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被遺忘的曆史!
中國古人講:隔代修史,這意思就是說:當代人寫當代史很難公正客觀,在古代編纂(二十四史)的時候是這樣,書寫中國近代史時也是這樣,其實稍加注意就會發現:政府在對曆史事件評價的時候,往往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對文革的定性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說:文革是一場民族浩劫,等到茁壯成長起來的紅小兵習近平執掌國家政權後,對文革的定性就又變啦:這時候就從一場民族浩劫,變成了一場艱辛的探索,
浩劫是一個漢語形容詞,它指的是受到重大的損失,並且影響深遠的災難,比如將國民經濟帶到崩潰邊緣的文革,使用浩劫一詞來形容那就恰如其分,而習近平將文革這樣一場破壞力巨大的民族災難--篡改成為艱辛的探索,這就是典型的指鹿為馬,大陸有一位評論員XXX忍無可忍,他脫口而出的就罵道:我探索你奶奶個腿,鄧小平若是得知這顛覆性的說法,估計他得氣的再死一次,江澤民和胡錦濤怎麽瞎了眼,竟找來這麽一個東西。
還有關於抗戰:胡錦濤的評價是:抗戰是以國軍為主體的正麵戰場,和以共產黨八路軍為主體的敵後戰場,這種評價就像一塊硬幣的正反麵一樣公正客觀,符合曆史的事實,可誰都沒想到中國竟陰差陽錯,把一頭陝北梁家河的驢,錯當成了一匹草原上的俊馬,習近平這頭蠢驢登上大位後,他就再一次篡改曆史,這家夥將國軍的大型會戰說成是消極抗戰,將八路軍和延安政府--說成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簡直是睜著大眼說瞎話。
習近平一天到晚的窮兵黷武,他特別熱衷於閱兵,廣場閱兵,香港閱兵,朱日合基地閱兵,外加海上閱兵,這樣勞民傷財的閱兵,他搞過不下5~6次,漢語裏有一個成語叫葉公好龍,指的就是愛裝大尾巴狼的習近平,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那一天習近平又玩起了閱兵,他還特意命人設計出來:受閱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遊擊隊代表的編組,以此證明這是抗戰主力的佐證,也是為證實他所說的那個--中流砥柱之說。
就在習近平閱兵的那一天,曾參加過抗戰,並在重慶(抗戰陪都)時期,擔任過蔣委員長衛士的郝柏村先生,發行了他在走訪華北,華中,華南等地之後,出版發行的(重返抗日戰場)一書以此緬懷先烈,這位前國軍上將表示,70年前的往事仍然曆曆在目,中共自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這有欠公道,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有二十二次大型會戰,這些會戰都是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進行的,是二千多萬人流血,四億人流淚換來的、、、
同一個民族,兩個不同的政黨,卻對同一場抵禦外敵入侵的抗日戰爭,有著截然不同的,或者說完全相反的解讀,這其中必有一方說的是謊言,編造出來的曆史必然是穢史,郝柏村說:兩岸和解最起碼的基礎,就是要尊重曆史,就是要尊重那些為國犧牲的先烈,抗戰的勝利是國軍幾百萬將士用生命換來的,他對在大陸那麽多抗戰烈士忠烈祠被毀感到傷心,他希望中共能夠拋棄兩黨之爭,恢複當年的抗日烈士忠烈祠,以告慰為國捐軀的英靈。
郝柏村在大陸期間:還參觀了位於蘆溝橋旁的--抗日戰爭紀念館,香港的鳳凰衛視有一個欄目叫(鳳凰大視野)全程記錄了郝柏村的三次大陸行,郝將軍曾對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和陪同人員說:我已96歲了,同我一樣親身參與並了解那場抗戰的人經不多啦,如今我更有責任以一個抗戰老兵的身份,帶領大家一起跨過這七十年的鴻溝,重回昔日的抗日戰場,重新感受這屬於中華民族的悲壯過去與光輝勝利的曆史,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回顧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提醒我們兩岸的年輕人不要忘記先烈們的犧牲、、、
