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麗的童話世界(上)

春後雨前SE (2025-08-31 11:29:47) 評論 (0)

今年是享譽全球的瑞典兒童文學作家阿斯特麗·林格倫(Astrid Lindgren,1907-2002)的代表作《長襪子皮皮》(Pippi Långstrump)出版80周年。阿斯特麗出生在瑞典東南部斯莫蘭的Vimmerby,而卻在斯德哥爾摩度過了75年美好時光。她在這裏獨自打拚、成家立業,用自己的筆為全世界的孩子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童年夥伴,成為無數成年人難忘的閱讀記憶。阿斯特麗一生中的許多經曆和感悟都在她的文字中留下印記,斯京的不少地方均與她的作品息息相關,成為她筆下的童話世界。阿斯特麗這樣寫道: “我喜歡斯德哥爾摩——勝過任何其他城市。想想世界上有多少美妙的城市——巴黎、倫敦、羅馬和威尼斯!它們都是如此有趣,值得一遊——但我不想在那裏生活。我隻想住在斯德哥爾摩。”

1907年11月14日,阿斯特麗出生在Vimmerby的一個農民家庭,她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娘家姓氏是Ericsson。阿斯特麗在家鄉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和憂鬱的青春期,她從小和兄妹們在農莊裏玩耍、探險,特別是閱讀。她的第一本讀物是以白雪公主為主題的1911年聖誕日曆,封麵由插畫家Jenny Nyström繪製。巧合的是,畫家的斯京故居就在阿斯特麗後來工作多年的出版公司山坡下。她13歲時在地方報紙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17歲中學畢業後被當地報社錄用,撰寫通知和短迅。年輕的阿斯特麗受到比自己年長30歲的已婚主編賞識,兩人發展了一段不倫之戀,她剛滿18歲就未婚先孕。為了躲避鄉鄰的流言蜚語,阿斯特麗孤身一人來到斯京,又前往不需登記父親姓名的哥本哈根一家醫院生下兒子拉爾斯(Lars),並將兒子留在一個寄養家庭裏。

初到斯京的阿斯特麗貧窮而孤獨,她與同齡女孩合住一居室的小公寓,在Bar-Lock學校接受了一年秘書培訓,之後曾在不同公司短期工作。阿斯特麗還要從微薄的薪水中省下錢來,定期去哥本哈根探望兒子。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在她來到斯京的一年多後落成,陪伴這位舉目無親的女孩度過了在大城市最初的艱難時光,閱讀是她終生快樂的源泉。阿斯特麗從圖書館借閱了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作家Knut Hamsun的自傳體小說《饑餓》,作家年輕時的遭遇引起了她的共鳴,也為她的《長襪子皮皮》等作品提供了靈感。為了迎接2028年建館一百周年,市立圖書館正在裝修中,預計2027年底重新開門,橫幅上寫的是 “等待長長……長襪子皮皮兩年”,瑞典浯中 Lång 意為 “長”,字母 å 越多表示越長。

1929年,阿斯特麗的生活迎來轉機,她被瑞典皇家汽車俱樂部KAK雇用,工作是為汽車司機們編輯交通手冊。除了在家鄉讀書時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外,這個手冊是阿斯特麗德最早印刷出版的文字。同一年她搬到市中心區域 Vasastan,並將三歲的兒子接回,不久又送到Vimmerby的父母家照管。從此以後阿斯特麗基本上住在Vasastan,她筆下的許多故事也都發生在那一帶。阿斯特麗在KAK遇到了比自己年長9歲的俱樂部主管斯圖爾·林格倫(Sture Lindgren),英俊、迷人、開朗、幽默的斯圖爾後來成為她的丈夫。1931年兩人結婚後搬進同一街區的Vulcanusgatan 12的兩居室公寓,阿斯特麗將兒子拉爾斯接來同住。三年後女兒卡琳(Karin)出生,她便辭去了工作,回歸家庭。

