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奇石

劍門奇石 名博

新奧爾良遊記——亂世佳人的故鄉

劍門奇石 (2025-08-22 05:59:06) 評論 (0)

      對新奧爾良的第一印象,這裏是思嘉麗與白瑞德的蜜月之地。新奧爾良是一座美國南方的曆史古城,建於1718年,為紀念奧爾良公爵腓力普二世而命名。1762年法國將此城轉給西班牙,1800年西班牙將路易斯安那交還法國,1803年法國將法屬路易斯安那以1500萬美元賣給美國。南北戰爭前新奧爾良巳迅速成為美國南方和密西西比河沿岸最大的城市,也是棉花和石油的貿易中心,它還是當時有奴隸製度的美國最主要輸入黑人奴隸的城市,上世紀60年代後  大量黑人移居新奧爾良,並逐漸取代白人成為最大的族群,現在大部人口都為黒奴後裔。外來移民也為這個城市引入了豐富多采的文化,以爵士樂發源地和法國區的克裏奧文化聞名,新奧爾良也是美國人均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新奧爾良位於密西西比河三角州北方,瀕臨墨西哥灣,三麵環湖,是一座建在沼澤地上的城市,低於海平麵2米,至今仍需要抽水泵才能讓城市正常運轉。2005年8月的五級颶風卡特裏娜給新奧爾良造成嚴重破壞。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也是世界第四大河,它的流域和水量也是北美最大的。這條河流的曆史與文化交織在一起,河上雄偉的堤壩,沿途繁忙的港口,靜靜流淌著的河水都令人感到其獨特的魅力。馬克-吐溫曾形容這條河為“一條流淌著曆史的大河”,這條長長的河流與其綠色的流水激發馬克-吐溫寫下大量與它有關或是以它為背景的作品。其中《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書中在美國南部風土人情為背景下以哈克-貝利的冒險為主線,展現了一幅真實生動的密西西比河風光,書中的吉姆是一個勇敢善良忠誠的黑人奴隸,其形象展現了當時黑人奴隸的悲慘遭遇及對命運之抗爭。馬克吐溫生長在密西西比河,曾在密西西比河上當過領航員,就連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也是水手們的專用術語,意思是水深12英尺。

       納齊茲號是密西西比河上現存的少數幾艘蒸汽遊輪之一,自1812年起這艘曆史悠久的蒸汽船就載著無數遊客穿梭於密西西比河的旑旎風光中。我自少年時代讀了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曆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就對書中描寫的河上風光、河中小島上的生活十分向往。如今來到新奧爾良,乘上這古老的蒸汽機船航行在少年時夢想的這條河上,看著船尾那紅色的水輪翼片攪起的白色浪花,密西西比河下遊的寬闊美麗,兩岸的綠樹成蔭及宏偉的建築,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生機;還有新奧爾良作為港口城市的活力,似乎又穿越到了馬克-吐溫書中描寫的當年曆史生活場景中。

    



來新奧爾良,濕地是必須去的地方。坐車到濕地,公路有時就在水麵上架起的橋上行駛,到了濕地,乘坐遮篷船,緩緩行駛在曲曲彎彎的沼澤中,河水不深,也並不清澈,泛著暗綠色的泡沫。兩岸濕地上蓬勃生長的喬木與灌木,樹幹上纏繞依附著攀緣植物的枝蔓,一些蒼老遵勁老樹的樹幹就直接長在水中,陽光透過樹枝傾瀉在水麵上。船在水麵上穿梭前行,波光粼粼,有時似乎到了盡頭,但轉過彎又是一片開朗,真有樹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水之感。有時水麵上突然冒出鱷魚又大又醜的腦袋,那碩大無比的大嘴中尖尖的利齒望上去真是有些兒瘮人。濕地裏有時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原來是浣熊,這種白臉頰黑眼眶的小家夥,長不過70厘米,乍一看來,憨態可掬,可它絕對是個遊泳健將,又是個攀爬能手,在水中逮魚時那敏捷的身影絕不能小覷它。濕地上的野豬往往成群結隊,估計是一家子,野豬尖尖的嘴,長長的鼻子可真難看。沼澤裏的大白鷺涉水而過,一個猛子紮入水中,長長的喙中就銜著一條魚,它那雪白的身影及修長的細腿就像跳著芭蕾翩翩起舞。這一切構成原始神秘的別致風景,令人忘卻人世的喧囂。可惜由於海平麵的上升與海水的侵蝕,在整個20世紀,路易斯安那州失去了4800多平方公裏的濕地,海岸線由此向內陸退縮了25公裏,有專家予言,由此下去,到2050年整個路易斯安那州的濕地將流失80%!

