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什麽是曆史的像素呢?曆史的文物就是曆史像素的組成部分,搜集得越多,像素越高。
這個比喻獨特形象,準確精煉,說這話的人名叫樊建川。
這個人不得了,當過兵當過官,下海掙了幾個億,不開公司不辦工廠,大張旗鼓就一件事:建博物館,不是一個不是兩個,是“博物館聚落群”,一共多少?小目標:100個!
2010年8月,我參觀了四川大邑縣安仁鎮的樊建川博物館聚落群。這個博物館聚落群建成於2005年,我去時仍在不斷建設中。距離100個的目標上有很長的路。但是他重點投入的關於抗戰的幾個館基本成型:中流砥柱館,正麵戰場館,飛虎奇兵館,不屈戰俘館,川軍抗戰館,中國壯士群雕廣場。
我看了三個館:正麵戰場館,飛虎奇兵館,不屈戰俘館;兩個廣場:中國壯士廣場,中國老兵手印廣場。
飛虎奇兵館是美國著名建築師切斯特·懷東(Chester A. Widom)1997–1998 年曾擔任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主席,飛虎奇兵館的建築外形酷似一艘軍艦航行在水中,象征著美國空軍從太平洋彼岸援助中國抗戰,而其複雜的坡頇造型則寓意著戰時中國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關係——

陳香梅為飛虎館作畫題詞——

在不屈戰俘館,樊建川這樣寫道:“他們用鮮血書寫曆史,曆史卻用墨水塗掉了他們;他們從衛國的戰場歸來,卻終生未獲凱旋。”
還有中國壯士群雕廣場,我找到了趙一曼——

也曾經為此寫過一篇拙文《為了和平收藏戰爭》。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9/93.html
壯士廣場入口處有一個站崗守衛的軍人雕像,後來才知道,那是樊建川以自己年輕時的軍裝照片作模版雕塑的。他說他沒資格站在廣場裏,但是作為中國壯士的繼承者,他為前輩站崗(電視截圖)——


十五年過去了,樊建川建館的步伐從未停止,僅僅抗戰部分又增添了日本侵華罪行館,援華義士群雕廣場(網絡圖片)——

遺憾新的侵華日軍罪行館和援華義士廣場40座青銅雕像我沒看過。
這座罪行館,樊建川親赴日本邀請普利策獎獲得者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設計建成,尖銳幾何的造型、灰色冷峻的色調,意義非常。——
樊建川找到磯崎新,他滿口應承。
樊建川說,別急著答應,我請你建抗戰館。
回答:沒問題。
樊建川說:關於侵華日軍罪行。
回答:沒問題!
磯崎新接受這個項目,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日本右翼罵他,甚至給他寄子彈。他不為所動。他的回答:我們是侵略了犯罪了,我們要懺悔,需要得到寬恕。
磯崎新前後5次來大邑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實地勘察,構思、修改設計。起初博物館設計的入口是一扇大門,然後拾階而上進入正廳。樊建川說要改成小門,侵略者隻能小門進來。磯崎新二話沒說,改成小門。原來的大門沿著台階設計了一組中國軍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群雕(電視截圖)——


磯崎新這樣的日本人,也許不多,但是他們是日本的良心,值得我們尊敬。
歐洲各國政府對納粹戰犯的追究至今仍然在進行,而亞洲各國政府對日本戰犯的追查,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之後便大體停止了。日本沒有參加聯合國1978年《關於追究戰爭罪犯沒有時效》的決議,為繼續追究戰犯的戰爭罪刑製造了法律上的漏洞。
這幾年全球風向急劇右轉,日本也不例外,一個2020年才成立的默默無聞的小黨參政黨居然獲得14個席位,一舉成為選舉中的黑馬。黨魁神穀宗幣在2025年6月的一次街頭演說中公開表示:“所謂日本軍侵略中國的說法就是謊言”,並稱侵華戰爭是“自衛反擊”。
他也多次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將其稱為“捏造的事件”,認為日本就此道歉就是在“自虐”。
麵對這樣的言論這樣的趨勢,就不要說中國人還在“拉仇恨”。
樊建川的父親兄弟13個,抗戰後隻有4人得以團聚,那幾個兄弟都在戰爭中消失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無聲無息。家庭的悲劇和國土的被辱,令樊建川對這段曆史格外上心。
樊建川真正收藏抗日文物的激情則是被1985年的電影《血戰台兒莊》點燃的。此後,他在全國各地奔走、尋找、追索,為了征集更多更珍貴的文物,他把日本作為收集的重要市場,數次東渡,與日本收藏家短兵相接爭奪藏品,居然在日本發展了幾十個“線人”。
2007年7月,北京某拍賣公司準備拍賣一批抗日史料。其中有日軍投降時繳出的機密公文,拍賣目錄剛一寄出,海內外買主蜂擁而至。樊建川聞知心急火燎,他擔心自己的資金無法抗衡海外的富豪,特別是日本方麵的神秘藏家,就千方百計尋找賣主。終於在拍賣前一天見到了賣主。樊建川向他表明了自己有意將此物陳列於建川博物館的思路與社會責任,感動了賣主,同意撤拍,而樊建川也以高於起拍價的價格將這批史料留在中國,留在建川博物館。
受此事啟發,國家文物局出台了“優先拍賣權”這一政策,成功搶救了一批國寶。
除了大邑縣安仁鎮,除了抗戰的內容,樊建川還在四川重慶、廣安、西昌、綿陽等地建館,在海南、雲南、陝西、青島等省市也有他的博物館,總計75座博物館。68歲的樊建川希望在今後的5-8年間再完成25座,將這100座博物館獻給國家(網路圖片)。

“博物館是民族的鈣片”,是“敲警鍾的博物館”,樊建川這樣說。
豐富的館藏,是這個民族的曆史,是這個民族的鈣片,其中豐富的抗戰館藏也告訴全世界,在東方戰場上中國人抗日時間最長、抵抗最頑強。
還是回到樊建川這一句精彩的論述:曆史需要像素,收集的文物越多,像素越高,曆史越清晰。
回國探親的朋友,不妨到四川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
——是以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
注:最近寫了四篇關於中國抗戰的故事。加上前些年陸陸續續寫的幾篇,也算是一個係列吧。
謹供各位交流參考——
日本投降的中國故事(上):芷江受降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508/14463.html
日本投降的中國故事(下):二戰終戰地 虎林到東寧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508/16216.html
日本投降的中國故事(尾聲):投降的鬼子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508/17898.html
一個抗聯老兵的坎坷人生與蘇聯88旅的前世今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205/88.html
她是走出野人山的遠征軍唯一的女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111/17017.html
中國遠征軍最後一個女軍醫逝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910/31579.html
命運多舛的趙尚誌,還有設計殺害他的鬼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009/22364.html
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9/93.html
大米:一個日本老人的謝罪儀式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6/1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