1920年代後期,Vasastan新蓋了許多樓房,阿斯特麗曾帶著拉爾斯在十層高樓上住過,視野開闊並富有想象力。大概就是那些帶娃的夜晚啟發她在1955年寫出《小飛人卡爾鬆》(Karlson på taket)三部曲,童話主人公卡爾鬆是一個自命不凡、愛說大話的小胖子。 “在斯德哥爾摩一條極為普通的街道上的一幢極為普通的房子裏,住著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 卡爾鬆就住在屋頂大煙囪後的小屋裏,他的背上裝著飛行器,所到之處留下一串串笑聲、一片片精彩。盡管作家沒有明說,但人們普遍認為卡爾鬆的小屋就在這個區域。1980年代末,阿斯特麗到舊居Vulcanusgatan 12(左圖的橙色樓房四層)訪問,她驚訝地發現,當時的住戶居然是一位名叫卡爾鬆的屋頂瓦工!

阿斯特麗搬到Vasastan 之後,一直在Vasaparken 公園周邊居住。她帶孩子們從小在公園裏玩耍,樂在其中,她本人直到70多歲還能爬樹。拉爾斯在接受采訪時說:“她不是那種坐在公園長椅上看著孩子們玩耍的母親。她自己也想玩,我想她至少和我一樣覺得有趣!”從阿斯特麗還是年輕母親時起就在這裏結識了一生的朋友,她晚年與這些 “公園阿姨”們一起散步曾是當年一道靚麗的風景。圖為Vasaparken 的一個兒童樂園,銅雕書頁上是阿斯特麗的童話《彼得和佩特拉》(Peter och Petra)中的文字,她筆下的這兩個迷你兄妹住在 Vasaparken 的一棵雲杉樹下。Vasa Skola是阿斯特麗的女兒卡琳小時候的學校,在書中彼得和佩特拉兄妹倆也到這所學校要求上學。兩人與正常孩子Gunnar成了好朋友,每天Gunnar都會用書包裝著兄妹倆送他們回家。

阿斯特麗在Bar-Lock學校學會的Melin體係速記法,對她後來從事保密工作和寫作幫助很大。1930年代末,阿斯特麗重返職場,應聘到新成立的國家法醫學研究所SKA,擔任犯罪學家Harry Söderman的秘書和速記員。根據在SKA學到的犯罪學知識,阿斯特麗於1946-1953年間撰寫了關於少年私家偵探卡爾·布隆維斯特(Kalle Blomkvist)和朋友們冒險經曆的小說三部曲,這套書是她一生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作品。二戰在歐洲爆發後,作為中立國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是當時世界上間諜最密集的城市。Söderman又推薦阿斯特麗為國家安全部門工作,成為戰時斯京的212名信件審查人員之一。這兩段工作經曆使她看到戰爭的殘酷,後來多次在書中涉及反戰主題。阿斯特麗還用速記法撰寫手稿,直到近年才被研究人員解讀。

1941 年 9 月 22 日,阿斯特麗一家四口搬進Dalagatan 46 號的一套五居室公寓,從客廳的窗口可以看到Vasaparken的大片綠地。這間公寓是她之後60年的居所,也是她成為世界著名作家的地方,兩個孩子在這裏長大成人,《長襪子皮皮》和很多作品都在這裏寫成。然而人生不總是歲月靜好,1952年阿斯特麗的丈夫斯圖爾因多年重病和飲酒過量去世, 44歲的她之後沒有再婚。幾年後兒女長大先後搬離,阿斯特麗又獨自居住了40多年,直到生命的終點。家庭一直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兒女成家後,每到周末和聖誕節都會帶孫輩回來相聚,孩子們也常常到她的夏日別墅度假。阿斯特麗的妹妹們每天都與她通電話,然而她依舊十分享受獨處的時光。阿斯特麗故居樓房底層現在開了一家餐館,老板很會選地方。

