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一縷入大漠(七十四)布萊恩特高中-難忘三事

布萊恩特高中(六)難忘三事74

三年中文三難忘,演講比賽如戰場。

寫作曾經得第三,娶個台女霸廚房。

三年中文老師生涯,有三件事是不能忘懷的。三十多年前,輔導學生參加紐約市高中奧林匹克雙語演講比賽的經曆恍若昨天。付悅和邱子慧應該都是接近五十歲的人了。這兩個名字是必須提到的。原因很簡單: 一個是93年紐約市高中雙語演講比賽普通話第一名,另一個是廣東話事實上的第一名。

接任中文老師後才知道每年都有一次高中雙語演講比賽。作為中文老師,可以花力氣也可以不花力氣來給學生準備。給學生課外輔導純粹是自願性質。係裏不給加班費。

本來就忙,又沒有加班費,係裏也不會給壓力,做還是不做呢? 如果隻是把教書作為一個工作,那大可不必煩惱。沒錢當然不做。如果把教書看做一個事業,那就不要計較錢的問題。

有兩三天下午哥大沒課,把學生留下來輔導。除了付悅,參加普通話演講的還有西安姑娘宮傑。廣東話好像隻有子慧。首先由學生自選題目寫演講稿,再和學生一起討論修改,最後由學生試講,再進行評點,學生再試講。反複練習。

付悅來自北京,子慧來自香港。普通話和廣東話發音都很標準,不需要操心。重點在於情感的表達。付悅的題目是 我的母親。子慧的題目是 船。 我的母親 是一個老掉牙題目。不知道多少人講過。所以要讓聽眾黯然涕下的確需要下一番功夫。

中間還有一個插曲是。付悅把演講稿寫好改好後,突然說母親沒有她寫的這麽好。這下子就麻煩了。如果覺得母親沒有這麽好,那這份對母親的真情就帶不進去。沒有了情感,沒講就輸了。所以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

不斷地啟發她想到她母親對她的好。她母親跟我一樣是留學生,而且是一個人帶她。又當爹又當娘,還要讀書。實在不容易。反複強調,演講時一定要想到母親的含辛茹苦。母女之間平時的小矛盾一定要暫時忘掉。苦口婆心總算是把她說服了。能夠把對母親的愛帶進演講。反複練習,我們倆都滿意了,就看臨場發揮了。

子慧的題目是 船,把人生比作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航行。經曆大風大浪終究會到達彼岸。這個題目其實也很普通。關鍵在於發揮。子慧來自香港,和其他新移民家庭一樣,從最底層做起。這篇文章其實就是自己的奮鬥曆史。這就好辦了,敘說自己的親身體會比較容易帶入感情。隻需要做一些技術指導。

93年紐約市高中奧林匹克雙語演講比賽在布魯克林中村高中進行。由紐約市五大區的分區冠軍代表本區參賽,有不同的語種。不用說,在這之前的皇後區雙語演講比賽中,布萊恩特高中是橫掃千軍如卷席。所以由我校學生代表皇後區參賽。

比賽中,付悅和子慧都發揮出色。付悅拿到普通話冠軍。子慧拿到廣東話亞軍。但事實上,子慧比廣東話所謂的冠軍無論從內容和演講本身要好很多。這是有目共睹的。

賽後裁判悄悄地過來給我說不能把兩個冠軍都給皇後區,還必須給布魯克林區留點麵子。布魯克林是主辦方,而且布魯克林高中學監也在場。哎,想不到在紐約公立學校裏也需要政治平衡。真還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說實話,文革上學我哪裏受過演講方麵的訓練。自己也不是好的演講者。隻是憑一腔熱血盡力而為。小時候因為眼睛不好,母親從小對我嗬護有加。當付悅講母親時,可以幻想到自己對母親的愛。所以能夠體會到母愛的每一個細節。再與她分享。

子慧的 船 其實也是每一個新移民的心路曆程。對此體會非常深刻,所以很容易與她共鳴。從小喜歡音樂,又會兩種樂器,而演講本身也是一種音樂。所以對演講的語流有所幫助。

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一點即通。付悅後來去了加州讀醫。子慧以全校畢業生第一名的成績進了哥大工學院。

說到這裏還有一個故事。畢業典禮前一天的中午,正要去吃中飯。子慧突然到教室來找我,請我看看她第二天代表全校畢業生發言的演講稿。問她有沒有請英文老師看看。她說兩個洋人老師看過了,說不錯。不過不放心,要我再把把關。

不看則以,一看嚇了一跳。完全沒有邏輯,沒有層次,主題也不清楚。中飯顧不得吃了,馬上坐下來,和她一起討論,一起修改。時間急迫,明天就要講了。改完已經兩點多鍾了,學校食堂都關了。第二天在森林公園的畢業典禮上,她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後她還特別加了一句,感謝我的幫助。

曉丹是我點名學生班的學生。一天係報的編輯叫我找一個學生寫一篇中美教育差異的文章。就自然想到了曉丹。沒有教過她,所以不知道她的寫作水平,特別是英文的寫作水平。過兩天交卷了,大致看了一下,覺得還流暢。沒做任何修改交給了編輯。結果編輯也沒做任何修改刊登了出來。編輯大為稱讚,說寫得好。後來得知曉丹曾經獲得湖南省作文比賽第三名。她與子慧同時進了哥大。她們倆是布萊恩特高中為數不多進入常春藤學校的學生。

剛開始教中文的時候,學校的中國學生中較多的來自台灣。一次在雙語辦公室與幾個台灣來的女生聊天。不知道怎麽就說到廚房了。台灣女生就告訴我們。如果在台灣,結婚後的男人是不進廚房的。廚房可是女人的天地。如果男人進廚房,女人會很沒有麵子。

這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男主外,女主內嗎?看來還是台灣很好的保持了文化傳統。我們倆都說這太好了。隻是非常可惜,恨不相逢未娶時。不然一定要找個台灣學生做老婆。不用操心做飯洗碗。晚飯後,一杯茶,一本書,神仙般的日子。

布萊恩特高中是在紐約工作的第一站。雖然學生都差不多五十歲了,和其中一些還保持著聯係。隻是不知道付悅,子慧和曉丹都去哪裏了。

在這裏開始逐步了解美國學校,也自然而然地建立後來主要的社會關係。雖然有可愛的學生,也是相好的同事和朋友。可那顆不甘寂寞的心卻一直在跳動。或許性格決定命運吧! 人生的路途早已注定,而布萊恩特高中也注定隻是路途中的某一站而已。

早在93年的春天,R老師的先生承模就告訴我在特殊教育中有一個教育評估員的職位。該工作不需要教書,隻需要給學生做考試寫報告。聽起來非常有趣。拿到了資格後,93年秋天就大西洋邊的高中找到了這樣一個職位,可惜離家實在太遠,來回四個小時。隻好放棄了。因此,又在布萊恩特高中多 讀了一年。

94年秋天,在布魯克林找到了這樣的職位,同時哥大的學業也完成了。一切似乎是那麽多自然,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可以從布萊恩特高中畢業了。這樣,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高中 畢業了。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