圖中的這座古橋,就是抗戰全麵爆發的起點:永定河旁的蘆溝橋,2014年7月7日的下午,郝柏村來到蘆溝橋祭拜,他說我是一位抗戰的老兵,能再到蘆溝橋我感到很親切,大家都知道抗戰勝利是我們中華民族複興的開始,取消了不平等的條約,收複了我們的失地,海峽兩岸的年輕人都應該記得這些事情,記住這些為國家犧牲的烈士,記住抗戰曆史的真相、、、
除了三次重訪抗日戰場的郝柏村外,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還有一位曆史學者和畫家他的名字叫王康,為抹去曆史上的塵埃,為還原曆史的真相,王康聯係了50多位畫家,以抗日戰爭為背景,曆經5年的時間創造出了一幅“浩氣長流“的巨畫,這幅畫不是一部學術著作,也不是一篇政治宣言,它是為紀念抗日先輩們畫的一幅大畫,它訴諸於人的眼睛和心靈,畫中都是抗戰時的真人,畫筆下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在視覺上給人相當的震撼。
在這一幅畫長達八百多米的畫卷中,展現出200多名陣亡的國軍將領,在談到這幅浩氣長流的時候,王康是這樣說的:我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為民族先烈寫實造型,為英雄樹碑立傳,以此敬獻我們卑微的感念與祭祀,王康和50多位畫家的義舉,贏得了社會的喝彩,得到了來自民間的支持,也感動了重慶的民營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們一次次的慷慨解囊80萬~150萬、、、許多人都伸出了援手,不需要一張借條,也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不朽之作--浩氣長流這幅巨畫就是在這樣一群良心人士的嗬護下誕生的。
2010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天,巨幅畫像“浩氣長流“在台北的中山紀念館展出,這些年民進黨搞的“去中國化“越演越烈,所以那次赴台展出也是曆經坎坷,本來想在展廳裏配合畫展播放抗戰歌曲,王康特意選了20多首歌曲,結果被否定,理由是台灣人不認同這些歌曲,展覽的主題原來叫“還原曆史真相,找回民族大義“,這也不行,最後隻能將原來的“民族大義改名為人間正義“等諸如此類,還有原想用電子科技設計出來兩個祭壇,用以向抗戰的先烈祭奠,也被否定,理由是台灣不興這一套。
盡管如此艱辛:畫展的舉辦也還是在打撈曆史的征途中~邁出了第一步,在畫展開幕式那天,原國民黨主席連戰出現了,原國軍的郝柏村將軍也來了,畢竟抗戰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對外戰爭,也是國共兩黨兩軍共同參與過的戰爭,連戰主席在開幕式上動情的說道:他從“浩氣長流“的作品中,看到了民族的生存與尊嚴,郝柏村將軍在致詞的時候,甚至與前來參觀的來賓,還有在場的抗戰老兵唱起了當年的抗戰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在畫展開幕的當天,台灣“聯合報“以抗戰73周年,再現抗戰原貌為主題,在頭版做了大幅報道,台灣的“中天“等電視台也每天跟蹤報道,畫展原計劃邀請馬英九出席開幕式並致詞剪彩,但出於種種的擔心邀請被婉言謝絕,開幕一周後的7月13日,是馬英九的60歲生日,王康寫信給國民黨的中常委,再次邀請馬英九來參觀,但同樣也是泥牛入海。
能夠跨越海峽到台北舉辦“浩氣長流“的首展,這在兩岸分治的情況下,已經是堪稱圓滿,它超越了意識對立,在畫展赴美國展出之前,連戰主席攜夫人和兩個女兒在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為王康一行舉辦送行的家宴,由於畫展栩栩如生的反映出了“抗戰陪都“重慶的情景,連戰在送行宴會上向當時主政重慶的薄熙來發出了訪台的邀請,這就叫文化搭橋、、、
後來“浩氣長流“還在美國的華盛頓,紐約,舊金山,等地舉辦了巡展,主辦方在開幕詞中說的特別好:就畫展的意義而言,對於扭曲曆史的大陸,它站在中華未來複興的基石上~振弊起廢,對於淡化抗戰曆史的台灣~它慎終追遠,對忘卻中緬印戰區曆史的美國~它重現曆史的記憶,敝人覺得這段話說得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它直接點出了此次巡展的意義!