1944年,斯京Rabén & Sjögren出版公司舉辦了女孩讀物競賽,阿斯特麗的處女作《布裏特-瑪麗放鬆了心情》(Britt-Mari lättar sitt hjärta)獲得二等獎。第二年她的《長????子皮皮》獲得兒童讀物競賽一等獎,第三年《神探布隆維斯特》(第一部)獲得青少年偵探小說共同一等獎,這位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從此走入大眾視野。在第一本書中,女孩布裏特-瑪麗用媽媽的老打字機給筆友 Kajsa寫信,講述自己的家庭、愛情煩惱以及小城市的多彩生活,阿斯特麗在書中融入了一些自己年輕時的生活插曲和夢想。《長襪子皮皮》是她在Vasaparken不慎滑倒,在家養傷期間為女兒卡琳撰寫的十歲生日禮物(左), “皮皮”的原型是卡琳的一個同學,這個名字也是卡琳想出來的。這本書出版後大獲成功,最初兩周就賣出兩萬多本,成為很多孩子1945年的聖誕禮物。

在《長襪子皮皮》三部曲中,皮皮是一個自由野性的女孩有火紅頭發和雀斑,穿著一黑一棕的兩隻長襪子。她力大無窮,可以舉起一匹馬,還能治服身強力壯的小偷和強盜。皮皮的媽媽在天堂,爸爸是南海一個島嶼上的國王,她與自己的斑點馬和猴子“尼爾森先生”一起住在亂糟糟的Villekulla別墅裏。皮皮喜歡開玩笑和冒險,常常和大人頂嘴、捉弄保育院阿姨。“兒童教育”是1940年代的一個熱門話題,傳統專製教育與現代自由養育的觀念之間產生了激烈碰撞。《長襪子皮皮》恰好在這個時候問世,因此引起了很多爭議。一位教育和心理學教授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認為皮皮的形象低俗,行為瘋狂。阿斯特麗一般很少為自己辯護,然而這次她卻明確發聲:“尊重孩子,這是我對成年人的希望……給孩子們愛、更多的愛、更多更多的愛……”

1946年起,阿斯特麗受雇於Rabén & Sjögren出版公司,每天下午作為兒童部主編工作半天,一直到1970年退休。她在黃昏時分的下班路上穿過一座小山坡 Tegnérlunden時,常常看到一個孤獨的小男孩坐在長椅上,因此產生靈感,寫出了《米歐,我的米歐》(Mio min Mio)。書中九歲的博塞(Bosse)剛出生時母親就去世了,與養父母住在山坡旁的Upplandsgatan 13,在家中受盡白眼和嗬斥。一天他在精靈的幫助下來到國王生父的領地,得知自己的真名是 “米歐”,他還與邪惡騎士進行了生死較量。這是一個美麗的冒險故事,關於遺棄、善與惡,以及愛的力量。1996年,Tegnérlunden一棵櫻花樹下的一座小小銅像在阿斯特麗本人的見證下揭幕,小男孩博塞就是在這裏遇見了精靈,銅像還包括她以這裏為背景的幾本書中的人物和銘文。

阿斯特麗很少在自己的作中描寫男女情愛,在她筆下更多出現的是天然日常的親子之情,許多都來自她對自己父親Samuel August的童年印象和感情。在阿斯特麗的筆下,沉重的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一個充滿樂趣的幻想世界。她撰寫了多個關於孩子們在不同的幻想世界中尋找新朋友的故事,新朋友通常是小矮人或有生命的玩偶,這些也許與她年輕時不得不與兒子拉爾斯分開的經曆有關。他們總是在孩子們生病、孤獨或無聊時出現,而且父母不在家。例如,在《尼爾斯·卡爾鬆-皮斯林》(Nils Karlsson-Pyssling)中,尼爾斯是住在男孩伯蒂爾(Bertil)房間老鼠洞裏的小矮人,隻有拇指大;在《暮光之國》(I Skymningslandet)中,每當黃昏時分,利爾永克瓦斯特先生(Herr Liljonkvast)就會敲敲窗戶,帶著男孩悅然(Göran)到斯京各處飛翔探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