——一邊是渥太華清晨的球聲,一邊是上海深夜的歌聲。
早上7點打開手機,不斷消息震動。
點開微信,上方是渥太華PPT匹克球群的接龍信息——有人問:“今天誰來打球?”;下方跳出來的,是來自上海虹口足球場的視頻——李榮浩《黑馬》演唱會開場即高潮。
同一個手機,卻像兩條平行時空的入口。
我剛睜開眼,窗外的天微涼,空氣裏帶著夏末清晨的清爽。想象中,微信群裏收到公園裏的球友已經在陽光下揮拍,“啪啪”的擊球聲像替這座城市敲著早安的節拍。與此同時,視頻裏的燈光如潮,湧過一張張興奮的麵孔,歌聲和人浪把另一半的地球照得通亮。
渥太華的清晨,6點就有人在公園開打匹克球;上海的夜晚,7點才剛拉開演唱會的序幕。一個是草地還帶著露水的清爽,一個是舞台燈光下的熾熱。我的一天,從兩個方向同時開始。
有人覺得跨時區生活讓人疲憊,而我覺得,這像是生命偷偷加長的bonus時間:早球晚歌,清爽與熱烈並存。咖啡還沒入口,我已經在兩個世界來回穿梭了一圈。
可當我看著屏幕裏的燈光和人浪時,心裏也忍不住想:上海的夜,為何如此密集地閃亮?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從春天唱到冬天,舞台上光影交錯,舞台下人聲鼎沸。它們是音樂的節日,也是這座城市的“情緒出口”。在高樓林立與現實壓力之間,人們需要一個地方,可以不去談房貸、不去想升職、不去比較,隻跟著節拍喊、唱、跳。
歌舞升平並不一定意味著歲月靜好。它更像是一種平衡術——在現實的重力場裏,用幾小時的聲光電,把壓在心口的那塊石頭暫時搬開。或許正因如此,這些熱鬧才一場接一場,不容間斷。
就在我想著舞台的熱浪時,郵箱裏“叮”地一聲——來自Barrhaven匹克球場推進小組的好消息。前段時間我寫信向市議員Wilson Lo反映球場需求,今天收到了他的回複:市政府不僅表示支持,還會安排休閑服務總經理(General Manager of Recreation Services)參與會議,介紹渥太華網球與匹克球的總體戰略和未來計劃。
這意味著,我們的小組要開始真正的“排練”了。
我在群裏安排成員分工,計劃收集各公園的使用數據和球員故事——那些被清晨球聲喚醒的日子,那些在風雨中堅持揮拍的笑容,都會是我們最有力的材料。
相比舞台上的燈火,這是一場沒有樂隊、沒有人浪的“演出”,但我知道,它同樣需要節奏感和熱情——隻是這一次,我們是為更多人的清晨和黃昏,爭取一個更好的舞台。
雙時區的生活,就是這樣:一邊看著地球另一端的燈火,一邊在自己腳下的土地上,默默搭建屬於社區的舞台。有人追日出,有人追舞台,而我——追的是兩個世界之間那條細細的光。
活在雙時區
楓琳楓語 (2025-08-12 04:33:44) 評論 (0)渥太華的清晨球聲,上海的深夜歌聲——我的一天,從兩個方向同時開始。舞台的熱浪還未散去,另一場為社區爭取的戰役,已經在沒有燈光的舞台上悄然開場。
同一個微信,不同的地球坐標——一邊是渥太華清晨的球聲,一邊是上海深夜的歌聲。
早上7點打開手機,不斷消息震動。
點開微信,上方是渥太華PPT匹克球群的接龍信息——有人問:“今天誰來打球?”;下方跳出來的,是來自上海虹口足球場的視頻——李榮浩《黑馬》演唱會開場即高潮。
同一個手機,卻像兩條平行時空的入口。
我剛睜開眼,窗外的天微涼,空氣裏帶著夏末清晨的清爽。想象中,微信群裏收到公園裏的球友已經在陽光下揮拍,“啪啪”的擊球聲像替這座城市敲著早安的節拍。與此同時,視頻裏的燈光如潮,湧過一張張興奮的麵孔,歌聲和人浪把另一半的地球照得通亮。
渥太華的清晨,6點就有人在公園開打匹克球;上海的夜晚,7點才剛拉開演唱會的序幕。一個是草地還帶著露水的清爽,一個是舞台燈光下的熾熱。我的一天,從兩個方向同時開始。
有人覺得跨時區生活讓人疲憊,而我覺得,這像是生命偷偷加長的bonus時間:早球晚歌,清爽與熱烈並存。咖啡還沒入口,我已經在兩個世界來回穿梭了一圈。
可當我看著屏幕裏的燈光和人浪時,心裏也忍不住想:上海的夜,為何如此密集地閃亮?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從春天唱到冬天,舞台上光影交錯,舞台下人聲鼎沸。它們是音樂的節日,也是這座城市的“情緒出口”。在高樓林立與現實壓力之間,人們需要一個地方,可以不去談房貸、不去想升職、不去比較,隻跟著節拍喊、唱、跳。
歌舞升平並不一定意味著歲月靜好。它更像是一種平衡術——在現實的重力場裏,用幾小時的聲光電,把壓在心口的那塊石頭暫時搬開。或許正因如此,這些熱鬧才一場接一場,不容間斷。
就在我想著舞台的熱浪時,郵箱裏“叮”地一聲——來自Barrhaven匹克球場推進小組的好消息。前段時間我寫信向市議員Wilson Lo反映球場需求,今天收到了他的回複:市政府不僅表示支持,還會安排休閑服務總經理(General Manager of Recreation Services)參與會議,介紹渥太華網球與匹克球的總體戰略和未來計劃。
這意味著,我們的小組要開始真正的“排練”了。
我在群裏安排成員分工,計劃收集各公園的使用數據和球員故事——那些被清晨球聲喚醒的日子,那些在風雨中堅持揮拍的笑容,都會是我們最有力的材料。
相比舞台上的燈火,這是一場沒有樂隊、沒有人浪的“演出”,但我知道,它同樣需要節奏感和熱情——隻是這一次,我們是為更多人的清晨和黃昏,爭取一個更好的舞台。
雙時區的生活,就是這樣:一邊看著地球另一端的燈火,一邊在自己腳下的土地上,默默搭建屬於社區的舞台。有人追日出,有人追舞台,而我——追的是兩個世界之間那條細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