畫展在美國展出期間,還受到了中國政府的強烈阻撓,有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質問王康:是誰批準你們來美國的,是誰讓你們舉辦這個畫展的,王康的回答就是在標題上借用的那一句話:是蒼天批準我來的,是良心讓我這樣做的,在斷然拒絕了當局的要求後,王康的回國路也中斷了從此他就流亡海外,直至2020年獨立學者,畫家,英雄王康在美國病逝。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為追尋曆史的真相,除了重慶的王康以外,在深圳還有一位叫章東磐的企業家,章東磐為了打撈那些被塵封的曆史,他和朋友飛去了美國的國家檔案館,因為在那裏保存有(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的檔案照片,他們將這些照片複製出來,隨後用這些照片在美國-在深圳-在台北搞起了(國家記憶)的圖片展,今天的年輕人愛國很容易,隻要喊喊口號或敲敲鍵盤就可以,但在這些照片裏麵,那些隻有十幾歲的娃娃兵卻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愛國,這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戰。
這還是一些仍在發育的孩子,看到這些頭戴鋼盔-手持步槍的少年兵,我的腦海中冒出來梁啟超的那首(少年中國說)-這是一首報效祖國的詩篇,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誰能擋,世人笑我我自強。正是這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正是這種挺直脊梁骨的豪邁氣質,正是這種英雄不負少年頭的勇氣,才使抗戰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
在抗戰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半壁江山淪陷敵手,政府缺乏兵源,西南地區的兵源明顯不足,為了不亡國滅種,蔣委員長放寬征兵的標準,決定征招少年兵,從此中國的娃娃兵走上了戰場,在民族的危難之際,這些年齡隻有12~13歲的孩子扛起了和他們身高一樣的步槍,據鬆山烈士陵園的介紹,在鬆山戰役發起總攻的時候有很多稚嫩的喊殺聲,大量的少年兵向日軍陣地撲了上去,鬆山戰役結束後犧牲的少年兵烈士就有上千名之多、、、
近年來有許多大陸的學者,都在對曆史進行反思,這其中就有曆史研者吳思,雷頤,楊奎鬆,沈誌華、、、這是社會的進步,章東磐謙恭有禮的說:我談不上是好的研究者,你們是大廚,我就是門口那個剝洋蔥的,我嗆得淚流滿麵,是為了你們能炒出好的菜、、、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傳菜的,早在70年前的時候我們的先輩們他們就已把這盤大菜炒好了,隻是由於端菜不力一直到現在才把它端給讀者,我要求自己的就是在路上別灑了,從那裏端的是什麽,送到桌上的就還是什麽,這就是傳菜員的職責,從章東磐這一番謙卑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一個人的良心與責任,這話聽得我是肅然起敬!
中國的抗戰可歌可泣,下麵我想談談當年八路軍的抗戰,首先讓我們先看看抗戰時期的政治生態,當時支持日軍的政權有:山海關外的滿州國政府,有殷汝耕的華北自冶政府,汪精衛的南京政府,還有在內蒙古的德王政府,有這些親日政權的存在,日軍便無後顧之憂,因此日本軍隊一直都想將華北建成邊戰基地,這從軍事上講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覺得八路軍最大的功勞就是堅持了敵後戰場,尤其是彭德懷發動的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建立華北補給基地的計劃,這從戰爭保障的角度來講,就是很大的貢獻。
即然有這麽多的親日政府,自然就會有眾多的漢奸,日偽漢奸愛什麽恨什麽,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八路軍的抗戰,抗戰時期的漢奸一怕戴笠的軍統,二就是怕八路軍的除奸,那時候日偽漢奸都稱八路軍叫八老爺,稱新四軍叫四大爺,日偽漢奸這種即痛恨又害怕的稱呼,則恰恰說明了八老爺與四大爺是堅決抗日的武裝力量,在抗戰時晉察冀軍區有一個抗日除奸團,專殺投靠鬼子的日偽漢奸,有點類似以色列的摩薩德,1949年部隊進城後改叫公安軍負責人叫呂展,後來被授少將銜,任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長。
國軍的抗戰曆史不容否定,八路軍的抗戰史同樣也不容否定,尊重曆史就要跨越意識形態,抗戰爆發後不少熱血青年投筆從戎,北方的赴延安參加八路軍,南方的青年人參加國軍或者新四軍,在文學城博客的群體中,有一位叫綠珊瑚的博主,她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抗戰最艱苦的1942年,她父親正帶著他的部隊在晉察冀的易縣一帶對日作戰,在博客的群體中還有一位叫水星的博主,他的父母也是在抗戰爆發後參加了新四軍五師,新五師是李先念的部隊,穿上軍裝拿起槍這在當年是熱血青年報國的不二選擇。
僅以此文獻給王康--獻給在抗戰中報效國家的前輩!
是蒼天批準我來的,是良心讓我這樣做!
