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讖,音shī chèn。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
所謂“詩讖”,是指當事人所自作,或他人所作的詩詞,預兆著對當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當時卻非當事人所知。
最顯著的詩讖,出自隋煬帝之口。他開鑿運河,乘畫舫下揚州,一日忽曰:
“三月三日到江頭,正見鯉魚波上遊。
意欲持釣往撩取,恐是蛟龍還複休。”
隨後煬帝交付樂工,令隨行的宮女合唱,煬帝聞歌甚為得意,然而識者卻已暗訝為不祥。蓋當時李淵(唐高祖)已漸成勢,鯉李二字同音,是故詩意有李淵化龍之意。
是故詩人遣詞造句常欲三思,除非應急救命一蹴而就外(如曹植《七步詩》),通常要經過反複咀嚼錘煉,以絕紕漏不詳之語,所謂“一詩千改始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