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於8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對印度征收總和達50%的關稅稅率(下圖 facebook/instagram)。這無疑讓自認為是美國印太戰略重要基石的莫迪政府倍感失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塔塔戰略事務主席兼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美國國務院高級顧問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美籍印裔學者泰利斯(Ashley Tellis)近期發表的文章《印度的大國妄想》(2025年7/8月刊)對印度的戰略態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泰利斯認為,印度高估了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同時又缺乏支撐其大國野心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盟友。他警告稱,在兩極格局日益加劇、中美競爭將塑造地緣政治格局的時代,印度對戰略自主和多極化的執著,可能會使其失去重要地位。
多級世界平衡策略的邏輯
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惡劣,被兩個擁核對手環繞 - 北臨中國大陸,西麵巴基斯坦(下圖 AIRPOWERASIA/PAKDEFENSE)。 因此,如果與美國走得太近,印度更容易卷入(中美間)大國衝突或遭到中巴這兩對手的夾擊。這一現實要求印度必須與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國大陸接觸。新德裏與北京的關係兼具緩和與威懾,力求在不引發衝突的情況下管控競爭。印度的軍事實力雖然在不斷擴張,但尚不具備威懾中國大陸的優勢,而且還需借助外力來抵擋平衡中國大陸對印度的優勢。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分布式杠杆”策略,即少數國家之間針對特定國家/議題的小規模合作聯盟,如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的Quad(四方安全夥伴關係);與印度、以色列、阿聯酋和美國間的“I2U2”夥伴關係;以及印度、法國和阿聯酋的三邊倡議。這些並非聯盟的組織,成為在不犧牲印度自主權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紅利的替代方案。
走鋼絲的必要性
從經濟角度來看,印度近期半導體產量的增長、快速發展的數字基礎設施,以及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10萬億美元的GDP,都表明印度正在經曆一場轉型(下圖 Linkedin)。印度正在構建製度和物質基礎,以便在國際秩序中發揮更具決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印度需要的不是結盟,而是戰略耐心,或曰戰略定力。在一個日益被碎片化而非整合所定義的世界裏,適應能力或許比任何固定的陣營都更具優勢。印度走鋼絲並非拒絕成長,而是認識到在當今世界,鋼絲本身或許是最適合印度國情。
美國主導單極秩序的時代已經結束。誠然,美國仍然是世界霸主,但中國大陸目前占全球經濟的17%,特別其製造業優勢,使北京成為與美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而七國集團的其他六個成員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英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自已從1991年的42%萎縮至2024年的18%,並大多在努力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人口下降、移民、福利、創新放緩以及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等問題。俄羅斯因其烏克蘭軍事行動而日益增長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則更鞏固加強了北京的實力。
經濟戰略
印度有望在2028年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下圖 X/Reddit),當然在可見的未來印度仍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大陸。印度擁有一支相對年輕且規模龐大的勞動力隊伍。盡管其地緣政治環境瞬息萬變且充滿不確定性,但如今的印度地緣政治環境較幾年前已遠為有利。除與中國大陸和巴基斯坦存在重大領土爭端外,印度與大多數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包括日本、俄羅斯、美國、歐洲和發展中國家。
印度在試圖通過軍事手段(打擊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和非軍事手段(例如暫停貿易和水權)來對抗巴基斯坦對恐怖主義的支持的同時,印度擴大了與中東地區(特別是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安全和互聯互通合作,如“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的新經濟倡議。通過深化與其他地區大國的雙邊和通過組織開展的安全和外交合作,維護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此外,它還試圖通過重振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建立國際太陽能聯盟等新機構以及與全球南方國家就全球機構改革以及糧食、衛生、氣候和能源安全等共同優先事項進行接觸,從而推進其全球治理目標。
自主的必要性
自1998年以來,執政的三位印度總理都為深化與美國的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美印夥伴關係如今已延伸至從能源技術到國防貿易等幾乎所有國際政策領域。除俄羅斯外,印度其他最親密的全球夥伴均為美國的傳統盟友,包括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和歐盟。但是,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世界裏,印度似乎並非想象中那麽重要 - 係被征收達50%的最高關稅的國家之一,甚至遠高於川普對其頭號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征收的關稅!(下圖 X/DHYEYA IAS)事實表明,盡管美印夥伴關係不斷拓展和深化,戰略自主對印度而言,如今是必需品。
印度的最佳選擇
新德裏政策製定者必須認識到,多極世界秩序最終意味著中國大陸、俄羅斯、或許還有印度的崛起,而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和實力將受到削弱。印度彌補其未能跟上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和軍事實力步伐的最佳途徑應該是更加堅定地致力於一個基於規則的秩序,印度可以參與塑造這種秩序,但不太可能引領其發展。這意味著印度可以與美國走得更近,並大力投資四方安全對話。畢竟,自喬治·W·布什總統以來的曆屆美國政府,包括川普1.0政府,都尋求與印度建立類似聯盟的關係(下圖 RAND/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雖然當下的川普2.0政府對印度有點不近情理,但可以預期,川普總統之後的下屆美國政府會回返到拉新德裏以製衡北京的軌跡 - 美中競爭將持續下去,直到分出勝負。
參考資料
Inamda, N. (2025). India has 20 days to avoid 50% Trump tarrifs – What are its options? BBC. 鏈接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1w83j35jjjo
Pandey, A. (2025). US-India trade war: What triggered Donald Trump’s tarrif attack over Russian oil – key reasons. The Times of India. 鏈接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us-india-trade-war-what-triggered-donald-trumps-tariff-attack-on-india-over-russian-oil-key-reasons/articleshow/123145277.cms
Rao, N., Jaishankar, D., Curtis, and Tellis, A. J. (2025). What kind of great power will India be?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sponses/what-kind-great-power-will-india-be
Sacks, D. & Stares, P. B. (2025). How India is responding to Trump: Five takeaways from a trip to New Delhi.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鏈接 https://www.cfr.org/blog/how-india-responding-trump-five-takeaways-trip-new-del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