百萬莊大俠 (2025-08-20 06:48:59) 評論 (12)打撈被遺忘的曆史!
中國古人講:隔代修史,這意思就是說:當代人寫當代史很難公正客觀,在古代編纂(二十四史)的時候是這樣,書寫中國近代史時也是這樣,其實稍加注意就會發現:政府在對曆史事件評價的時候,往往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對文革的定性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說:文革是一場民族浩劫,等到茁壯成長起來的紅小兵習近平執掌國家政權後,對文革的定性就又變啦:這時候就從一場民族浩劫,變成了一場艱辛的探索,
浩劫是一個漢語形容詞,它指的是受到重大的損失,並且影響深遠的災難,比如將國民經濟帶到崩潰邊緣的文革,使用浩劫一詞來形容那就恰如其分,而習近平將文革這樣一場破壞力巨大的民族災難--篡改成為艱辛的探索,這就是典型的指鹿為馬,大陸有一位評論員XXX忍無可忍,他脫口而出的就罵道:我探索你奶奶個腿,鄧小平若是得知這顛覆性的說法,估計他得氣的再死一次,江澤民和胡錦濤怎麽瞎了眼,竟找來這麽一個東西。
還有關於抗戰:胡錦濤的評價是:抗戰是以國軍為主體的正麵戰場,和以共產黨八路軍為主體的敵後戰場,這種評價就像一塊硬幣的正反麵一樣公正客觀,符合曆史的事實,可誰都沒想到中國竟陰差陽錯,把一頭陝北梁家河的驢,錯當成了一匹草原上的俊馬,習近平這頭蠢驢登上大位後,他就再一次篡改曆史,這家夥將國軍的大型會戰說成是消極抗戰,將八路軍和延安政府--說成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簡直是睜著大眼說瞎話。
習近平一天到晚的窮兵黷武,他特別熱衷於閱兵,廣場閱兵,香港閱兵,朱日合基地閱兵,外加海上閱兵,這樣勞民傷財的閱兵,他搞過不下5~6次,漢語裏有一個成語叫葉公好龍,指的就是愛裝大尾巴狼的習近平,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那一天習近平又玩起了閱兵,他還特意命人設計出來:受閱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遊擊隊代表的編組,以此證明這是抗戰主力的佐證,也是為證實他所說的那個--中流砥柱之說。
就在習近平閱兵的那一天,曾參加過抗戰,並在重慶(抗戰陪都)時期,擔任過蔣委員長衛士的郝柏村先生,發行了他在走訪華北,華中,華南等地之後,出版發行的(重返抗日戰場)一書以此緬懷先烈,這位前國軍上將表示,70年前的往事仍然曆曆在目,中共自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這有欠公道,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有二十二次大型會戰,這些會戰都是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進行的,是二千多萬人流血,四億人流淚換來的、、、
同一個民族,兩個不同的政黨,卻對同一場抵禦外敵入侵的抗日戰爭,有著截然不同的,或者說完全相反的解讀,這其中必有一方說的是謊言,編造出來的曆史必然是穢史,郝柏村說:兩岸和解最起碼的基礎,就是要尊重曆史,就是要尊重那些為國犧牲的先烈,抗戰的勝利是國軍幾百萬將士用生命換來的,他對在大陸那麽多抗戰烈士忠烈祠被毀感到傷心,他希望中共能夠拋棄兩黨之爭,恢複當年的抗日烈士忠烈祠,以告慰為國捐軀的英靈。
郝柏村在大陸期間:還參觀了位於蘆溝橋旁的--抗日戰爭紀念館,香港的鳳凰衛視有一個欄目叫(鳳凰大視野)全程記錄了郝柏村的三次大陸行,郝將軍曾對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和陪同人員說:我已96歲了,同我一樣親身參與並了解那場抗戰的人經不多啦,如今我更有責任以一個抗戰老兵的身份,帶領大家一起跨過這七十年的鴻溝,重回昔日的抗日戰場,重新感受這屬於中華民族的悲壯過去與光輝勝利的曆史,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回顧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提醒我們兩岸的年輕人不要忘記先烈們的犧牲、、、
