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在的小青年都這樣?好像大多是。
去年回上海,聽親戚說起這麽兩個親戚家的小姑娘,一個拚命,一個懶惰,正像我前文寫的小黑與阿躺,她倆的性格追求,活脫脫是那天安千樹廣場裏的那兩條小狗的翻版。
以下是寫小黑與阿躺的鏈接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012/202508/9890.html。(我怎麽感覺我寫狗的比寫人的這篇好看多了,誰若看了鏈接文就不用再往下讀了。)
像小黑的是出生在浙江,但上海上的大學,大學畢業就留在上海了。這位小姑娘,生下來就含著"金色小勺子",老爸是體麵的企業家,家裏請的阿姨比她同學的表妹還多。可她偏偏不肯當"米蟲",上班擠地鐵的時候,她那身限量版小香外套在人群裏被壓得像菜市場裏的塑料袋,上海同事暗暗翻白眼:明明可以開豪車上下班,偏要像我們這些沒花頭的裝成"打工人"簡直就如上海人說的,吃飽飯沒事幹。
她是拚命三娘。早晨八點,她像開了"快進鍵"一樣衝進地鐵,擠得比沙丁魚還緊。上班時一臉"選我!選我!"的表情,領導一句"誰能加個班?",她立馬豎耳朵、對著領導歪頭賣萌,搖晃肩膀"我!我可以!我不怕累!"她加班到深夜,把自己熬成個黑眼圈熊貓,還要在朋友圈發雞血毛"趁年輕,多拚搏"。她說,我自己若賺不到5百萬,我就不結婚,沒有一千萬就不要生小孩。
那個像阿躺的就完全不同路數了,她爸爸媽媽早年窮得叮當響,,她是含著"苦菜花"出生,家裏住的老破小,外麵風一吹,窗子抖得像要唱京劇。可誰知道,鹹魚翻身,老破小一朝被拆,直接成了富二代。別人拿房子,她家大人見錢眼開,全部拿了錢去炒股,以前她媽買菜要精挑細算,後來是左手LV、右手Hermes ,全家人被動成了"政策型富豪",真是"樓板一響,黃金萬兩。"朋友們羨慕得不行,她還裝謙虛:"哎呀,我也是被動致富的,努力的方向嘛,就是選包包顏色啦。"
誰知話音剛落,"中國股市比賭場還不如",她的爸爸媽媽輸得穿著褲衩出來了,於是她就成了辦公室的"狗餅"。她趴在工位最裏麵,午休能睡成化開的黃油。領導喊她:"加個班吧?",阿躺抬都不抬眼:"哼,工資不漲,加班沒戲。"手機是她的伴侶,貓是她的靈魂知己。她掛在嘴邊的經常是:談戀愛?太麻煩。結婚?浪費錢。要孩子?累贅。倒不如買杯奶茶躺著刷刷劇。
於是一個是卷得發光,一個是躺得發油。兩人合起來,像極了現在的年輕人群像:不是忙成陀螺,就是直接罷工。
一個拚命想證明自己不是"富二代",一個懶得證明自己不是"鹹魚"。兩人合起來,就是一出活生生的都市喜劇。
在上海這座城,小姑娘們的命運像咖啡,有的苦裏帶甜,有的奶蓋厚厚,但不管你是卷成拿鐵還是躺成奶茶,最後都得自己買單。
隻是有人刷自己的信用卡,有人用父母的儲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