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倉位管理

BrightLine (2025-08-01 21:55:05) 評論 (0)

這篇是我以前寫的舊文,講過自己的整體資金配置思路: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505/82458/14318.html

最近看到不少關於逃頂、清倉、賣在高點的討論,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

投資不需要逃頂,關鍵是管理好倉位。

如果你覺得股價貴了,可以適度減倉、增加現金;如果你覺得市場低估了,可以慢慢加倉。節奏掌握好了,結構搭配合理,就不需要非要抓住那個所謂的“最高點”。

最怕的是想著逃頂結果賣飛了,還要繳一堆稅,重新建倉又買不回來,徒增心理折磨。

以下是我目前實際采用的資產配置框架,分為五個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

第一塊:長期持倉(約50-60%)

這是我的壓艙石,包括指數基金(如QQQ,SPMO)、以及少數龍頭股:特斯拉、NVDA、AMZN等。還有黃金,比特幣。長期拿著、不輕易動,希望它們翻倍甚至翻幾倍。長期持有的好處之一,就是不動就不交稅,讓複利在稅前持續滾雪球。

第二塊:短線波段交易

不是天天追漲殺跌,而是在市場情緒極端或波動劇烈時,用小倉位捕捉一些機會,比如超跌反彈或事件驅動。這部分賺的是市場情緒的溢價,不能貪、不能戀戰。

第三塊:賣期權賺premium

定期賣一些put或covered call,像段永平說的,“就算最後買不到股票,年化十幾個點的收益也不錯”。這塊相當於做“賣保險”的生意,穩定補充長期持倉的回報。我經常賣特斯拉的put。

第四塊:策略型期權(小倉位)

包括一些方向性call(賭短期爆發)和保護性put spread(防黑天鵝)。倉位極小,隻是用來在關鍵時刻保護本金或增強收益,不是主力打法,控製不住很容易自傷。

補充:長持不等於裸奔,對衝也不是必須

很多人以為“長持就必須對衝”,但我自己體會是:對衝是一種選擇,不是必須。

有現金、有倉位彈性時,不用過度對衝,反而心態更平穩。有時為了對衝而對衝,結果反倒打斷了自己的節奏,長期反而賠了“安心感”。

第五塊:現金管理(約20%-30%)

不合適的行情下,就老老實實拿著現金,放在SGOV、T-bill等短債工具裏,賺5%無風險利息也挺香的。市場等你,不急著進。能忍,是一種能力;能等,是一種勝利。回調來了就是機會來了。

順帶一個吐槽:

今天看到有人說昨天賣了80%的倉位,我差點沒笑出聲:

要麽資產特別少,

要麽吹牛吹破天,

不然就是準備交稅交到哭吧。

長期持倉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合法遞延資本利得稅。不動就不交。拿得久,就讓IRS幹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