圖中的這座古橋,就是抗戰全麵爆發的起點:永定河旁的蘆溝橋,2014年7月7日的下午,郝柏村來到蘆溝橋祭拜,他說我是一位抗戰的老兵,能再到蘆溝橋我感到很親切,大家都知道抗戰勝利是我們中華民族複興的開始,取消了不平等的條約,收複了我們的失地,海峽兩岸的年輕人都應該記得這些事情,記住這些為國家犧牲的烈士,記住抗戰曆史的真相、、、
除了三次重訪抗日戰場的郝柏村外,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還有一位曆史學者和畫家他的名字叫王康,為抹去曆史上的塵埃,為還原曆史的真相,王康聯係了50多位畫家,以抗日戰爭為背景,曆經5年的時間創造出了一幅“浩氣長流“的巨畫,這幅畫不是一部學術著作,也不是一篇政治宣言,它是為紀念抗日先輩們畫的一幅大畫,它訴諸於人的眼睛和心靈,畫中都是抗戰時的真人,畫筆下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在視覺上給人相當的震撼。
在這一幅畫長達八百多米的畫卷中,展現出200多名陣亡的國軍將領,在談到這幅浩氣長流的時候,王康是這樣說的:我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為民族先烈寫實造型,為英雄樹碑立傳,以此敬獻我們卑微的感念與祭祀,王康和50多位畫家的義舉,贏得了社會的喝彩,得到了來自民間的支持,也感動了重慶的民營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們一次次的慷慨解囊80萬~150萬、、、許多人都伸出了援手,不需要一張借條,也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不朽之作--浩氣長流這幅巨畫就是在這樣一群良心人士的嗬護下誕生的。
2010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天,巨幅畫像“浩氣長流“在台北的中山紀念館展出,這些年民進黨搞的“去中國化“越演越烈,所以那次赴台展出也是曆經坎坷,本來想在展廳裏配合畫展播放抗戰歌曲,王康特意選了20多首歌曲,結果被否定,理由是台灣人不認同這些歌曲,展覽的主題原來叫“還原曆史真相,找回民族大義“,這也不行,最後隻能將原來的“民族大義改名為人間正義“等諸如此類,還有原想用電子科技設計出來兩個祭壇,用以向抗戰的先烈祭奠,也被否定,理由是台灣不興這一套。
盡管如此艱辛:畫展的舉辦也還是在打撈曆史的征途中~邁出了第一步,在畫展開幕式那天,原國民黨主席連戰出現了,原國軍的郝柏村將軍也來了,畢竟抗戰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對外戰爭,也是國共兩黨兩軍共同參與過的戰爭,連戰主席在開幕式上動情的說道:他從“浩氣長流“的作品中,看到了民族的生存與尊嚴,郝柏村將軍在致詞的時候,甚至與前來參觀的來賓,還有在場的抗戰老兵唱起了當年的抗戰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在畫展開幕的當天,台灣“聯合報“以抗戰73周年,再現抗戰原貌為主題,在頭版做了大幅報道,台灣的“中天“等電視台也每天跟蹤報道,畫展原計劃邀請馬英九出席開幕式並致詞剪彩,但出於種種的擔心邀請被婉言謝絕,開幕一周後的7月13日,是馬英九的60歲生日,王康寫信給國民黨的中常委,再次邀請馬英九來參觀,但同樣也是泥牛入海。
能夠跨越海峽到台北舉辦“浩氣長流“的首展,這在兩岸分治的情況下,已經是堪稱圓滿,它超越了意識對立,在畫展赴美國展出之前,連戰主席攜夫人和兩個女兒在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為王康一行舉辦送行的家宴,由於畫展栩栩如生的反映出了“抗戰陪都“重慶的情景,連戰在送行宴會上向當時主政重慶的薄熙來發出了訪台的邀請,這就叫文化搭橋、、、
後來“浩氣長流“還在美國的華盛頓,紐約,舊金山,等地舉辦了巡展,主辦方在開幕詞中說的特別好:就畫展的意義而言,對於扭曲曆史的大陸,它站在中華未來複興的基石上~振弊起廢,對於淡化抗戰曆史的台灣~它慎終追遠,對忘卻中緬印戰區曆史的美國~它重現曆史的記憶,敝人覺得這段話說得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它直接點出了此次巡展的意義!