       橡樹莊園以它美國南方種植園的曆史遺產負有盛名,而電影《亂世佳人》《為奴十二年》與《夜訪吸血鬼》的取景場地又給它迎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莊園位於新奧爾良以西約17英裏的密西西比河南岸,建於1837年,占地24英畝,最初以種植甘庶為主。莊園主人雅克-羅曼是 個大富豪,莊園得名於宅前的兩排樹齡300來年的參天古橡樹,陽光透過樹葉的逢隙,灑在中間的林蔭大道上,星星點點,斑駁陸離。道路盡頭就是那幢白色的豪華建築,其白色的石柱與黑色雕花的陽台長廊及室內的裝飾均出自當年莊園主人的精心打理,奢華而不落俗套。站在二樓的陽台上向前望去就是28棵排成兩行的古老橡樹,似乎在向遊人們講述著莊園當年的輝煌與主人的故事。莊園裏還有28座當年奴隸住的小屋以及處罰奴隸的懲罰室,奴隸住的小屋與主人華麗的居室真有天壤之別,奴隸簡陋的小屋不禁令我想起美國作家哈裏特-比徹-斯托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對那個年代黑奴悲慘生活的描寫。當年在莊園裏最多曾有100多個黑奴,莊園見證了當年那段不堪曆史的存在和美國黑奴的血淚史。電影《亂世佳人》中的一些重要場景就在這裏拍攝,影片再現了當年發生在南方種植園中戰爭與愛情交織的故事,人世間的滄桑變幻。身臨其境,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感受南北戰爭前的繁華與奢靡,在莊園做一場《亂世佳人》的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傑克遜廣場上人潮如湧,傑克遜騎馬銅像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閃亮。廣場四周古老的西班牙與法國風格的建築在夜幕下變得撲朔迷離,聖路易教堂莊嚴肅穆迄立在夜空中,一切都是那麽美好,可誰又知道,在18世紀19世紀初這兒曾經是處決不聽話的黑奴的主要場地。鄰近廣場的波旁街上,燈紅酒綠,美食佳釀,白天摩肩接踵的人 群散到街道兩旁的酒吧、咖啡館,同性戀俱樂部,人聲鼎沸。街頭音樂家、藝術家,演奏著自19世紀誕生在這兒的非洲文化與歐洲文化交相融合、又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混合了藍調拉格泰姆等音樂類型形成的爵士樂,其悠揚的旋律回響在夜空。不僅在二月間的狂歡節,平日這裏也是夜夜笙歌,直至深夜月鈄,曲終人盡,街上又多了些流浪漢與醉鬼。

   

新奧爾良這座被音樂包圍的城市,是美國南方最具特色的曆史古城之一,法國、西班牙、非洲、美國本土文化融合成了其獨特的風土人情。除了大自然給予的美麗風光,還有曲折苦難的移民曆史,一些遺留至今的殖民地文化和濃厚的藝術氛圍,神秘的巫蠱傳說,克裏奧美食,頗具特色的二戰博物館,建立於1834年的杜蘭大學------一切的一切編織成如夢如幻新的旖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