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雅酷原創 名博

“170萬烏軍陣亡名單”——荒謬至極的戰爭謠言

雅酷原創 (2025-08-21 00:52:20) 評論 (2)
近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所謂黑客組織消息,聲稱獲取了烏克蘭170萬陣亡士兵名單。消息甫出,立刻在某些中文媒體與社交平台引發轟動。有人驚呼烏克蘭已全軍覆沒,有人感歎俄軍勢如破竹。然而,隻要稍加冷靜推算,就會發現這一所謂重磅爆料,其含量幾乎百分之百。

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媒體不加甄別地轉述乃至渲染,客觀上成為虛假信息的擴音器。這不僅誤導公眾認知,更可能在輿論場上製造認知陷阱,服務於俄羅斯的信息戰策略。接下來,我們從人口學、軍事常識、曆史對比與信息戰邏輯等角度,逐一拆解這條“170萬烏軍陣亡名單的荒誕性。

根據世界銀行與聯合國人口司的估算,截至20258月,烏克蘭總人口約為3,800萬至4,000萬。如果真如俄方所稱,有170萬士兵陣亡,那麽:170 / 4000 ≈ 4.25%,即烏克蘭總人口的4%以上已經戰死沙場



在戰爭學裏,陣亡人數隻是傷亡總數的一部分。通常傷亡比約為 1:3~1:5即每1個陣亡對應3~5個受傷、失蹤或失能者)。按照這個比例,若陣亡170萬,意味著烏軍總傷亡高達510萬至850萬,相當於全國人口的12.75%21.25%。請注意,這是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僅限於適齡男性。換言之,如果這個數字真實,烏克蘭的街頭巷尾將處處是殘疾退伍軍人或喪親家庭,社會秩序幾乎不可能維係。換句話說,這個數字完全違背人口學邏輯。

我們再從軍事角度審視:2021年,烏克蘭現役軍人約25萬至30萬,另有部分預備役與國防部隊。即便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大規模動員,總兵力也難以超過百萬級。如果陣亡真有170萬,就意味著烏軍至少經曆了數百萬的總動員,而且幾乎把所有適齡男性都送上戰場並戰死。要知道,烏克蘭的適齡男性人口(18~60歲)約為1000萬出頭。換句話說,俄方的說法意味著烏克蘭每6個成年男性裏,就有1個已經戰死。

在現代戰爭中,傷亡率一旦超過30%,部隊即失去作戰能力;超過50%,基本就是全軍覆滅。若烏軍真的損失170萬,早就崩潰瓦解,不可能還在前線維持防禦,更不可能在多個方向展開反攻。因此,從軍事邏輯上看,這個數字同樣站不住腳。

有人可能會說,戰爭本就殘酷,烏克蘭的損失或許真的異常巨大。我們不妨做一個曆史對比:

       蘇德戰爭1941-1945:這是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蘇聯在4年間付出了約860萬軍人陣亡的代價,人口損失約占蘇聯總人口的4.4%。要知道,那是涉及數千萬軍人、持續四年的全麵戰爭。

        越南戰爭1955-197510年間,越南方麵軍人陣亡約110萬,占當時人口的約2%

相比之下,烏克蘭若真有170萬陣亡,僅三年戰爭,就超過蘇聯在二戰四年中的總損失比例?這顯然是匪夷所思。

那麽,俄方為何要製造這樣明顯的謠言?誇張的傷亡數字,旨在製造戰鬥毫無希望的心理暗示,動搖前線士兵與後方民眾的信心;迄今為止,俄羅斯從未公布過可信的官方傷亡數據。據西方情報部門估算,俄軍傷亡可能已超過40萬。在這種情況下,俄方拋出一個遠超常識的烏軍傷亡數字,正是賊喊捉賊的典型操作;通過發布荒謬數據,看國際社會、媒體與民眾的反應。如果有人輕信、轉發,那說明謠言有效,就可以繼續加大力度。

這種操作在信息戰中被稱為數據炸彈”——用大數字製造震撼,讓人失去理性思考,從而在認知上被動接受烏軍潰敗的敘事。

令人擔憂的是,這一顯而易見的謠言,居然在某些中文媒體平台上被大肆報道,不乏聳動標題:烏軍已損失170萬!”“黑客曝光真相!普通讀者缺乏核實渠道,很容易被渲染性的數字嚇住,進而形成對國際局勢的錯誤認知。在俄方信息戰的棋盤上,這類報道無異於免費幫忙,成了謠言的擴音器。一旦事實被揭穿,這些媒體將失去受眾信任,長遠看是自毀信譽。媒體的職責應是核實與澄清,而不是盲目轉述。對待如此驚悚的數字,最起碼要做到交叉驗證,不能成為搬運工

戰爭迷霧中,信息真假難辨。但有兩條基本原則不可丟:一條消息必須由不同來源、不同立場的機構佐證,才有一定可信度;人口比例、軍事常識、曆史對比,是最基本的檢驗工具。按照這兩條原則,所謂“170萬烏軍陣亡名單,根本經不起推敲。

回顧這場虛假新聞風波,我們看到的不隻是一個荒謬數字,更是信息戰的典型案例:敵方拋出誇張數據,部分媒體盲目跟進,公眾認知被攪渾。

真正成熟的社會,不會被“170這樣的數字嚇倒,而是會問:它來自哪裏?是否有獨立驗證?是否符合人口學和軍事常識?隻有保持這種理性,我們才能在戰爭迷霧中逼近真相。

所以,這一“170萬烏軍陣亡名單的所謂新聞,不過是俄方信息戰的又一次拙劣表演。諷刺的是,個別中文媒體卻急著登台配合。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被謠言牽著走,而是用邏輯與數據把謊言戳破,讓真相在混沌中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