畫展在美國展出期間,還受到了中國政府的強烈阻撓,有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質問王康:是誰批準你們來美國的,是誰讓你們舉辦這個畫展的,王康的回答就是在標題上借用的那一句話:是蒼天批準我來的,是良心讓我這樣做的,在斷然拒絕了當局的要求後,王康的回國路也中斷了從此他就流亡海外,直至2020年獨立學者,畫家,英雄王康在美國病逝。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為追尋曆史的真相,除了重慶的王康以外,在深圳還有一位叫章東磐的企業家,章東磐為了打撈那些被塵封的曆史,他和朋友飛去了美國的國家檔案館,因為在那裏保存有(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的檔案照片,他們將這些照片複製出來,隨後用這些照片在美國-在深圳-在台北搞起了(國家記憶)的圖片展,今天的年輕人愛國很容易,隻要喊喊口號或敲敲鍵盤就可以,但在這些照片裏麵,那些隻有十幾歲的娃娃兵卻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愛國,這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戰。
這還是一些仍在發育的孩子,看到這些頭戴鋼盔-手持步槍的少年兵,我的腦海中冒出來梁啟超的那首(少年中國說)-這是一首報效祖國的詩篇,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誰能擋,世人笑我我自強。正是這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正是這種挺直脊梁骨的豪邁氣質,正是這種英雄不負少年頭的勇氣,才使抗戰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
在抗戰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半壁江山淪陷敵手,政府缺乏兵源,西南地區的兵源明顯不足,為了不亡國滅種,蔣委員長放寬征兵的標準,決定征招少年兵,從此中國的娃娃兵走上了戰場,在民族的危難之際,這些年齡隻有12~13歲的孩子扛起了和他們身高一樣的步槍,據鬆山烈士陵園的介紹,在鬆山戰役發起總攻的時候有很多稚嫩的喊殺聲,大量的少年兵向日軍陣地撲了上去,鬆山戰役結束後犧牲的少年兵烈士就有上千名之多、、、
近年來有許多大陸的學者,都在對曆史進行反思,這其中就有曆史研者吳思,雷頤,楊奎鬆,沈誌華、、、這是社會的進步,章東磐謙恭有禮的說:我談不上是好的研究者,你們是大廚,我就是門口那個剝洋蔥的,我嗆得淚流滿麵,是為了你們能炒出好的菜、、、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傳菜的,早在70年前的時候我們的先輩們他們就已把這盤大菜炒好了,隻是由於端菜不力一直到現在才把它端給讀者,我要求自己的就是在路上別灑了,從那裏端的是什麽,送到桌上的就還是什麽,這就是傳菜員的職責,從章東磐這一番謙卑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一個人的良心與責任,這話聽得我是肅然起敬!
中國的抗戰可歌可泣,下麵我想談談當年八路軍的抗戰,首先讓我們先看看抗戰時期的政治生態,當時支持日軍的政權有:山海關外的滿州國政府,有殷汝耕的華北自冶政府,汪精衛的南京政府,還有在內蒙古的德王政府,有這些親日政權的存在,日軍便無後顧之憂,因此日本軍隊一直都想將華北建成邊戰基地,這從軍事上講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覺得八路軍最大的功勞就是堅持了敵後戰場,尤其是彭德懷發動的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建立華北補給基地的計劃,這從戰爭保障的角度來講,就是很大的貢獻。
即然有這麽多的親日政府,自然就會有眾多的漢奸,日偽漢奸愛什麽恨什麽,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八路軍的抗戰,抗戰時期的漢奸一怕戴笠的軍統,二就是怕八路軍的除奸,那時候日偽漢奸都稱八路軍叫八老爺,稱新四軍叫四大爺,日偽漢奸這種即痛恨又害怕的稱呼,則恰恰說明了八老爺與四大爺是堅決抗日的武裝力量,在抗戰時晉察冀軍區有一個抗日除奸團,專殺投靠鬼子的日偽漢奸,有點類似以色列的摩薩德,1949年部隊進城後改叫公安軍負責人叫呂展,後來被授少將銜,任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長。
國軍的抗戰曆史不容否定,八路軍的抗戰史同樣也不容否定,尊重曆史就要跨越意識形態,抗戰爆發後不少熱血青年投筆從戎,北方的赴延安參加八路軍,南方的青年人參加國軍或者新四軍,在文學城博客的群體中,有一位叫綠珊瑚的博主,她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抗戰最艱苦的1942年,她父親正帶著他的部隊在晉察冀的易縣一帶對日作戰,在博客的群體中還有一位叫水星的博主,他的父母也是在抗戰爆發後參加了新四軍五師,新五師是李先念的部隊,穿上軍裝拿起槍這在當年是熱血青年報國的不二選擇。
僅以此文獻給王康--獻給在抗戰中報效國家的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