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歸來話桑麻

藕香榭 (2025-08-22 14:35:24) 評論 (0)
一個人對於時代,就像魚之於水一樣,離不開,掙不脫,他的身上始終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三十年前的大學生在畢業之際為同學寫畢業留言的時候,在你最想做的事情那一項裏很多人會來上一句:萬水千山走遍。《萬水千山走遍》是當時最流行的作家三毛的一本書,三毛是那個時代最火的作家,她特別受到女生的推崇。她的風靡流行是因為迎合了那個時代的需求,那就是追求浪漫、自由和愛情。當然每個作家和文化現象也起到了對時代推波助瀾的作用。整個八、九十年代都彌漫著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氣質,每個人身陷其中,多少都沾染了那個時代的印記。不過理想和現實往往都是衝突的,三十年前的人們大多數都生活在體製內,那就意味著大多數人都過著循規蹈矩,一個蘿卜一個坑似的生活。就是有些膽子比較大最先脫離了體製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發現生活比想象的不易,外麵的生活往往比體製內更加艱難,所以對於旅遊呀,浪漫呀這些他們曾經追求的東西,逐漸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奢侈品,直到收入和生活品質真正得到改善,才可以提上議事日程。所以真正旅遊開始盛行是在二十年前,但是就算是這樣,對於普通人來講,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並非是那麽簡單,這裏麵需要財力、時間、精力等各種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達成旅行的願望。

就像生活在加拿大的我來說,去周邊 走走看看都不是一個事,但是要出國遠行依舊不是那麽隨意,這次去日本的旅行,就是我盼望了好幾年才成行的。之所以對日本這麽向往,就是因為這些年日本文化的風靡繁榮和日本旅遊的火爆盛行。就人的角度來看,人會被和自身有差異性的東西吸引,但是會在熟悉的環境下才有安全感,所以日本就是這樣在東方和西方之間同時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尋找舒適度的存在。我這次的日本之行算是相當圓滿,雖然花費不菲,但也得遂所願。

從大阪、廣島、京都、箱根到東京,一路走來,湖光掠影,日本不再是那個在新聞敘事、文藝作品和大眾傳媒裏打造出來的神秘東方國度,而是我親身體驗,身置其中後還倍感親切同時深受震撼的文明腹地,它以便捷的交通,深邃的文化底蘊,細膩入微的美景和高水平的人文素質吸引了世界各地前來遊覽的人們。下麵我會從幾方麵慢慢闡述我對日本的觀感。

一、幹淨整齊的街道、精致如畫的景觀

作為一個曾經的園林景觀設計師,我知道要在圖紙上把一個場景設計得好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要打造一個可持續的長期耐看的景觀卻並非易事,因為這不光是設計師的審美水平,還需要維護這些景觀的周圍的人們的文化素養以及與美景相契合的人文底蘊。比如幹淨的街道就需要有素養的居民的自覺維護,我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地上有垃圾,就算是落葉也是清理得幹幹淨淨。我在日本看見的所有的花草樹木都長得茁壯茂盛,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枯枝敗葉,這個也需要一個專業的市政養護的團隊來維護,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的園藝水平是相當的高。我在廣島和京都看見街上的行道樹很多以針葉樹的鬆柏類樹種為主,這些樹都是慢生類樹種,養殖和維護的成本相當高,但是由此也打造出獨特的以針葉樹為標誌的日本街道園林景觀。按照衣食足才知禮儀的邏輯,人隻有在滿足了溫飽後才會對精神世界以及審美有更高的要求,可見,戰後的日本人在實現了經濟騰飛的奇跡後對自身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有深切的追求和不斷的提升。

在京都藝伎街蜿蜒的街巷裏,我更是看到了曆史風情與街道美學的完美結合。在石板碎石鋪地的狹窄小巷裏,在朦朧的紙燈籠的暖光下,兩邊的茶屋、酒肆和餐廳在靜謐的氣氛中默默地散發出恍如隔世的溫柔。每個門廳都大致由木質格子窗、暖簾以及綠色植物構成,在青灰色低矮的屋簷下,每處單獨的建築都既有自然的情趣又不失含蓄內斂的溫潤氣息,然後整條街都在這樣的氛圍裏延展出優雅與悠長的曆史古韻。



不光是藝伎街,就連平常的餐館、店麵以及任何七角旮旯處都見不到醜陋不堪的場景,這可以看出日本人把對美的極致追求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中。



一處普通餐廳的入口處

二、便捷的交通

我從大阪機場出來,需要去指定的酒店與旅行社的團隊會合。事先我兒子告訴我一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到達,這樣可以節省費用。可當我拎著箱子背著背包站在列車站時,我的心慌了,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購票,乘什麽線路的車,往什麽方向走。看著烏央烏央的人潮,我隻能放棄,然後拎著箱子從高架橋上走下來,上了出租車。出租車司機服務周到態度也好,但是我的心跟著車表一起在跳,這跟我在二三十年前在中國坐出租車時感覺一樣,到達目的地後我共付了車資兩萬日元,這是我在日本的第一筆也是最大的一筆開銷。

