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但也充滿潛力的關鍵階段。一方麵,公司在AI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推進不斷加速,另一方麵,政策環境、管理層激勵和宏觀經濟形勢帶來了多重挑戰和不確定性。
利好因素:
1, 無人監督FSD預計年底推出
埃隆·馬斯克多次表示,“無需人類監督的FSD”將在2025年底向部分美國城市推出。若能實現,這將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重大突破,極大提升出行安全與便利,徹底改變人們的駕駛和用車方式。
2, Robotaxi試點運營加速
特斯拉Robotaxi服務已在德州奧斯汀啟動試點,預計不久將擴展至舊金山等大城市。公司目標是在年底前實現覆蓋美國約一半人口區域,打造高毛利、平台化的出行服務新模式。
3, 低成本車型簡化版Model Y將於第四季度大規模交付
特斯拉取消了此前傳聞的全新Model 2平台,轉而推出簡化版Model Y,價格更親民,有望通過量產實現銷量提升和市場份額擴大。
4, Grok深度集成,AI體驗提升
xAI開發的Grok已融入特斯拉車載係統,持續提升語音交互、智能導航和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增強用戶體驗,提升特斯拉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5, 自研超級計算機Dojo支持AI模型訓練
Dojo平台助力加速FSD及Grok的訓練和迭代,形成強大的技術壁壘和持續創新能力。
6, Optimus機器人開發進展良好,未來潛力巨大
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項目持續推進,馬斯克多次表示該項目將在未來幾年成為公司新的重要增長點。Optimus將助力自動化生產及更廣泛的服務機器人市場,是特斯拉多元化業務的潛在大驅動力。
7, 宏觀環境利好成長股估值
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為高成長科技股提供了估值支持,特斯拉作為其中重要一員,有望受益資金回流。
風險因素:
1, 馬斯克激勵方案尚未敲定
特斯拉董事會預計將在9月討論並設立新的馬斯克薪酬激勵計劃,預計會包括恢複其接近20%的投票權。該計劃預計將在11月5日前投票表決。在此之前,馬斯克短期內缺乏強烈的激勵去推動股價上漲,甚至可能存在“壓低基準價”以爭取更大激勵空間的動機——股價越低,他未來獲取的股票數量越多。因此,在計劃塵埃落定前,股價可能麵臨一定的結構性壓力。
2, 美國聯邦電動車補貼將於9月30日到期
聯邦7,500美元購車補貼即將終止,預計將對第四季度訂單和銷量產生一定壓力。
3, 估值高度反映未來預期
市場已在股價中提前計入FSD、Robotaxi和低價車型的預期,若兌現進度或監管政策不及預期,存在估值回調風險。
4, 傳統電動車業務麵臨激烈競爭
全球電動車需求放緩,尤其在中國和歐洲,價格戰與競爭壓力持續擠壓毛利空間。
5, 自動駕駛及Robotaxi推廣受監管不確定性影響
包括法律法規審批、責任劃分、公眾接受度等問題可能影響業務推廣節奏。
補充說明:
如果無人監督FSD真正實現並廣泛推出,意味著所有特斯拉車輛都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用戶不再需要親自駕駛。這將極大提升特斯拉車輛的吸引力和使用價值,消費者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屆時,即使沒有額外激勵政策,憑借這項顛覆性的技術優勢,特斯拉銷量有望大幅攀升,投資者對其長期價值的認可也將顯著提升。
特斯拉正處於一個“兌現與等待”的關鍵窗口期。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低價車型以及Optimus機器人等多項戰略如能按計劃推進,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引擎和估值重估機會。但短期內,政策、激勵機製及市場預期兌現速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投資者需關注技術進展、監管態度以及激勵計劃進展,這些因素將成為決定股價走勢的關鍵。