等到我從東京離開,我已經對地鐵等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了解的時候,我選擇了坐地鐵到機場。雖然中途需要換乘一條線路再轉乘到機場的京急快線,我在換乘的過程中有一些慌亂還出了一點紕漏,但我最終還是到達了東京羽田機場,全部花費六百多日元,換成加幣居然隻有六刀。你能想象任何一個人去多倫多機場隻需要花費六加元嗎?可見日本的公共交通的高效和費用的便宜。

我們最早對旅行團的印象就是一幫人,一輛車,一個司機和一個導遊,而這次在日本的旅行顛覆了我的認知,我們全程沒有車,完全靠導遊和一堆車票。當然為了旅行方便,有兩天我們的大件行李被專車直接運到下一個目的地,而我們的肉身始終穿行在地鐵、新幹線子彈頭高鐵、普通火車和公共汽車之間。雖然沒有想象中的輕鬆,需要隨時打起精神才不至於掉隊,但是隨著車輪的滾動,我們在一個個城市和鄉村之間切換流轉,在飛馳又安靜的列車裏我體驗到日本社會高速運轉中的那份井然有序。公共交通的便捷為城市的運轉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因為價格的合理,為普通人節省了生活的成本。又因為它的高效、安靜和舒適,也為外來旅行者提供了全新的高質量的旅行體驗。

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資源

日本的人文景觀主要包括以佛教和日本神道為主的宗教文化,包括了寺廟、神社、佛塔和鳥居。同時日本社會還是一個把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得很好的社會典範。日本的茶文化、藝伎、歌舞伎,日本獨特的建築、古城和庭園都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符號,這次的日本之行讓我近距離地體驗到日本文化的獨特魅力,那是一種在厚重曆史裏沉澱出來的簡素、寧靜、空靈與細膩。

日本的自然景觀同樣也多姿多彩,這次旅遊我看到的森林、湖泊、溫泉、火山都讓我感受到了日本豐富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宮島的彌山,箱根的蘆湖和森林都展現出豐富自然資源的溫潤和大氣。溫泉和火山等又帶給遊客切身的體驗和滋潤,撫摸可愛的梅花鹿讓身心得到療愈和慰籍。

四、美食天堂和成熟的服務業

日式豬扒飯、懷石料理、螃蟹宴、鰻魚飯、素餐、大阪燒、拉麵、居酒屋料理等,這些都是我在日本旅遊期間吃過的美食,總之,飯菜精致可口,色味俱佳,口感豐富,有些菜稍微偏鹹。在餐飲文化裏,日式料理兼顧了擺盤藝術和器皿之美,每次我點的食物端上來都是一幅精致的圖畫,是視覺和味覺的完美結合。不知道是不是匯率的原因,價格還相當合理,最貴的一餐飯也沒有超過三千日元。與此同時,服務相當周到,從迎客到帶位、專職服務到結賬、送客,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服務人員的專業細致,禮貌和善,讓人感到自在和體麵。

除了正規的餐館外,便利店也相當便捷和便宜。在7-ElenvenFamilyMart等便利店裏,你可以很方便地買到快餐和其他新鮮食品以及日用品。快餐的種類很多,包括日餐、中餐和西餐,我在那裏看到了擔擔麵和鹵肉飯。當你去結賬的時候,服務員問你需要加熱的快餐要不要就在這裏幫你加熱,如果得到肯定的答複,他立即撤掉包裝,把需要加熱的部分拿去加熱,等你結好賬的時候,你的食物已經在哪裏等著你了。總之在日本生活可以很方便又花費不多。

一路走來雖然是走馬觀花但也體會良多,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跟隨著這個隨時變換的時代而喪失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在日本的地鐵高鐵等場合居然還有人在看報紙,旅館的大堂裏還有我們好多年前就已經摒棄了的報架。還有就是日本作為一個銀發族逐漸增多的社會,各個公共場所裏老年人的比例都很高,好像很多人還在就業的樣子,他們看上去個個自立、內斂、謙和。還有一個和這次旅遊相關的現象就是我們這次旅行團一共15個人,居然有6個是獨行者。除了一家5口,一對情侶和一對母子外,剩下的6人全是散打,其中有4人像我一樣都選擇單獨居住,另外兩人說她們不知道有這個選項,如果知道她們也會和我們一樣選擇自住,哪怕是要多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所以隨著很多發達國家和大的經濟實體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全世界範圍內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單身和獨行者,對於旅遊市場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變量,因為這直接要求旅遊設施和服務要有相應的改進。比如我這次所住的旅館,如果是大床的話我就感覺舒適,如果還是傳統的標間配備兩張單人床的話,就讓我覺得憋屈並對這樣的服務檔次不夠滿意。

盛夏即將落幕,秋天就要來臨,好好工作,規劃好新的旅行計劃,向下一個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